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广义 《家教指南》2004,(12):47-48
“第二反抗期”一般指12-15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这段时期的孩子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时期,他们对父母的管教深为反感,甚至在行为上发生反抗。有的学者亦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国外有的心理学家则把它称作“为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战斗的”的时期,或叫“心理烦恼期”。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很有必要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逆反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许多家长抱怨说,初中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逆反心理特别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第二反抗期是孩子的初中阶段。但两个反抗期有不同的特点:孩子在第一反抗期,主要是为了争取自我主张,获得活动自由。如“让我自己穿衣服”“、让我自己走路”等等。孩子在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是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  相似文献   

3.
少年期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少年反抗期”或“第二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孩子 ,伴随着生理上的变化 ,逐渐产生“成人感” ,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情绪表现出“闭锁性”和不稳定性 ,性意识逐步觉醒 ,心理矛盾增多 ,常对父母持反抗态度。可以说 ,少年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 ,是从未成熟走向成熟、从未定型走向定型的“反抗期”。这要求家长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少年“反抗期”。一、了解孩子 ,尊重孩子 ,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是理解的前提 ,是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少年期的孩子 ,学习活动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书本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第二反抗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时期。这一时期矛盾和迷茫的心理状态,使得青少年容易采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发生在“第二反抗期”的校园暴力,呈现暴力方式多样化、转移责任、实施过程中有“从众”现象等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二反抗期”内的“攻击性倾向”、心理支撑系统缺乏、来自媒体的“暴力”模仿以及学校教育功能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为避免发生在“第二反抗期”的校园暴力,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维的预防和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5.
“反抗期”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现象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和12-15岁分别有两次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愿让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为突出特点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反抗期。尽管这种反抗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表现程度不同,却是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说,人生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三四岁幼儿期的第一"反抗期";二是11至15岁青春期的第二"反抗期".这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的心理状态发展如何,往往会影响到人性格的形成和健康.因此,帮助孩子度过这两个时期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这个年龄段,被心理学家称作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或“第二次反抗期”。这个时期,学习的压力,心理生理产生的变化使孩子的情绪变得有点不可控制,他们的观点看法往往与成人产生矛盾。这个生理和心理的危险期往往使孩子产生诸如迷恋网络、厌学、早恋等一些让我们感到很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高压打骂的传统办法往往不能奏效,甚至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8.
十五六岁这个年龄段被称为“易发犯罪的高危年龄”又称“犯罪年龄”。这个时期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疾风骤雨期”,或“危机期”。在心理发展中,我们称为青春期、少年期。这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时期。这个时期是身体发展的加速期,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的发育并迅速达到成熟,某些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在发展,但相对于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平稳,由此而造成了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的矛盾,使他们面临一些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9.
从人的生长来看,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正好处于个体的青春发育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了一个大的发展.但对于发展迅速的生理发育而言,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易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很多心理学家把这段时期称为“危机期”或“矛盾动荡期”,甚至有人把它比喻为“波涛汹涌的大海里的一条小船”.  相似文献   

10.
幼儿三、四岁这一阶段,心理学上叫作“第一反抗期”。因为这时幼儿往往特别执拗任性,不知道什么是危险,不愿听父母的话,只是一味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稍不如意,就用哭闹来反抗。许多年轻父母为此大伤脑筋。“第一反抗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三四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自由活动,会操作许多物体,独立活动的意愿增长,不论干什么,都想自己来。  相似文献   

11.
王丽 《早期教育》2005,(9):36-36
心理学认为,当孩子2~3岁左右,说出他的第一个“不”字时,孩子己经进入了人生的一个新时期——第一反抗期,这个阶段的显特点就是与父母对着干(另一个与父母对着干的阶段是在15岁前后的两三年间,又称这第二反抗期)。此时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对立”的情绪与能力己经潜入了他们的头脑之中,直到3岁以后第一反抗期逐渐淡化与消失。  相似文献   

