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镇的兴盛是明代云南社会急剧变化的重要结果和表现,它对云南封建统治的稳固,经济的发展、封建文化的传播又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学术界对此总是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对明代云南城镇的发展状况、特点和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云南贫困地区旅游开发扶贫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旅游开发扶贫对云南贫困地区的作用和意义,并通过对云南贫困地区旅游开发扶贫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旅游开发扶贫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明代云南社会结构的最大变化是知识分子士绅阶层的勃兴与形成,从而改变了原来土酋与土民,或部落首领与部民为主的社会结构,促使云南的社会结构与中国内地基本趋于一致。云南士绅阶层兴起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明朝在云南广泛建立各类儒学,实行科举考试和大规模移民等,从而促使云南各少数民族和汉族移民的部分子弟在接受了儒学教育的同时,逐渐改变原来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跻身于“士绅”阶层和社会群体的行列,成为云南社会中新兴的独立阶层,发挥着引领云南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人口素质大幅度提高,云南与内地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成为明代云南社会变迁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明清以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重要驱动力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探讨云南白药与凝血酶一同使用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对21名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说明云南白药与凝血酶相互配合使用对上消化道出血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挖掘民族饮食文化,丰富云南旅游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民族饮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地域性强、品类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烹饪技艺灵活、肴馔制作独特、区域风格历史传承性和多元复合性等特点。云南民族菜肴是中国饮食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应该继承和发扬,并且它在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挖掘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明代,云南的音韵学研究掀起了高潮。其著述之丰,研究之独特,在中国音韵学史上实在少见。出现了兰茂、杨慎、葛中选等具有代表性的音韵学家。他们各自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在中国音韵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音韵学研究打开了云南语言学研究的山门,对语言学研究起了开疆拓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云南寄宿制民族中小学独具特色的办学实际出发,阐明了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档案的重要性,归纳了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档案的特点、价值及其管理办法。作者认为:由于云南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学生及其学校办学的特殊性,使它的档案具有与普通中小学不同的特点,因此具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在总结云南民族教育经验,探索掌握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学校工作的规律等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从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实际出发,提出了有别于普通中小学档案管理的一些办法,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章对云南少数民族在医学信仰上的二元性,从医学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巫与医的同源性、以及对巫医在云南少数民族社区存在的现象、作用、成因以及根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云南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选)云南大学校长朱维华一、建设的必要性1、重点建设云南大学,对于实施“科教兴滇”战略,增强云南综合实力,满足对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将会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2、重点建设云南大学,将为贯彻国家区域经济和云南...  相似文献   

10.
试论云南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业正从“休闲时代”向“文化游乐时代”过渡,其中云南民俗旅游产品得到了较大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系统的较有本土特色的产品类型。云南民俗旅游产品的市场潜力大、前景广阔,并对一些民族文化起到了保护和抢救的作用,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但在云南民俗风情旅游产品不断被开发,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应理清开发思路,遵循开发原则,采取一定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是重要战场之一。中国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云南滇西战场是重要战场之一。在全国各战区的重大战役中,在抢修“滇西公路”、“滇缅铁路”中,在支援和参与滇西反攻战歼灭日军的激战中,临沧各族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滇西抗战是发生在多民族聚居的云南边疆的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云南边疆民族关系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并反过来对滇西抗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云南抗日战争史和民族关系史的重要内容。滇西的沦陷,到滇西反攻战收复失地,都对滇西土司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河北抗战小说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抗战题材小说中占据中心地位,就是因为燕赵文化精神和抗战人文精神存在着彼此对位的关系。这两种精神的普遍意义就在于追求健全的人格。而建国后至今,对于以河北为中心的抗战小说的批评则折射出了我们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存在着单向度的流弊。在当下的人文精神建构中,我们应当走出这种误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陆军主力的牵制,推迟了日本"南进"计划,在太平洋战场为美国赢得了备战时间;中国抗战对日本财力物力的消耗,使日本背着沉重的包袱发动太平洋战争,减轻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中国抗战有力地支援和配合美国对日作战,具有美国国防第一线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新四军七师所开创的皖江抗日根据地,在文化教育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抗战和建国培养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干部和人才,壮大了抗日力量,激发了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是1939年为纪念卢沟桥事变以后第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由时任十三军代军长的张雪中撰文并书,该碑对研究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朝鲜义勇队是中国关内朝鲜反日独立运动重要武装力量之一,其沿革经历了从朝鲜义勇队到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再到朝鲜义勇军的变化,在其和中国人民并肩抗日的过程中,运用了游说、演讲、口号、标语、传单、小册子、政论、时评、文学与艺术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反日宣传,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朝鲜义勇队抗日宣传活动是中国抗日战争和朝鲜反日独立运动较为独特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西南地区大规模的建设有两次:一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二是在三线建设时期。抗战时期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西南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本文拟对这一时期的西南建设做一述论。  相似文献   

19.
抗战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梳理近十年来学术界发表的关于抗战精神的论著,对抗战精神的提出与形成、抗战精神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及现代价值启示等问题作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抗战精神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几个问题,以期使抗战精神的研究更全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20.
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农村小说的多重主题主要表现为阶级解放、民族解放与个性解放的多重变奏,以前二者为主要基调,并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后者虽较为隐蔽,但同样显示了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