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好当家     
《母婴世界》2014,(5):32-43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爱劳动的心,只有在他第一次拿起扫帚、第一次洗碗时给予肯定与支持,他才会懂得:他是生活的主人。——甜芯  相似文献   

2.
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起点。教会学生心存感激,孩子就多一份宽容,自律与热情。让学生怀着感恩之心去体验和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懂得在接受他人关爱和援助时给予回报,不应一味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增强责任意识,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尊重和负责,与人为善,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善待自己眼中的一草一木。  相似文献   

3.
感恩,表示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或罪行怀有感谢之意,是一种发自内心、真诚感激之情。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电是一种责任意识。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中小学生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因此,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一位中小学生的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孝”、“爱”、“感激”等字眼,在中外文明史中一直为人所称道。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孝”为百行之首。有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他人。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有责任感。感恩不但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人们传统观念中那种“养儿防老”的意识逐渐淡化,孩子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识也越来越淡薄,许多孩子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根本不懂得珍惜,更不知感恩为何物。  相似文献   

5.
冰雁 《中华家教》2011,(6):36-37
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个人良好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作为家长,一定要有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渗透生命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重要和美好,才会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才会努力去想办法提高自我和他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懂得感恩"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体验幸福感,才懂得尊重他人,才能学会施恩与人。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感恩教育对于小学生,就像是在初春萌动的土地播下种子一样,对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让孩子树立感恩意识要使学生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小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在生活中留心体验关怀和温情,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在生活中践行感恩。用身边事去感动学生,用身边人去感染  相似文献   

7.
江霞 《家教指南》2008,(6):9-11
3-6岁对于人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因此在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田里种下“关爱”“感恩”的种子,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回报。让“感恩的心”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健康成长,那么怎样进行感恩教育呢?  相似文献   

8.
郝俊芳 《班主任》2011,(10):27-28
内尔·诺丁斯认为,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接纳、尊重和认同,因此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们要教孩子懂得善待他人,告诉他们:你可以不喜欢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但是如果他(她)没有伤害和妨碍到你,请你尊重他们的存在,给他们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2010,(5):10-11
四川一位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顽皮、淘气,开始我以为男孩子有时候顽皮和淘气也是正常的。但是有一天,我听到他的同学告状,说他捉弄和嘲笑他们学校的一名肢体有残疾的学生。我觉得这很不好,就严肃地批评了他,好像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有人说,要好好教训孩子才有效。请问,有没有比打骂更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懂得善待他人,尤其是善待残疾人呢?”  相似文献   

10.
人生路上,要学会善待他人,也要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可以让人生走得更远;善待自己,可以让生命活得滋润。无论是善待谁,其实都是温暖在流转,都是爱在延续。最终,施及别人,惠泽自身。在顺境时,想着去善待他人。己顺,示人以平和;己达,示人以谦恭;己喜,示人以沉静。即使没有那么高的境界,至少可以做到不张狂、不招摇、不炫耀。善待,有时就是一个亲切的姿态,就是一种温和的态度。心胸宽广,不是指能装得下几个自己,而是指可以盛得下多少个他人。旋马之地,接纳他人无数,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的心。  相似文献   

11.
正懂得关爱的孩子将更富有同理心,更懂得尊重他人,这将使他能够更好地与人交往。孩子的成长过程始终伴随着关爱。让孩子了解身边关爱自己的人,并学会关爱他人,将对他的自信、自尊等人格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用一些小策略培养孩子的关爱。发现爱:数数他身边的"关爱圈"在孩子的身边有许多关心和爱护他的人,你可以鼓励孩子回忆关心和帮助过他的人。  相似文献   

12.
子喻 《家庭教育》2009,(10):15-15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有别于他人的独立生命。一个人的天赋、兴趣、梦想、个性等,尽管在父母、老师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会有所改变和发展,但从根本上说,这些都只属于他自己。父母的责任就是给孩子一片生长的沃土,为孩子的发展创造适合的环境,让一颗种子萌发并茁壮地生长起来。  相似文献   

13.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曾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可见。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11年前的9月,我带着一颗为人师表之心踏上了三尺讲台。走上了初为人师的道路。今天,驻足回望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根植于爱;有爱才有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感恩意识是我们人类生活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思想品质,也是我们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它既可以体现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同时也可以体现在学生与老师、下属与领导、朋友与朋友、兄弟与姐妹之间。懂得感恩就是懂得做人,了解感恩便是了解了人生。从字面上来讲,感恩就是指将自己的感激之情通过某种形式传达给对方,并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情谊。当一个人懂得了感恩,他才能够真正地关爱他人,从而与他人和谐相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感恩意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语文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主要科目,可以更好地融入感恩教育,借助其中的一些文章来诠释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感恩。该如何具体地将感恩教育融入语文课堂中呢?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曾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可见,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11年前的9月,我带着一颗  相似文献   

16.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只有懂得感恩的人多了,才能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然而当今大学生普遍缺少感恩意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们的教育难辞其咎。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7.
立行 《家长》2012,(7):15-16
1.善待动物 让孩子们从小就亲近小动物,从日常生活中关爱和照顾它们是培养孩子保护动物意识的好方法。有时,父母或亲人会把在路边捡回来的一只流浪狗送给孩子作为小礼物,这不仅让孩子多了一个小伙伴,也让孩子有了一颗救助之心。数据显示,从小有小动物陪伴的孩子长大以后80%都会有爱护动物的意识,57%的孩子在为人处世方面相比于没养过动物的孩子更有亲和力。  相似文献   

1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相似文献   

19.
王本贤 《中国教师》2011,(12):62-63
<正>追求善良和美好是做人的根本。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的成长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在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田里播下"关爱"感恩"的种子,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回报,是学校德  相似文献   

20.
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是人类心田中最真、最善、最美的种子.它发芽之后,能开出爱心之花,结出智慧之果,而人生也将进入与众不同的世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是一种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生活中的大智慧. 一、唤起学生感恩的意识 感恩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的人,长大后也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他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更谈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了.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我们要从有效的课堂资源中寻找教育的结合点,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在课堂上,我利用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练习四"舐犊之爱"与"乌鸦反哺"这两幅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再联系生活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