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古代卷帙浩繁的诗的海洋中,有一个鲜为人知、但却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瑰宝,这就是变幻无穷的<璇玑图>.   璇玑图,又名织锦回文诗,是东晋十六国时,前秦秦州刺史窦滔之妻苏蕙通过诗誌和韵律,抒发内心愤懑之情,在织锦上独具匠心编成的一种回文体诗.……  相似文献   

2.
关于回文诗的起源,有种种说法:一说<盘中诗>是肇端,一说<璇玑图>是开始,一说以<文心雕龙>提出的"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为依据.我们通过考辨后认为,这些说法都不能说明回文诗起源的情况,而晋代傅成和温峤的回文诗句是我们日前可以见之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回文诗.  相似文献   

3.
字句顺读、倒读都能成文成义叫回文,以这种方式作成反复回还均可成诵的诗称为回文诗。回文诗体是汉语所特有的。别种语言的文字虽然偶有个别的回文词句,但由于没有汉文字所独具的单音节、独体的特质,难于用回文方式作成一首完整的韵文作品。关于回文诗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最早的见于齐梁时代刘拔的(文心雕龙·明诗),该文说:“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讲回文诗从“道原”开始。其他较晚的说法都同刘代的这个说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文心雕龙·明诗)中回文诗“道原为始”的说法值得我们重视。然而这里的‘位原”…  相似文献   

4.
范军 《出版科学》2001,(4):32-34
就一首诗、一篇章来说,标题是其旗帜或眼睛。它揭示主题,展示中心思想或内在意蕴。好的标题,能引导读抓住章主旨,产生阅读兴趣,进而一览全。中国古代学艺术家一向很重视诗标题。清代郑板桥曾说:“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唐代名诗人贾岛作了更为直接,也更为生动形象的阐发:“题,诗家之主也;目,名目也。如人之眼目,眼目俱明,则全其人中之相,足可坐窥万象。”题目之于诗,犹如人的眼睛。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通过题目这一诗的“眼睛”,读是可以洞悉“灵魂”、“坐窥万象”的。  相似文献   

5.
诗是自在的。自在的诗可以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天高海阔,任由翱翔。好的诗可以营造辽阔的想象空间,也会给读者留下巨大的遐想天地,能够享受到一种若明若暗、时隐时现的诗意快感。诗是疯狂的,至少是可以疯狂起来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其实也没有那  相似文献   

6.
《重庆档案》2007,(6):35-35
丰都县档案局馆在抢救和保护国家重点档案工作中,在馆藏民国档案——社会科180卷68页里发现一首自由体长诗《给被侮辱、被损害的……》。这首诗是作者1943年8月记于金成江.1944年9月18日寄于重庆的。我们无法查找到该诗的作者.但我们从诗的内容上可以判定.作者是一位行军去缅甸的青年军丰都籍战士,他对行军在黔川路上的所见所闻.作了真实、生动的描述。 中国远征是二战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请求而组织的一支远征缅甸的部队,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的故事可以说是十分悲壮、非常剧烈。 现在,我们将这首用血和泪写的诗,奉献给所有的档案工作者和所有想了解中国远征军的朋友们。 原诗有181行,限于篇幅,我们作了较多删节,刊发此诗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广大档案工作者在浩瀚的档案馆藏中发掘出更多的宝贝。[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一些未学过诗词基本知识,或未有过诗词写作实践的人,往往把诗词看得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对于诗人更是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其实,生活是诗的源泉,生活处处有诗,每个人的身边也都有诗。只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很多人都可以写出诗来。我们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看看生活与诗的密切关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太阳从西山落下,这是谁都看到、谁都知道的自然景象;黄河水流入大海,这是谁都能了解和体会得到的事实;至于登得越高,就能看得越远,这也是每个人都懂得的道理。王之涣…  相似文献   

8.
崔红 《兰台世界》2012,(21):68-69
题壁诗是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也是古代女子生命完型的一种形式。于是将唐代女子题壁诗汇集在一起进行研究,就可以看出一千多年前唐代社会的侧影,更可以看出留存于题壁诗中的唐代女子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从汉语诞生的那天起,它最被人们忽略的一个功能就是“游戏功能”——写完上面这个句子,我想到《古墓丽影》,你想到《黑客帝国》……没错。不过,更广义的“游戏”涵盖的,不仅包括林妹妹与宝哥哥喝茶甫毕,踱步后花园吟诗作画,猜迷语,对对子,还包括藏头诗、回文诗、嵌名联或“小强填字”……当然,如你所知,在手机上用短信格式将一个半黄半  相似文献   

