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景仁是清代乾嘉时期富有特色的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为盛世衰音的典型。怀才不遇的感慨与寒士的无奈悲凉在其诗歌中交融在一起,济苍生的伟大理想与卑微人生的矛盾,使其诗中充满了文人末路的深沉感慨。这种感慨通过其对意象的选择充分表达出来。月的意象更多地蕴涵着作者的身世之感,而剑的意象一方面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又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紧密相关。月和剑两个意象统一于作者反复咏叹的秋的意象上。秋既是骚人哀怨的体现,又是盛世衰落的象征。黄景仁诗歌通过这几个意象所表现出的心态和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中期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黄景仁诗以独特的风格和意象在清代诗坛中独树一帜,有夫是之谓天才,夫是之谓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的盛赞.诗人善用月、鹤和寺钟等自然景物赋予诗独特的审美意象,抒发满目皆是愁苦心酸的感伤情绪.对黄景仁诗中月、酒、秋、鹤等前人多有研究,但对其诗中出现47次的寺钟,极少有人关注.寺钟这一意象和...  相似文献   

3.
黄景仁诗歌中出现大量的月亮意象,月亮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极深的渊源,仲则的月亮意象代表各种情感,本文试从他的人生遭际特别是亲人逝去的痛苦入手,解析仲则从月亮抒写中寻找精神家因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意象在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中运用的非常广泛,理解意象的文化内涵,把握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生平阅历,使意象成为破译诗歌的密码。  相似文献   

5.
自唐以后,“杏花村”的意象逐渐确立,形成了不断丰富的“杏花村”文化内涵。山水、农耕、宴饮、怀古、赋诗、垂钓、礼佛,诗人们在“杏花村”可以各取所需、各得其乐:“路上”所见的无限风景,行人“断魂”的幽深情结,“问酒”所隐藏的巨大诱惑,“遥指”之处的浪漫空间,特别是“断魂”和浪漫集于一村的无限遐想,让“杏花村”早已超越地理范畴而成为诗人心灵中的一块绿洲。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一生写下了很多成为千古绝唱的诗词。她的诗词中有许多独特的、耐人咀嚼的意象。“舟船”作为古代诗人经常寄寓情感的一种审美意象,也出现在了李清照词中,并且赋予了新的文化意蕴,承载了她的五味人生,寄托了她漂泊、忧愁的心绪。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词中的“舟船”意象的文化解读,旨在折射她的百态人生和她所处的动乱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邓超 《四川教育》2021,(12):34-35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事物或现象推出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规律的推理.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归纳推理,通过"将人的情感寄托于物象之中,由物象特征联想到人生处境,借物象的特征象征人的品性"三种途径,解读诗歌的意象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从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入手,探讨中诗英译中对文化意象处理方法得与失,以及采用增译语词提示法、浅化处理释义法、直译意象保留空白法、直译加注法等方式对文化意象脱落进行补偿,尽量做到保留民族文化特色,做好传递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曾说:“在诗篇中,在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必须是形象。”由此看来,“形象”也是诗歌表现思想情感的形式。在诗歌中,我们把这种诗歌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因此,从意象入手解读诗歌,是一种捷径。  相似文献   

10.
赏灯品烛是古代文人的雅好,灯烛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出现时间较早、使用频率较高的经典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灯与烛同为照明工具,但二者在物性上存在差异,使用群体也不同,它们被赋予的象征意义和感情色彩也出现相应的分化:烛意象富贵化,灯意象清贫化;烛意象比灯意象更具人格化潜力;灯与烛都有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特质,但前者侧重于照亮,后者侧重于燃烧,灯寄托的精神偏向于奉献,烛寄托的精神偏向于牺牲。烛意象常和花、女人联系在一起,向女性化、艳情化方向发展;灯意象常和夜、雨、秋相伴,象征孤独寂寞的心境。  相似文献   

11.
<汉宫秋>的曲辞艺术造诣极高.元杂剧因题发挥、淋漓酣畅的特色,在剧中尤见尽致,所以<汉宫秋>对后世创作影响最多也最深的当属曲辞.许多作家并能凭借自己的才华在自己的创作中灵活化用<汉宫秋>优美曲文,获得极佳的艺术效果.<汉宫秋>许多唱词也写得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具有抒情诗一般的意境美和音乐美,极富艺术感染力,成为后世文人从事昭君题材文学创作所追求的标准和楷模.  相似文献   

12.
先秦宋国史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宋国在西周至战国是占据中原腹地的诸侯大国,具有封国时间早、延续时间长等特点。以往因史料的不足,尚存在着何时封国,开国始祖微子启的经历,都城的名称沿革,疆域的变迁,城墙、城门、宫殿建筑不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秋颂》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名作。在诗中 ,诗人运用各种手法热情讴歌了秋季的温暖和丰硕 ,整首诗洋溢着欢乐之情。但在欢乐下面却掩盖着淡淡的忧伤 ,因为像秋季这样美好的事物在时间面前都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4.
《秋颂》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的名作。在诗中,诗人运用各种手法热情讴歌了秋季的温暖和丰硕,整首诗洋溢着欢乐之情。  相似文献   

15.
北宋悲秋辞赋,可分理性思索与骚体言志两类,反映着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特定政治境遇和思想文化的潮流,具有不朽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代是《春秋》学形成的时期,主要特点是《春秋》三传先后争立学官,除却今古文学派的学术立场不同之外,从政治层面来看,其本质则是儒家大一统思想下的政治家、政治集团之间的利益之争。宋代的《春秋》学既有经学哲学化的学术变革的影响,又受到时代政治风云的左右。概言之:北宋王安石变法从新政的角度黜《春秋》而不用,而其他儒者解说《春秋》侧重“尊王攘夷”;南宋特殊的政治局面使得论《春秋》者又侧重“复仇大义”。  相似文献   

17.
北宋《春秋》学为显学。《春秋》在解决宋初的政治危机、文化困境中有一定的作用,表现为政治上积极参与科举改革,学术上为排斥佛老、怀疑经传提供经典文本资源。以此,宋初的《春秋》研究为日后的《春秋》显学指明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时至当下,艺术领域以前所未有的势态展开,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而且在内在精神上也体现出了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社会的分离,人类自身及其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艺术和社会处于对立关系中,艺术必须揭示人类真实的生存情况,展现心灵和主体,在表现新的经验内容的同时把不完满,不和谐的“丑”引入形式律之中。  相似文献   

19.
从近代谭献、王国维到今人严迪昌、叶嘉莹等 ,均以比兴寄托的眼光看宋征舆的《蝶恋花·秋闺》词 ,认为它暗示了作者出仕清廷的愧悔之情。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这首词写于崇祯八年乙亥 (16 35 )、九年丙子(16 36 )之际 ,收在明末刻本《幽兰草》中 ,本身就是一首闺怨词 ,没有什么政治上的寄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