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小琼 《广西教育》2004,(7B):46-47
语感即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知和把握,包含对语言文字内涵正确丰富的理解,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语感敏锐者,听辨中能快速捕捉话语信息,真切而具体地感受言外之意;阅读中能迅速鉴别和积累语言,深刻领悟文外之韵;表达时能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恰到好处地传递思维信息。因此,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准确、深刻的理解鉴别和创造性运用的能力,它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语言和文字都是人们进行实践的工具,它既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中介,也是我们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凭借。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领悟能力。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现行课本中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楹联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以其凝练简洁的语言,包含无比丰富的内涵及意蕴,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语文课堂引入楹联文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并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字,在不断学习中去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是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教学,而语文课本中一些范文的作者往往通过语言文字揭示并赞颂美的世界,所以,语文教学的宗旨不仅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且应该让学生在具有一定读写能力基础上去发现美、鉴赏美。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那末在语文教学中,执教者应从何着手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激发学生审美兴趣是提高学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朗读指导与训练,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朗读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传统文化美和悠久历史美,使学生心中油然生发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无比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6.
罗钊 《云南教育》2003,(14):22-24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通过语言去发现美、表达美、鉴赏美、创造美,语言文字的世界应该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学世界。而普通话口语教学就更应融美育于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情趣,用语词叩开  相似文献   

7.
正在古诗中也蕴含了很多美。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古诗中的美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到古诗中包含的美在哪里。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入选到小学教材中的古诗,都是名家名篇,学生通过对古诗中意境的体会,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到文字运用的美。古诗具有短小精悍,容易记忆,朗朗上口的特点,通过对古诗的识记,可以感受到我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对古诗的深刻理解可以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通过对所学古诗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古诗的教学,我进行了古诗课题研究。一、课题的界定  相似文献   

8.
真情教师——把语文之美演绎到极至 作为一名对祖国语言文字有着特殊情感的高中语文教师,张丽钧总是力求以自我对语言文字的痴迷带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痴迷。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她勇于在教学上标新立异,她曾把课堂搬到桃花盛开的公园,让同学们寻觅“春天的芳踪”,回来后编辑成题为《阅读春天》的习作集,在校园广为传阅。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学科极具工具性,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视之为正常现象。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他(她)们有足够的动力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诚如苏格拉底所言:“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在语文课中,重视并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从长远来看,也是创造发明的前奏。  相似文献   

10.
作家们在创作时往往把自身的感受、真实的思想、丰富的情感最大限度地隐藏在简洁的语言文字中。要让学生能较轻松地领略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涵,教师必须在日常语文课堂中有意识地、巧妙地训练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使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此,近年来高考对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的考查不但加大了力度,而且花样翻新,各种新题型不断涌现,让人目不暇接。这里面不乏精彩好题,亮点多多,引人注目;但也有一些平庸甚至问题试题,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是一门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并在思想上受到良好熏陶的课程。语文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从反复朗读,体会音韵美;引导启发,感悟想象美;引发共鸣,产生情感美;创设情景,融入意境;美挖掘教材,鉴赏内在美;指导作文,创造写作美来实施审美教育,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下面刊登的《三峡》教学设计是东北师大附中李春梅老师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初中语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比大赛中的作品。《三峡》是一篇文言文,它以简洁凝练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它既是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优美的文学篇章。在教学设计上,讲授者更关注其文学性。在“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上,试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有的文言文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并且鼓励学生运用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本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立方面,通过作者对三峡壮美风光的描写,唤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让学生认识到祖国河山之珍贵美好,在语言文字中领略风光美、情境美。在课后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纵深地理、历史、民俗等多角度懈读三峡,提升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本教学设计在全国初中语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与人们对于客观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以及与之相关问题的科学:教学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活动的教育手段与过程:美育就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语文教育则是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通过美育,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语文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能够发现美,表述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文质兼美的课文中充分地汲取营养。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这其中当然包括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训练意识北京胡惠芬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人的能力,是在实际训练和具体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学生的语文能力,应该是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经过长期、严格、有目的的...  相似文献   

19.
刘霞 《学苑教育》2019,(10):29-29
如果说语文是一个本体,那么音乐就是一个最好的载体,同时,音乐本身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在语文课堂中,适当地融入音乐,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意境美,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数学的美包含了简洁美、和谐美、相似美等。结合具体案例,阐释从数学的美的角度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定律等的计算教学,能让学生学会把复杂和凌乱的问题简单化、统一化和类比化,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