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诗歌既要简约,又要遵守格律,用词造句便不同于散文。因此,掌握“诗家语”的特点,才能正确理解古代诗歌一些句子的含义。其中特别要注意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如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竹枝词》“)雨”,名词用作动词,意为“下雨”。东边的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说是天不晴的地方还有晴的地方。名词活用为形容词。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春…  相似文献   

2.
古诗中形容词使动用法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诗歌的语言,较之于言散的语言要复杂得多,但这一点常常被人们忽视。用言散的语法规律去训释古诗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往往会出现误解。本详细论述了古诗中形容词使动用法同其它语言现象的区别,即:形容词使动用法与形容词做前置谓语的区别;形容词使动用法与表意念被动句的区别;形容词使动用法与用做一般动词的区别;形容词使动用法与充当省略了相应动词的状语的区别;形容词使动用法与形容词充当一般谓语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卢谦 《小学语文》2007,(5):50-50
古代诗人作诗很善于运用色彩,他们撷草木之艳,集霓虹之彩.泼洒于诗行之中,使诗句熏染上自然的亮丽,宛如一幅幅写意画。因此,后人有“诗中有画”之说。读一首运用色彩或浓妆、或淡抹的古诗,会觉得视听相通.让人沉浸在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春天之中,融入到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里。小学古诗中的色彩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含蓄,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充分运用语言的暗示性、象征性去启发、唤醒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发现作品字面意义之外的隽永深长的意味和情趣.因而,讲究含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也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古代诗歌鉴赏考查两个知识点: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就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思想情感进入作品,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心灵的震颤.品味诗人的喜怒哀乐。古诗鉴赏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一、明确古诗表达技巧的类型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概括起来说大致分以下几类:(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诗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天姥山高峻奇伟之势;"天台四万八千  相似文献   

7.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一种主观性特别强的题型,从第一次出现(2002年)到今天,就充满了关注和争议.究其原因一是诗歌语言的文言形式让学生有阅读的障碍,二是诗歌的“诗无达诂”特征让所鉴赏内容充满开放性.近两年江苏卷(总分10分)得分仅为3.3分(2012年)和2.5分(2013年),得分之痛,可见一斑.而其表达技巧这一考点更是难点中的难点.在近年高考中,古诗鉴赏技巧题有“三多”特征——赋分多(4分左右),命题多(10个以上),失分多(得分率仅有百分之二十左右).下面我们就以江苏南通三模考题为例来探寻古诗表达技巧类题型的解题技法.  相似文献   

8.
谈古诗鉴赏     
朱曦 《新高考》2011,(Z2):44-44
古诗鉴赏题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重并不算大,却是争取高分拉开差距的关键性部分。在具备一定文言文功底的情况下,如果掌握了答题技巧,得到满分也并非难事。下面从诗歌的内容情感与艺术技巧两方面出发,谈谈鉴赏古诗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在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引入不少古代诗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去探究诗人所生活的社会状况,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倡导下我们所追求的童趣横生的诗意课堂,应该通过游戏让课堂生发诗意情感,以绘画让课堂演奏快乐华章,用表演让课堂迸发创造智慧,借诵读让课堂绽放诗意之花,从而让学生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歌文学源远流长,曾经代表了最精粹最具魅力的民族语言艺术,也浓缩了民族最典型的情感精神,历来都是基础教育非常重视的教学内容。孔子在教育儿子的时候就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之言"的重要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喻冬燕 《语文天地》2013,(13):45-46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凝练,结构奇特,意蕴丰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所以,要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就必须遵循古诗的特点来教学。根据不同诗歌的特点,采取品、思、析的古诗鉴赏法,不仅可以满足新课标的诗歌鉴赏要求,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品、思、析中感受诗歌的美妙,潜移默化中学会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一、诵读中品味语言  相似文献   

13.
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古文化中,无数璀璨的明珠交映成一条长河,从远古走来,流荡在今人的面前。离我们近点儿的有唐朝的诗歌,宋元的词曲和明清的小说。那么溯流而上,在汉代是什么呢?是汉赋。但是在赋旁边那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就是——《百诗十九首》,中国古代五言诗歌里的永远的瑰宝。  相似文献   

14.
<正>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这些诗歌既是我国古代诗人诗作的名篇,又在众多诗篇中琅琅上口。因此古诗  相似文献   

15.
徐杰 《现代语文》2007,(2):23-23
思乡怀人,是诗歌创作永恒的主题,而良辰佳节往往更能引发诗人这种绵绵愁思。有趣的是,在这一类诗歌中,古代诗人常常采用“心往彼处驰去,诗从对面飞来”(清·蒲起龙)的“对写法”,来传达“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对写法,化直而显为婉而深,辞情凄婉荡动,笔法曲折空灵,使“佳节思亲”这类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孔静华 《辅导员》2013,(4):51-52
<正>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音韵美、形象美和意境美。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把握古诗教学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中,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  相似文献   

17.
陈霞 《考试周刊》2012,(28):61-62
"读诗使人灵秀"。古诗语言清新、情趣盎然,富有韵律,意境深远,魅力无限。苏教版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美丽而富有韵味的古诗,一首首古诗,如一幅幅画卷,以美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裁、语言习惯等与现代有很大差别,因此,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确实,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话才刚刚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歌意境深远、意蕴深刻、格律整齐、抑扬顿挫,充满诗情画意。但是,由于离我们年代久远,又有文白之别,学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和语言魅力。长期以来,对于古诗教学,我们的模式是"释题——解字——译文——悟情——背诵",多半注重语言解析和分析,基本谈不上去挖掘、体味古诗之美。  相似文献   

19.
古代诗词作家思念亲人时,往往撇开自己,而从对方写起,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就采用对写法。对写法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主客移位”,即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自己,而从对方落笔,选择巧妙的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愈有意味。  相似文献   

20.
诗歌美在意境.意境是由不同的意象组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文化意象.就文化意象的翻译而言,在古诗英译的实践中,存在着直译法和意译法的区分.意译法弃象译意,或破坏了诗的意境,或折损了诗的神韵,因而是不可取的.直译法优于意译法,有象胜于无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