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力 《历史档案》2012,(3):100-106
日本的近代转型是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和推动的结果,海外情报制度也是如此,以农商务省为核心的官方情报网络在国家情报体系中一直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农商务省不仅是日本对华经济调查的主力军,也是日本国内工商企业获取中国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近代日本曾经对中国开展过大量的调查,但是相关研究长期受到忽视。  相似文献   

2.
新闻榜     
小泉:日本将停止对华经济援助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11 月 28 日在出席东盟和中日韩首脑会议时明确表示,日本将停止对华经济援助(ODA),因为“中国经济现在发展顺畅,(对华 ODA)已经到了该毕业的时候。” 小泉的表态为日本国内近年一直存在的是否该取消对华 O D A 的争论下了定论。日本自 1979 年后一直是中国的最大经济援助国,截至 2003 年度,已提供援助 3.3 万亿日元。自 2000年后,日本开始削减援助金额。与此同时,日本今年 2月增加了对印度的援助,使之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其最大的海外开发援助对象。 虽然中日双方政府都表示此决定不会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迪  彭思涵  凌洁 《新闻界》2023,(3):39-50+96
了解日本公众的对华民意关乎中日关系大局,是我国对外政策制订的重要依据,也是两国间交流合作的关键推动力。本文以“寰球民意指数”(2020)调查结果为依据,客观评估日本公众的对华形象认知,及其如何受到群际接触、社会信任、国家认同、威胁感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分析表明,日本公众的总体对华形象认知较为复杂,既普遍认可中国在当今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影响力,又将中国视为日本当前主要的威胁国之一。本文证实了群际接触对日本公众对华形象认知的正向预测作用。在这一影响机制中,社会信任影响着日本公众在群际接触中的认知和判断,间接预测了他们的对华形象认知;国家认同与威胁感知在个体信息处理过程中作用突出,也影响了群际接触与日本公众对华形象认知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呼应了百年变局深刻演进、中日关系面临关键节点的时势,有助于在中日邦交正常化逾50周年的背景下,推动两国民意相向而行,开创中日友好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近代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主旋律紧密关联,不仅政治贷款、路矿投资和“国策”会社等形式是显而易见的掠夺性资本输出,被日本学者称之为“纯粹民间资本”输出的纺织资本的对华输出,在近代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史中也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这一所谓“纯粹民间资本”输出的背后,既有与日本纺织垄断资本集团和财问势力的日益加深的密切关系,更有着日本统治阶级对中国侵略、扩张政策和行动作后盾,这一所谓“纯粹民间资本”输出的日本在华纺织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急速扩张,是得到日本对中国政治、军事侵略行…  相似文献   

5.
日本经济病情已大幅好转,国家财政不再是企业的救命稻草,企业通过艰难的改革强化了自己的体质。日本在这轮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作为,对正谋求深化经济改革的中国来说,或许也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在蹒跚走过今年年初的衰退波折后,2005年9月5日,日本内阁府宣布日本经济已经度过波动。这被经济学者称为日本经济的第三次小阳春,会如何影响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  相似文献   

7.
中日之间在一些政治议题上的对立没有影响两国间的经济往来,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有增无减,中日经济交流合作强化深化的势头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8.
1918年2月成立的中华汇业银行,是日本垄断资本与中国官僚资本相结合,以日本垄断资本为主导、并以中日合办的名义而成立的一个为日本对华进行经济侵略服务的金融机构。 早在清代末年,日本就有设立日清银行的提议。“二十一条”签定后,日本垄断资本制造舆论,主张中日经济同盟,复强调以筹设中日合办银行为实现中日经济同盟的重要手段。然  相似文献   

