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后期唐代文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大陆的学术研究恢复正常秩序,唐代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成为古代学中众所公认的成绩最显的一个研究领域,有关唐代学研究的进展和收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会队伍建设,1981年唐代学会在西安成立,标志着中国当代的唐代学研究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规模研究时期。二是学风的转变,唐代学研究中的转型,表现在历史决定论思维方式的被扬弃,在学术观念上体现为由形而上学向历史回归。三是研究思路的拓展,学术观念的变革,使唐代学研究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价值判断倾向,而代之以对学史现象,过程及意义的关注,将以往点的研究扩展到面;“化热”的方法论的讨论则开阔了研究的范围和思路,检阅近20年唐代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作家研究是收获最丰富的方面,另外,在诗歌批评,章研究,小说研究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综合研究、北朝三才、北地三书、北朝乐府民歌等若干方面,对20世纪的北朝学研究做一宏观的回顾,考察、梳理了一百年来北朝学的研究历程,凸现了北朝学在20世纪的研究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研究对北朝学逐步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写作学的研究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写作学曾有过活跃和辉煌。90年代以后,写和学面临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研究布局表现为四种不均衡,进入21世纪,写作学需要总结和反思,同时确立和调整今后的研究原则,这个原则主要包括;立足要体;关注实践;融合古今中外;追求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学术文化是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前期学术文化高度发达,在学术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唐代前期的学术文化方面颇为关注,在文学、史学、经学、艺术及科技等方面多有突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唐代学术文化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40年代是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深化时期,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是新的学术人才的涌现,其中不乏像钱锺书这样大师级的人物;第二是权威性的学术机构真正开始运作,像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等;第三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学科形态基本确立;第四是代表20世纪学术研究水平的学术论著最集中地产生在30、40年代。  相似文献   

6.
王本朝的《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化》对20世纪中国学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12位作家进行分析解读,挖掘他们与基督教复杂而独特的联系,全面地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探讨基督教化对20世纪中国学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把这一论题推到新的学术高度。是20世纪中国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7.
谭优学是著名的唐代文学研究专家,他的《唐诗人行年考》是20世纪唐代诗人研究的重要著作,填补了研究的空白,探索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他同时还是一位随笔作家,作品中有浓厚的文化意识,风格幽默,独抒性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前半期,研究者并未真正有意识从地域文化角度去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但是梁启超、王国维特别是陈寅恪的研究却已基本确定了本世纪唐代“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基本格局;1949年后至1976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只是数量上的增加,而不是本质上的变更。在十年浩劫期间甚至数量上也呈倒退趋势;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特别是最后十年,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唐代文学可谓一个热点,论著层出不穷,并且波及下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9.
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外国文学的译介无论是质量、数量,还是对译介本体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21世纪初近十年的翻译文学研究成果.本文作者通过较为系统的梳理,对重要的成果进行分析、评述,期望对翻译文学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三位先生提出“20世纪中国学”的概念以来,中国现当代学研究的走向便发生了很大变化,力图将20世纪中国学纳入整体统一的研究视野,将20世纪中国学的现、当代分离的格局打破,已成为学术界极为关注的前沿问题,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如谢冕先生主编的《百年中国学总系》、严家炎先生主编的《20世纪中国学研究丛书》。  相似文献   

11.
边疆研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复兴,是政学两界应对边疆危机与国家危局的结果。国家大后方战略的调整、国民政府和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内迁,促成了中国高校与学术地图的显著变化,原先远离边疆或并不从事边疆研究的学者有了亲临边疆并研究边疆的机会,推动了中国边疆研究的复兴,促成了边疆研究格局的极大改观,使西南研究逐步取得了与西北研究可以等量齐观的地位。这段历史为我们理解与认识民国时期的政学关系打开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五代学,唐代为主干。20世纪隋唐五代学研究成果集中显现在唐代学研究上:全面观照各体类学,努力把握学现象间整体联系,系统收集与考证资料,更新观念,讲究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去年 8月 ,南国农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胜利召开。作为 2 0世纪我国教育技术学和教育学界的一座丰碑 ,南先生的贡献得到了一致的承认与高度的赞扬。无论是学术贡献 ,还是治学态度和为人风范 ,南先生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大会在热烈的讨论中 ,除总结了南先生为人为学的卓越贡献外 ,还指出了目前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 ,更向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者、实际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任务。即如何在 2 1世纪的崭新背景下 ,以南先生为榜样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学习、借鉴和利用其它学科的理论、方法 ,融合更多的有机因素 ,在现代社会学科高度综合的基础之上 ,解…  相似文献   

14.
唐代学源远流长,对亚洲特别是韩日两国影响深远。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学术接轨和学术交流已日益得到广大学的重视,成为学术界的强烈呼声。韩日两国学对唐代学研究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特点,并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就。关注他们的研究现状、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推进中外化交流已成为唐代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11月3—8日,“中国唐代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本刊特辑发此组“韩日唐代学研究”章,以期对促进中外学术的交流与互动、倡扬学术视野的国际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考古学是《诗经》学最重要的相邻学科之一,20世纪《诗经》研究的巨大进步是与它的支撑分不开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考察《诗经》学的发展,有可能更清楚地看到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这对于20世纪学术史研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基督教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领域,存在着文化精神研究、文学本体研究和宗教信仰研究三种范式,这三种范式体现了各自不同的解释力与学术影响。在当下多元化的学术语境下,应实事求是地检视三种研究范式所体现的学术理念、观照视角和研究方法,总结得失,多向汲取理论资源,积极寻找拓展的话语空间和创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7.
历史时期,尤其是近代,安徽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无论当时,还是之后,学术界都十分重视安徽自然灾害史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除了一些专题性的资料整理与学术研讨外,主要是散见于全国性自然灾害史的研究成果之中。本文对20世纪以来安徽自然灾害的研究状况进行考察与梳理。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2011,(13):31-31
夏承焘.著名词学家。他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一系列经典著作无疑是词学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优秀的文化学术成果。胡乔木曾经多次赞誉夏承焘先生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  相似文献   

19.
中国边疆研究的近代转型:20世纪30-40年代边政学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40年代勃然兴起的边政学是在外患日亟与国人致力于构建民族国家的背景下,中国传统边疆研究向近代学术转型的产物.与传统边疆研究相比,边政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范式讲求多学科参与,尤其侧重人类学和政治学等新兴学科,不再局限于历史地理.研究边政的新式学会和学术期刊大量涌现,也使边政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研究形态.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相继刊布,史学界对唐代雇佣问题的关注开始增多,学术界开始借助于大量的社会文书和契约深入探讨唐代雇佣关系,成为敦煌学和吐鲁番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拟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唐代雇佣的社会性质、雇佣契约、雇佣双方地位身份、雇价以及对雇佣类型等方面的研究,简要做一回顾和梳理,以祈为今后敦煌学、吐鲁番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