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文化观是一种中国哲学智慧,是处理多元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的角度看,大学文化是个性文化,大学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大学文化的个性,也反映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统战思想资源。和而不同,就是一种具有现代价值的统战方法。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和而不同”一直在指导着人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作为统战方法,“和而不同”重在追求“和”,贵在能包容“不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的崛起带动了汉语热的蓬勃兴起,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遍地开花,世界掀起了汉语热的浪潮。汉语热的兴起并不等同于文化热,文化传播似乎还属于语言输出中的“副产品”,然而文化与语言的相互关系可知,汉语热势必给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平台,而文化的传播势必增强了汉语热的持久魅力。此外,文化并非政治概念,加之中华文化历来重视“和而不同”文化观,语言与文化的双向输出并非是一种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5.
一、“和而不同”的历史源流和理论基础 (一)“和而不同”的历史源流 在中国文化史上,“和而不同”的完整表述最早见于《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具体内涵指以下四个方面:①“中和之道”。孔子称之为中庸,程子的解释是:“不偏之渭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意为合情合理,不走极端;是稳步改良,避免躁进:是兼顾各方;  相似文献   

6.
对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的思考——兼谈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科学求真 ,人文求善” ,“科学教人做事 ,人文教人做人”的二分观点值得商榷 ,传统的事实价值二分模式和主客二分模式是其理论渊源。科学作为一种文化 ,不仅求真而且求善求美。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科学文化的价值内蕴。科学在本质上是人文的 ,这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和而不同”的根基。缺乏完整的科学文化观和科学教育观 ,是科学教育最大的不足。完整的科学教育应当并且能够既教人做事也教人做人。要充分挖掘科学文化蕴含的人文价值来教育人 ,关键在于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7.
培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中华民族有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传统智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和谐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且是一种现代文化,需要我们在现代条件下精心培育。[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一“磊磊罗胸皆文史”,“更研哲理牖新知”。①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理论的奠基者,他从文化的高度俯视历史,注意到“历史为文化现象复写品”。②因此他的史学理论包括了文化观。在同时代人当中,他的文化观是最为丰富的。重视对方法论的探索,构成了他的文化观的一大特色,也成为他研究文化的出发点。在不同文化相互激荡的湍流中,梁启超的文化观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早年,他偏于一隅,潜心科举,“不知天地间于词章训诂外更有所谓学。”③拜见康有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东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要作用的阐述,提出要以和谐文化观引领广东体育文化的发展,要营造“和而不同“的广东体育文化发展氛围,提出了大力发展广东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智慧。其中国文化精神的主要意蕴体现为“忧以天下”的历史责任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而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革故鼎新”的革新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论述。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方向的内涵,丰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能动性原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文化表现为一种关系态不同事物或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状态;是对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的一种和解式的体认。中国“和”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和合:异质之和;和异:和而不同;和一:天人合一。世界和平:呼唤中国“和”文化——“异质之和”是“和平共处”的前提;“和而不同”是“多极共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和而不同"是古老的中国哲学智慧。"和而不同"文化观既强调"和谐",又关注"不同",与今天所倡导的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内涵基本一致。"和而不同"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文化观,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早年对中西文化的基本态度并不是“‘西化’趋向较为突出”。早年的孙中山,不但没有西化的趋向,而且恰恰是一个热爱祖国历史文化,并善于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革命家;晚年也没有“文化保守主义趋向”。孙中山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鲜明地反对走极端,即反对极端守旧排外,反对极端崇拜西方。孙中山的文化观,是革命性、理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的文化观。革命性表明他的文化观并不保守,理性使他没有全盘西化趋向,科学性说明他的文化观符合历史、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大学的关键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自古即有“天人合一”、“和为贵”、“家和万事兴”、“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等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几千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至高境界,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大文化观浅探于惠玲随着现代文化向社会生活各领域广泛渗透,传统的“文化”概念也在不断深化发展,已由原先含义较窄的“小文化”,向外延广泛的“大文化”拓展。人们对于文化的总的观点或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小文化观转向大文化观。在我国现阶段,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17.
文章回顾了首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上本人提交的论文,并以此为基础,从和而不同的经典比喻、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和而不同的英译比较、和而不同的历史文化解读等四种角度,对和而不同的深刻意义作了多侧面的初步解释,并且重点论述了和而不同之于比较教育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威廉斯对“文化”一词进行了重新阐释,提出了“文化是整个生活方式”的新文化观,并把它作为建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借助于这种新文化观,威廉斯进一步完善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公式,并克服了当时英国文化研究中的机械论倾向;威廉斯的文化研究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通过对利维斯主义的批判,威廉斯指出:工人阶级文化并不是他们贬低的“文明”,而是一种非常出色的创造性文化。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非常重视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工作,并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和社会主义文化观。其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是其文化观的杰出之处,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比较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从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追本溯源,探索中外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异”与“所以异”;按多元文化观,分析制约着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上游”原因,特别是考察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期引起正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