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进程和要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一旦同各国实际相结合,就能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出现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形式。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同时又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一、毛泽东思想政治理论产生的基础 (一)哲学基础。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从根本上说,是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要做到实事求是,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要对中国的实际有深入、透彻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要运用它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就必须把它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使之中国化,具有中国特性,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要求。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通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理论,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要运用它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就必须把它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使之中国化,具有中国特性,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要求。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理论,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学习马克思主义时有一个著名的论断:“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六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以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充分证明了这个论断的正确。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武器。在政治上,对于各国革命来说,无疑是应该与各国的实际、各国的民族特点相结合;在文化上也必然要同各国的民族文化及其遗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各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共产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优秀精神财富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对中共在创建时期理论准备不足的反思李永芳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伊始就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并且在中国革命的最根本的问题上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普遍指导,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建设和谐的高职校园。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人们一直高度关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理论联系实际问题,从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要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和效果,除了人们已经普遍关注的认识、态度和手段等方面的问题以外,深刻认识和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程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影响和制约 在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借鉴其他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做法,当然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否则,由于简单地照抄照…  相似文献   

9.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之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创了武装夺取政权,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三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并经实践检验是成功的中国特色之路,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如何理解结构──从《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材中的两个例子说起孙其昂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中,讲清楚结构是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原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结构概念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真正讲清楚很不容易。为此,常常要通过例子来加以说明。《马克思主义原...  相似文献   

11.
一、毛泽东思想政治理论产生的基础(一)哲学基础。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从根本上说,是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要做到实事求是,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要对中国的实际有深入、透彻的认识和了解。(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从其相关性、整体性、系统性出发,把握其中关键:把马克思主义体系和精神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把主观世界改造与客观世界改造相结合,发挥马克思主义的能动性;把实践研究与理论建设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时期历史任务的思想武器。因此,马克思主义原理在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应努力渗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和人民,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要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清楚的认识,社会主义是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长时期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相似文献   

15.
运用比较法讲授“特色理论”应坚持的原则闵嘉国,张金桃(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特色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要真正讲好“...  相似文献   

16.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一贯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今天,在我们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坚持这个根本原则,对于深刻认识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加深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一理论的精髓,具有重要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7.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要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尤其要掌握并有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和力量。调查研究不仅要取得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还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这种成效,把“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得到”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着力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效果悖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从哲学对立统一规律这个哲学根本规律入手,分析事物的矛盾,认清方法和特点,并且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本质。江泽民同志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只是为社会主义发展提出了一般指导原理,没有也不可能为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体道路提供现成模式。因此,各国共产党人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首要问题。建国初期,毛泽东深入研究中国的国情,总结经验,艰辛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后来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对中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思考得较早,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  相似文献   

20.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根本思想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中国革命和建设正是依靠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取得了伟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