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争艳,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特别侧重于考察婴幼儿的气质、依恋发展的行为特点及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即将迎来15岁生日的女儿,在生日前晚和父母大吵一架。母亲一气之下,扇了女儿一耳光。当天半夜,女儿离家出走。母亲带着愧疚心情,书写了一封给女儿的信。现在是凌晨,我坐在这里,想着你会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城区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的发展特征及其影响路径,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总体家庭功能量表和社会适应量表对1152名五至九年级儿童进行测试,最终获得城区流动儿童924名作为研究被试。结果显示:(1)城区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2)亲子依恋、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家庭功能在亲子依恋影响社会适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揭示了家庭功能在城区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影响社会适应中的中介机制,可以为城区流动儿童家庭干预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确立父亲的形象,树立为父人格,表现父爱情境,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因为父亲的形象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良好的父亲人格和深刻的父爱有助于子女人格的健康发展。父亲的形象确立父亲影响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形象、人格和父爱。父亲的形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父亲通常以完全不同于母亲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例如,他们和自己的孩子像朋友般地嬉戏,一起  相似文献   

6.
张红霞 《班主任》2013,(12):40-41
目前,中小学生中男生女性化、女生男性化以及中性化等性别角色模糊、H{现偏差甚至混乱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青少年性别教育的缺失。对此,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难辞其咎。尤其家庭因素对孩子性别角色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教育问与答     
晚上哭了要不要去抱她?宝宝现在7个月,她从出生起就自己睡小床,在我大床旁边。以前一直都是喝完奶就睡,睡到半夜吃奶,吃完继续睡到天亮。但是,最近每隔一小时左右就醒一次,抱着睡着,放下又吵,到两三点后才睡熟一些。书上说让孩子哭30分钟,几晚以后就可以一觉睡到天亮。但是试过  相似文献   

8.
<正>读罢学生小哲的案例,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开始深切共感这位学生。站在小哲的角度去思考他目前所处的环境,就能理解小哲目前的种种行为表现,也许更多的理解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一、问题成因其一,家庭支持的缺乏。作为教育中的主体,小哲的家庭教育是有所缺失的,家庭亲子关系是疏离的,父亲角色的缺失,母亲  相似文献   

9.
关于子女教育,总会是我们这个社会中让人倾心以对的课题。不久前的一段时间,华裔虎妈的教育方式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本刊曾有过专门的报道。而关于此事件的争议,亦悄然触动了已为人父母的独一代群体的神经,怎样教育子女的问题成为  相似文献   

10.
00后开始进入我们的教育视野,因其独特的社会环境与家庭背景.00后吸引了更多的眼球,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新热点。通过对00后小学生群体活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00后群体成员间更多地存在对个人魅力的追随与崇拜,存在跟风、顺从、认同、揣摩他人意图并爱张扬的倾向.群体心理意识支配着00后小学生的群体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心理意识是由一系列明确的特定目标.明确的教育任务与活动促成的.  相似文献   

11.
正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并尽己所能为孩子谋求"幸福"。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以为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为其投资未来就是在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则以为留下万贯家财是给了孩子最大的幸福。但每每问起当今的父母:"你的孩子幸福吗?"父母又似乎很矛盾地说:"现在的孩子们吃的穿的玩的,都是我们小时候没见过的,但他们的童年似乎缺少了心理上的幸福感。"谁偷走了孩子的幸福?抛开各种社会因素,笔者认为,父母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孩子缺少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革,社会、家庭种种思潮和矛盾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初中生进入动荡不安的青春期,各种生理、心理的不适应感更加突出.因此,教师更加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和指导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成功地完成三年的初中学业.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由复杂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着不同的社会影响,随着年龄的变化,生理与心理也不断发生变化.作为班主任要学好并善于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深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