12.
胡莉娥 《教师》2011,(23):13-13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关键,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期”,大多数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除了生理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外,心理上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少心理专家和教育家都指出,这是孩子个性发展的突飞猛进时期,将对孩子的身心产生巨大影响。这段时期为青春的萌动期,心理状态的封闭期,人格成长的危险期,教育疏导的困难期,能力、兴趣和学习的分化期。有的心理学家称其为“心理断乳期”。所以,教育工作者这个时期对学生的关心、教育是万万不可松懈的。  相似文献   

13.
刘华 《教育论坛》2009,(5):31-31,34
对于孩子准备上幼儿园的父母来说,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宝宝是否能顺利适应从家里到幼儿园的过渡,很快喜欢上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这关系到孩子的性格形成、智力和动作发展、身体发育,甚至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所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段过渡期,在小班新生入园教育中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十五六岁时,总喜欢和父母对着干,家长的话根本听不进去,遇到什么事,宁可憋着也不跟父母说,这种状况一般会持续两三年。父母们很悲哀,不知为什么亲生骨肉要这样处处和自己作对。心理分析学家把这段专爱和家长、老师“作对”的青少年时期称为“逆反期”。“逆反期”是孩子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与疏导,将会使孩子对人对事冷漠、多疑,学习被动,精神委靡,形成偏执、对抗社会的病态性格,甚至造成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上把幼儿三四岁这段时间叫作“第一反抗期”,因为三四岁的幼儿往往特别执拗、任性,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危险,不愿听父母的话,只是一味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稍不如意,就用哭闹来反抗。许多年轻的父母常为此伤透脑筋。“第一反抗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两三岁之后孩子已经能够自由活动,并学会运用物体的许多典型动作。他们的独立活动的意愿也明显地增长起来,开始更多地尝试自己已经取得经验的作用,因此不论干什么,都想自己来。但是由于他们对自身行动的调节、控制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毕竟有限,因此往往力不从心,干不  相似文献   

16.
通俗所称“内心世界”,即人的心理活动。孩子一般从10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由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心理迅速发展。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青春期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代。据心理学家对我国儿童的测试,大脑有两个显著加速期,也可称为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出现在5~6岁;第二个飞跃出现在13~14岁。这两个时期都是智力发展的迅猛期、关键期或开窍期。在青春期,抽象的、逻辑的思维开始占优势,观察力、记  相似文献   

17.
三岁至七岁是孩子脑部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注意力急速发展;智力、心理和生理发展也达到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养成的习惯、个性往往影响孩子的成长发展。“三岁定八十”“七岁看老”。这些俗语就是指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8.
在前几期里,我们向读者介绍了孩子自出生以来所经历的游探期,最初反抗期、平稳期、冲刺期(4岁的不平期)等心理、生理特征,这些理论的根据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博士陶森的研究成果。陶森博士关于学龄前儿童教育理论,很受父母们欢迎,愿这一组文章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到青春期(11、12岁至17、18岁),生理身体表现出一系列巨大变化,心理行为表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称为过度期、叛逆期、反抗期、急风暴雨期、青春骚动期、危机期、转折期、心理断乳期,普遍归因于身体发育的自然成熟。但社会生物学、人类学家则认为,在动物进化过程中,为了种族发展形成许多禁忌,特别是乱伦禁忌,后来这些禁忌本能化和习俗化。习俗之一就是换群。人类和他的祖先猴子、猩猩一样,是女性换群。经过漫长的进化,少女就形成了集体潜意识的青春期换群冲动,到了青春期就反抗家庭父母,极力在外寻找其他家庭(群体)的接纳。这种集体潜意识的换群冲动是青春期少女心理反抗的社会生物学根源。也就是说,生物的性成熟、进化的换群冲动、文化的性约束共同造成了反抗。  相似文献   

20.
《学周刊C版》2016,(26):62-63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已成为人们总结的金科玉律。“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时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时期。小学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本文从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等方面阐述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