9.
张诗茉 《兰台世界》2017,(11):125-128
日本对中国东北通过武力征服后,加强对中国东北,特别是辽宁地区经济命脉的控制以达到其长期统治的目的。对电力工业的实际控制更是日本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对辽宁地区电力工业的控制,牢牢把持住辽宁地区的经济命脉,为其扩大对华侵略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名刊要览     
★太阳照常升起 蹒跚15年后,日本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工作机会的增加,内需的拉动让日本人终于看到了经济繁荣的前景。小泉在众院选举的大胜,更让日本政治人士憧憬着影响力上升。但由于人口和劳动力不断萎缩,日本长期经济前景仍不乐观。中国才是亚洲真正的明日之星,它将超过日本,在地区政经舞台上充当主角。  相似文献   

11.
徐祝申 《兰台世界》2023,(3):123-127
“中日合办事业”是近代日本帝国主义对旧中国进行侵略的重要方式。1895年至1914年是“中日合办事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中国东北地区是“中日合办事业”的重要区域。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所谓的“中日合办事业”,通过资本输出、政治渗透、军事威胁、资源掠夺等手段攫取侵略利益。剖析这一典型,有助于揭示近代日本对华侵略的手段,深刻认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实质危害。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作为西方制裁中国的联合战线中薄弱的一环,自然成为中国突破西方制裁的最佳突破口。——钱其琛1989年6月,国际政治风云突变。6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对中国实施制裁,一切对华武器和商业性出口被暂停。随后又宣布,中断中美双方的高层接触。日本、法国、英国等多国政府相继宣布了各种形式的对华制裁措施。7月14日,在巴黎召开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宣布,中止对华高层接触,延缓世界银行的贷款。这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制裁达到了顶峰。"原来中国驻外大使馆门庭若市,现在  相似文献   

13.
棉纱布是日军侵华战争重要的战略资源,汪伪棉纱布贸易政策完全是为满足日本帝国主义维持战争的紧迫需要而产生的,其政策内容和手段主要是限制移动、强制收买和控制配给,并突出殖民性、掠夺性和欺骗性的特点,实际上它是日本对华经济统制政策的翻版。汪伪棉纱布贸易政策的推行,在竭力满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需要的同时,却使中国的民族经济遭到巨大破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周刊》2006,(2):10-10
日本外务省2005年12月31日宣布,由中国问题专家宫本雄二接替任期届满的现任驻华大使阿南睢茂,预计将于1月中旬发布正式任命通知。据称新任驻华大使的人选原先定的是日本现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饭村丰,但他由于缺少对华工作的经历而被日本政府部分官员反对。  相似文献   

15.
报人在近代日本对华情报活动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现存资料来看,日本政府并未有意培养报人从事对华情报活动,而近代在华活动的日本报人大多是主动为当局充当间谍,从而形成了人类情报战史上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本文在对近代日本报人对华情报活动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试图从社会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两方面分析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认为这首先源自武士道传统对忠诚的推崇,其次是报人团体的自我驯化与传承,再次是近代屡次对外战争成功的刺激,最后是政府的奖掖与鼓励,最终造成了这种特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日军对华作战纪要》中文版在台问世解路英今年是我国对日抗战胜利50周年纪念,目前在台湾以中文出版了,由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撰的《日军对华作战纪要》。该书由日本朝云社于1979年出版,原书全名叫《大本营海军部大东亚战争开战经纬》。台湾在19...  相似文献   

17.
日本经济已经输红了眼,日本政府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打压是无理的,而中国有关方面的反应不力更令人不解  相似文献   

18.
聂云 《航空档案》2005,(2):21-24
近年来,正当亚洲地区许多国家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时候,日本不断从军事上挑战中国,这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警惕。日本如此做,是有其深刻背景的。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当中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也许没有任何人能够预见到中国经济在这之后三十多年能够持续保持接近两位数的增长。在人类经济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人群,用这么高的速度,持续增长过这么长的时间。 但中国仍然是一个相当不富裕的国家。虽然中国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的人均收入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华侵略步步加深,中国民众自发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购买国货成为民众自觉的爱国行动。一时间,洋货尤其是日货没人购买。当时国货在广告宣传上颇具爱国特色,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