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论艺术的精神》中第二部分“绘画”的第五节“色彩”的效果和第六节“形式和色彩的语言”中,康定斯基分析了色彩在绘画心理感觉中的作用;在《色彩科学》中何国兴先生提到过色彩感觉是一个主观量而非客观量。文章认为绘画色彩中的主观量是一个更复杂、包含了更多情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人类从发现色彩、认识色彩到使用色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绚丽缤纷的色彩现象,在远古时期曾被认为是大自然的一种神秘力量。成为人类认识自然本质的直接途径,也成为人类最早用来表达原始意识的重要标志。虽说颜色是客观存在,既无阶级性.也无感情和意识,但当色彩的物理属性作用于人的时候,却可以引起人的审美心理活动,人的大脑会因此产生某种象征性的感觉,甚至还会产生某些联想,而这些联想就使得色彩披上了情感的轻纱。色彩现象通过形象思维产生维妙的心理作用,并且引发审美意识。人们生活于色彩的世界里,色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色彩还满足了人们的不同审美需求。 色彩的审美心理从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并伴随它不断发展。因此,人们对色彩的审美意识与自然、宇宙、哲学、政治、伦理、道德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白色彩产生的那一刻起就蕴含着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段毅丹 《考试周刊》2010,(29):49-49
艺术反映生活,这是中西方绘画的一种共同因素。但是,中西方在绘画艺术审美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性,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自然,而西方绘画则注重再现自然。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审美思想的不同,可以从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4.
色彩作为绘画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承载了整个绘画艺术的情感,情感也是色彩组合的最终归宿.文章分析了色彩的演变与发展,阐释了色彩与情感的双向关系.如何让色彩与情感达到完美结合,最重要的就是让情感与色彩共生,从而实现内心与艺术的合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虽没有“漫画”这一名称,没有形成漫画这样一个独立的画种,但实际上是有漫画作品存在的。八大山人的绘画在中国写意画史上独树一帜,他笔下的艺术形象大都奇特、怪诞、阴冷之气逼人,艺术风格特殊,具有漫画式的构思和造型  相似文献   

6.
线在东西方绘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线是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原始的人类还是每个人的童年,都选择线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东西方画家都十分注重用线造型。中国艺术家对线的运用达到极致,最突出地表现在线描、线刻和书法三方面。不同的线在绘画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主要有:线的空间感、线的质量感、线的情感、线的韵律感。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两大绘画体系中,绘画色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各自的发展轨迹和异同。这与两大文化体系有着很深的历史关系,因此,有必要对两种绘画色彩的发展过程进行纵横的比较,以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紧随着时代的发展,迈进绘画色彩新世界。  相似文献   

8.
色彩是绘画作品中流动的生命之音。几千年来,当中国艺术家以其独特的审美观照方式、醉心于追求绘画接近于“心境”的艺术表现力时,水墨这一重要载体便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到了中国绘画的色彩结构中去了。但是由于受人画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水墨的色彩功能与意义还缺乏必要的、充分的认识,本针对这一现象,粗浅地论述了水墨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主要色彩所具有的虚拟功能与化涵盖力,以其为现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创新寻找一条值得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色彩在东西方绘画艺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东西方艺术对色彩的诠释和运用各有精妙 ,自成体系。了解和研究东西方相异的色彩观 ,对于理解和把握绘画艺术中色彩之精神 ,架设东西方文化相知相融的桥梁 ,有着弥足珍贵的意义。一中国绘画源于书法。书法讲究抽象之美 ,讲究构成因素点、线、面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 ,讲究构成诸因素相联的韵味。中国的美学思想受道家学说影响极深 ,中国的绘画艺术是老庄美学思想学说的载体。在绘画上 ,本用来书写的笔墨逐渐演化为绘画的工具 ,单纯的墨色黑白 ,正偶合着道家阴阳转换的宇宙学说。中国绘画对色彩的…  相似文献   

10.
色彩和绘画的关系,与其它领域相比更具有直接性和根本性。因为“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语言之一,它是艺术地反映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真实的重要手段。有光便有色,世界上万物都是有色彩的,因而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欧的油画等,无不用色彩表现出姹紫嫣红、杂彩纷呈的色彩美。在现代,彩色照相和彩色电视相继问世,远比黑白照相术和黑白电视所能再现的“色彩世界”更为科学,更为真实,进一步表明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无限丰富的色彩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色彩在绘画中是比较重要的表现元素,如今,人们在绘画中追求色彩的主观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追求色彩的能动性,为了更好地在绘画中驾御色彩,表现更好的视觉效果。这种主观色彩的引用可以使得绘画更有主观性的表达,文章本着主观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以西方现代派绘画中主观色彩的体现和带给我们的视觉印象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12.
审美能力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之一,它主要是指人对社会生活中事物美的本质看法和分析的一种能力。在绘画方面来讲,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必须提高文化修养和掌握好美术知识(包括美术史知识)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观察色彩必须从自己真实感受出发,不能凭主观的观念出发,另一方面也需要色彩知识规律的指导,把生动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对中国绘画的色彩语意进行分析。分析了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中国绘画的色彩运用原则、中国绘画的艺术手段,并对中国画的色彩再创造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明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19(4):103-105,,117,
制约艺术现象最基本要素是艺术意志,它是艺术最深层最内在的本质,是艺术本体,色彩抽象化是艺术意志的体现。人印象派到表现主义。主观抽象主义的的转变是人追求真实转向心理真实,人主观抽象到客观抽象的转变是人内心转向宇宙。抽象与移情这两种风格形态的相互渗透、排斥、发展,完成了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本文以审美及审美教育的涵义为切入点,分析了审美教育在提高学生思维、记忆、协调性和丰富情感世界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论证了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祁芬芬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111-113,122
通过对视错觉分析,指出色彩视错觉在绘画艺术中的特殊意义,并对色彩视错觉在绘画艺术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夏航 《教书育人》2010,(6):108-109
历史题材绘画是对人类以往重大经验和历程的画面再现,是沉淀下来的关于民族国家历史的珍贵记忆。历史题材的绘画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能够体现人们的民族精神和艺术家本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宏大的场面和完整的叙事情节向人们展示可歌可泣的历史场景。在创作上,历史画有它自身的艺术规律和技术难度。它强调深刻而不是灵动,它是一部交响乐而不是即兴演奏。一切画面因素都要求被安排得恰如其分,而且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研究历史题材绘画作品中营造宏大气氛的手法,不但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去把握时代的脉络,而且可以领略“借古喻今”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9.
薛淑静 《文教资料》2014,(16):80-81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正是基于这一特殊的表现方式,画家才能将情感依托于绘画语言,在作品中折射出人与客观世界种种简单、复杂乃至扑朔迷离的关系。本文通过情感与色彩的关系;色彩之情感表现的历史效应;色彩语言的情感意义三个方面,阐述色彩语言的情感及其在绘画当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色彩教学在高中绘画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升高,因此在色彩教学时要格外重视。但是由于色彩自身就具备表现力和独立性,为了保证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在色彩教学时要注重教学的规律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从而发挥色彩教学的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