10.
Matrix 《网络传播》2004,(4):58-59
白居易有这样一首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我想这首诗也可以作为网络情缘的贴切形容与写照。网络的匿名性注定了网络是不真实的。我们沉醉于其中,在网络中找寻自我,找寻真爱,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可这终究是一场虚幻,如花非花,似雾非雾。  相似文献   

11.
散文诗杂感     
一既然散又诗要作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存在和发展,就应该在它的形式上,多作一些探讨和研究。能不能说散文诗派生于诗?我想,可以这么说。我是把它作为诗的一种样式来看待的。用简明一点的话来说,它是用散文写成的诗,而不是用韵文写成的诗。不用韵文写成的诗叫自由体诗,散文诗是自由体诗的一种变体。首先,它不是长短句排列分  相似文献   

12.
同一个新闻,甚至同一位作的同一篇稿子,不同的媒体可以处理出完全不同的效果,这是由于不同的媒体花在这个新闻上的“诗外功夫”不同。  相似文献   

13.
辘轳诗     
《出版视野》2010,(2):40-41
相传宋人秦少游创造了一种辘轳诗,也就是可以像辘轳一样旋转的诗。下图中的十三个字就可以辘轳成诗。不知道你能读出几首呢?  相似文献   

14.
读<诗经>(以下简称<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马是兽类中最有代表性的动物之一,在<诗>中马字使用次数达50次,马部汉字字数以及使用次数也是兽类里最多的,因而考察其在<诗>中的使用情况,不仅可以识其名,还可了解<诗>时代丰富的汉字文化和马文化.  相似文献   

15.
排比与对仗是诗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运用得当可以增强诗的感染力,使诗气势恢宏。 在当代名家郭小川的诗作中,对排比与对仗的运用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完达山抒情》、《厦门风姿》等作品中,都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在《祝酒歌》中更有淋漓尽致的发挥:“三伏天下雨啊雷对雷,朱仙镇交战啊锤对锤,今天晚上啊咱们杯对杯。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语不赘,今天晚上咱们是瑞雪丰年祝捷会。财主醉了,是因为心黑,衙役醉了,是因为受贿,我们就是醉了,也是因为生活的酒太浓太美……”这种排炮般的排比…  相似文献   

16.
《心情互联网》是赵广宁的第一本诗集,是爱情诗。他才三十出头。读他的诗,可感悟出其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颇有才气的青年诗人。广宁虽然是学经济管理的,如今干的是经济编辑的行当,却爱诗。在他的诗中多次用“醉”字。可以说,于诗“偏偏我醉”,他“醉”心于诗。从1984年开始发表诗,十多年来,对诗有“永恒的爱”,不停地写,像“是一只黑色的蝴蝶—…·不停地张合”,“音乐里飘着缕缕柔情”,将这柔情溶于诗中,结成了这个集了。125首诗,是情的凝结。爱情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爱情诗是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诗歌中,爱情…  相似文献   

17.
诗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却不是表现感情的自然形态,它是通过诗人的把握和凝聚,让诗的情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经验或是新鲜的审美判断。优秀的诗同平庸的诗相比较,其差别首先在于:前者是诗人用自己的眼睛凝视世界和人生,表现出他的新颖的独特审美发现,而后者仅仅是重复别人。不是任何人通过艰苦努力都可以成为诗人。不是任何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人,便可以写出优秀的诗篇。  相似文献   

18.
诗的审视     
我们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比较准确地概括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样式的艺术特征,唯独诗是难以把握和描述的.对于诗人和诗评家来讲,没有比回答“什么是诗”更能充分地表现他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见解的了。古今中外的先贤们,曾用精练的语言或是美妙的比喻,给诗以定义.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识者慧眼。流传久远的是《尚书·尧典》中那句名言:“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嗣后代代援引,从班固、刘勰到今日诗家.这话无疑是正确的,或是说它侧重于判明诗与歌的区别,而未能凸现诗的本质特征,诗是言志的,但言志的不一  相似文献   

19.
刘志明 《今传媒》2004,(2):30-31
广告,可以琴棋书画诗酒花的“巧接连理”;可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齐飞比翼”。只要找准了路子、摸对了心思、合上了胃口,成功就在前边等着你。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辑佚? 辑是指搜集、编辑,佚是指散失。简单地说,辑佚就是将佚书(佚文、佚诗)现存的片断材料加以搜辑、整理,最大限度地恢复佚书(佚文、佚诗)原貌的文献整理活动和方法。辑佚中的"佚"是相对而言的,绝对的"佚"则无法"辑"了。因为是相对的,"佚"所指的范围可以随时变化,可以相对于一首诗、一篇文或一本书而言,也可以相对于一个人,还可以相对于一个时期、一个朝代、甚至一个国家而言。为了避免辑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