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往往把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叫“讲”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称之为听”课。课堂上教师怎么“讲”、讲”多少,成了评价课的重要依据。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引入,一些教师又认为课堂教学要少讲”或“不讲”。其实,作为占主导地位的教师,究竟如何讲”,关键要有一个“度”。叶圣陶先生曾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学实践中我也体会到,…  相似文献   

2.
为了纠正过去语文课堂“满堂灌”的毛病,一些专家提出语文教师要少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样一来,有些教师又很怕讲了,他们错误地认为讲就是“灌”,讲就是“注入”,讲就是“填鸭”。还有人提出,一节语文课教师的讲不能超过15分钟,否则就是不合格的课。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意味着在课堂上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学习的主动权。然而,反思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解,生怕某一个知识点没讲到,没讲透,学生不理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处境,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发号施令、学生唯命是从”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相似文献   

4.
黄新建  刘欣 《教育探索》2000,(10):46-46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逐渐变得生动、活泼、合理。但矫枉过正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一些新的误区。 一、精讲误区 由反对“满堂灌”,进而反对“讲”,甚至提出课堂上教师讲解不得超过×分钟,否则就不是好的教学。也就是要求教师一定要精讲。 何谓精讲?难道讲5分钟为精讲,讲30分钟就不是精讲吗?显然,是否精讲,不应以时间而定,而要看当讲不当讲。有些内容很简单的课,讲5分钟不为少;而内容较难的重点章节,讲30分钟也不为多。回想起过去做学生的时候,听老师讲课,不论语文、理化,每到精彩处…  相似文献   

5.
孙玲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81-82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通过研究性、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然而,实践证明,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一到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那有什么主体地位可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完全转位。一、全方位指导”为“适时指导”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关系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首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给学生30分钟活动时间。如果教师每个阶段讲话2—3分钟,学生每个阶段活动探究7—8分钟,那么,这样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为了考试,为了成绩,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45分钟内是很难实施分层教学的。整个课堂是满堂灌,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不讲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只讲求学生把这个问题记在脑子里,在整  相似文献   

7.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过去人们习惯于“讲-学-练”的教学思路,而自主学习则要大力强化“学-讲-练”和“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教学思路,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要以问题情景、自由讨论和课堂操作作为教学的主线,要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要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对于物理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讲授是传播知识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但是,“讲”只能解决“懂”的问题,“练”是解决“会”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讲”和“练”的关系尤为重要。传统的做法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从头听到尾,教师给大量的例句,学生忙于记笔记,结果是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无法消化,更谈不上掌握和使用,当然也达不到教学目的。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首先,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不应以纯粹讲授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而要把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放在首位。教师在课堂上的功能是辅助性功能,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应该多给予学生机会参与活动。因此,“讲”和“练”的关系就是“精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当教师们意识到要把“一言堂”转向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后,容易走向谈讲色变的极端。因此,我们绝不能谈“讲”色变而少讲或不讲。其实“讲”不一定是满堂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师讲、学生听这一现象,而在于教师如何讲、学生如何听这一本质。  相似文献   

10.
现在语文教材把过去的听说、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个训练项目,那么,低年级儿童怎样进行口语交际呢?一、克服课堂心理障碍,多种方法诱导学生“善开金口”1.听辩指导训练法。低年级学生容易犯听话不仔细的毛病,有时听不清要求,有时听个“大概”,不注意辩别别人说话中的正确和错  相似文献   

11.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可采用“读、讲、议、练”四程序教学法。   “读”,就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做法是:   “初读”,即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一堂课的教材内容,大部份是学生自己可以读懂的。要求学生对预习中不理解的内容,集中思想听好、听懂老师的讲解。每节课后布置下一次的预习内容,要求学生上课前用 5— 10分钟把新课内容看一遍,带着问题来听课。开始,学生不习惯预习,教师要经常检查督促,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当学生体会到预习后听课效…  相似文献   

12.
“牵手”与“放手”是两种课型的俗称,也是一种比喻;是打破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框框,为训练学生生动活泼的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所进行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一种实验。从形式上看,教师把“讲”改变为“指导”。学生把“听”改变为做阅读笔记;从内容上看,教师着重在思路的开启和分析的方法上作指导,学生须得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领悟新课程理念,转变课堂教学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听、说、读、写”是一系列认知活动,也是贯穿于课堂的主要环节,把这些认知活动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本来面目,而这些环节的把握和调节,直接体现了执教者的设计理念和操作技巧。下面就从课堂活动的角度,谈谈课堂教学环节的把握:听。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课堂活动中“听”的分量比重应该比过去小,这是因为学生的听和教师的讲呈正相关。如果学生听了许多,就意味着教师讲的多,这是现代教学方式所不提倡的,但是不是教师因此而不讲呢?恰恰相反,对待某些教学任务,却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课堂环节要适量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教学环节过于烦琐。通常,一堂课教师设计的主要环节或板块总在四五个以上,否则就会觉得内容过于单一;对一篇课文的分析角度至少要有三、四个,否则就会觉得没讲通没讲透。我听过一堂45分钟的公开课,教师设计的主要活动板块是8个。试想,平均只有五六分钟的语文学习活动怎么能做到扎实有效呢?于是,课堂上就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只给学生两三分钟自读,教师就赶着说:“读完了吧!下面……”学生的问题还没有充分解决,教师就匆忙说:“时…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里,班主任是学生最为亲近的老师,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往往会首先向班主任寻求帮助,班主任通常的做法是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然后帮助学生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给出适当的建议或指导。这是一种教师经常运用的传统会谈模式,即“问题一解决”取向模式,它着眼于“过去”.也就是通过与学生的会谈,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把学生带回“当下”。事实上解决学生的困扰与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在揭示问题的过程中,这一思维取向的会谈模式很有可能会把学生领回到“过去的痛苦”中,那么在会谈时学生出现“阻抗”或“不认同”就在所难免了。这会使学生在现实中很难找到改善行动的能量,教师也很难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职校教师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新形势下,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呢?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参与便成为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关键。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摆正教和学的关系,使学生乐学 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其关键是要摆正教和学的关系。教和学的过程就在于,教师借助教材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不能简单地直接灌输。因此,教学中,首先要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三向结构。从而改…  相似文献   

18.
关于启发式教学 ,我过去谈的不算少了 ,是否是这样的内容 :要抓住问题的本质 ,指出重点和解决的方法 .同志们在讨论中也谈到这个问题 ,提出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 .教师要把内容高度概括 ,光念讲稿、念教科书不行 .有些教师 ,过去就是念讲稿 ,念教科书 ,现在时间少了 ,又有教材 ,还这么讲 ?念也念不完 ,不高度概括怎么能行 ?有了教材 ,还这么讲怎么能行 ?所以要把本质问题抓住 ,把立场、观点、方法教给学生 ,按原来的教法不行 ,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再就是启发同学思考 ,留有余地。把问题提出来 ,告诉他怎么学 ,不要什么都讲。有些东西…  相似文献   

19.
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在限定的教学时间内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上下功夫。 一、要以学生为主体,变讲堂为学堂 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就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时间的主人。教师应该把功夫用在“导”字上,引导、指导、诱导、导方法、导技巧、导规律。在“导”字上用功不等于不要讲,而是在“精讲”上动脑筋,在“精讲”上下功夫。凡是…  相似文献   

20.
郝秀等 《成才之路》2012,(11):16-16
正一节课,教师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就新的高中语文教材而言,每学期两本书,若要面面俱到,详细讲解,几乎不可能。要适应新课程,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一、指导学生科学听"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尝试着少讲,有时尽量不讲,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看书,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我刚开始实践时,部分学生不理解,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