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实验既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与方法,又非常有趣味。为了解国外科技活动开展情况,我们特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化学实验中挑选有趣的典型小实验陆续给同学们介绍,供同学们学习与欣赏,但在做实验时要注  相似文献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感性认识主要是靠化学实验提供.所以说.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日常教学中增加实验内容、改进实验仪器装置、补充趣味实验等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原理、实验、教学和抽象的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正>化学是初三新开的一门课程,趣味横生的化学实验提高了初次接触化学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化学学习由宏观世界进入到了抽象的微观领域。从分子和原子开始,各种微观术语让学生难以理解,更别谈把宏观和微观有机地联系并相互转化。如何帮助学生越过此分水岭,树立微粒观,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已成为每位化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  相似文献   

4.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几个补充演示实验宜昌市七中谢继权(443003)一、分子运动的演示实验1.目的和意义:初中课本P36页只是用语言叙述一些日常现象,以阐述分子在不断运动,学生往往对这一抽象微观的知识难得理解,所以,增补如下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这...  相似文献   

5.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了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中对于同学们认识物理概念、规律所起的重要作用,强调物理课程应当把培养同学们的科学实验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来实施.因而,中考在命题上尽可能多地增加了一些开放的、答案不唯一的、贴近同学们生活实际的实验操作题.综观近年来的中考实验题,已经逐步跳出了以往只是通过分析、推理解答实验问题或是死记硬背老师给出的答案.以及“纸上谈兵”的现象,加强了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及操作能力的考查.着重考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规律以及实验原理、方法的掌握情况.考查同学们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观察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考查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6.
周字杰 《学周刊C版》2011,(1):171-172
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实验教学经验,介绍了在新课标下.如何根据知识内容的不同.开展不同形式的实验教学。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开展实验探究。教师不要把实验教学约束在实验室里,只要方便操作.在教室内也一样可以进行.也不要拘束于教材上安排的探究实验.只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利的.可以进行实验的都应该尽可能地开展实验。在可视性强、操作方便、安全的前提下,教材上明确了探究的章节知识要尽可能让学生分组去探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教材上没有要求分组的实验探究也要尽量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教材上明确指出的演示实验要尽可能做演示:对一些抽象的、难理解的、没有要求演示的知识,要尽量进行演示;不方便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又难以理解的知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7.
如何用小实验帮助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秀兰 《考试周刊》2011,(32):176-177
本文从如何运用小实验,加深学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如何运用小实验,加深学生对表面上跟生活经验有矛盾的知识的理解;如何运用小实验,防止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产生的负迁移;如何运用小实验,防止学生片面地用纯数学的观点来理解物理知识;如何运用小实验,突破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难点;如何运用小实验,利于学生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六个方面阐述了帮助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理解、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实验的研究,把趣味化学实验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实验教学的优势,并通过对实验的具体操作和环节进行细致的阐述,可以让同学们在有趣的化学实验中体会到化学知识学习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从而获得一定的技能和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了学好高中物理,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掌握科学方法(包括物理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在电磁学中,不少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容易相互混淆,同学们必须把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方法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化学课上老师做了自制“小火箭”的趣味实验.杨杨同学回到家后,决定自己也发射一次“小火箭”.他拧下圆珠笔头部.把医用牙签的木棍插入圆珠笔头部.制成一个“小火箭”.从1号电池中拆出二氧化锰粉末,装入输液瓶中,用小注射器吸取家中消炎用的双氧水溶液.没有玻璃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强调培养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课外小制作、小实验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再学习,对问题进行分析时,也尽可能动手画一些图形,或形象具体地模拟当时的物理情景,或抽象概括地表现题意。这样有助于对题意的理解、分析。下面我们看几个问题如何借助于图形分析。  相似文献   

12.
微课是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微课 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把物理知识直观且形象地呈现到高中 生面前,进而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降低了物 理知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物理课的教学效率。特别是在进行 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 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够产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共编入了29个课后“小实验”,教学中充分重视小实验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第一,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小实验都是紧扣课文内容的,所以做好课后小实验能把课堂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例如:“真空不能传声”,这一原理较为抽象,在开展课后小实验时,学生们亲自感受到“烧瓶内的空气稀薄时,听到的铃响声比空气充足时小得多”,就很容易推想出“真空不能传声”的道理来。再如分子很小,很难想象出它们的运动情况,做…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物》第二册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脊蛙反射”实验.证明了脊髓具有反射功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我在教学中对该实验进行了补充,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物的知识具有抽象、复杂的特点,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应该以促进学生理解为主,采用趣味性教学,借助生活中的趣闻、现象,运用形象、智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趣味性强的实验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从情境创设、语言应用、实验开发等方面进行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时间过得真快啊,又到期末复习的时候了,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吧?这学期,使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同学们主要学习了"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教学广角"这七个单元的内容。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把相关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现对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17.
邓华  刘炳升 《物理教师》2007,28(3):7-37
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认识热现象本质的基础理论,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知道其实验依据.”高中学生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他们首先提到的问题往往是:既然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一个分子到底有多大呢?如果老师回答说,普通的分子是非常小的,假如把它看成球形,直径大约是10^-10m.这样回答还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既能让学生感知分子的大小,又能使学生体会估测法在物理学中威力和应用.该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在许多文章中已有详细的阐述,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奇异现象和提出的一些有趣问题,而这些现象和问题,往往容易被我们老师所忽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化学实验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创造多种条件开设好实验,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相似文献   

19.
化学作为初中阶段的启蒙学科 ,刚开始学习时 ,同学们觉得这门学科不但有趣而且还很简单 ,但当学习到分子和原子、元素的相关知识时 ,爱好和兴趣似乎一下子被冻结 ,感觉化学好象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即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微观世界 ,所学知识突然间变得抽象起来 ,学习起来感到陌生和困难 ,为了能有效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一难题 ,现把分子、原子、元素三者的关系浅析如下 ,仅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分子、原子、元素的区别1 .概念上的区别。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概念中强调分子只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而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这一点对…  相似文献   

20.
别小看一张简单普通的白纸,将它与一些同学们学习过的物理小器材结合起来,可以做出不少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小实验。并能够使同学们从中懂得物理知识的微妙奥妙,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深化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