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合理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明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但在现实中择校热愈演愈烈,并造成了诸如损害教育公平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争议。这一反差启示我们需要理性思考滋养择校的土壤——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以及优质资源供求矛盾激烈;认识到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前提下,择校追求差异公平存在其合理性。因此,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一要逐步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并扶助弱势以增强弱势群体的选择能力;二要引导择校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正轨。  相似文献   

2.
择校问题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择校现象在现阶段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择校权是学生和家长的基本人权;择校是学生及其家长追求教育公平的正当需求;择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择校是保障儿童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规范和治理择校现象应因势利导:确立学生及其家长择校的合法性地位;规范无序、失控的择校行为;逐步放开择校市场;保障公平择校的基本条件;拓展义务教育择校空间;保障义务教育择校主体权利。  相似文献   

3.
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合理性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失衡。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择校现象。从教育政策和儿童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等几个角度来审视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择校现象,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有反对和支持两种观点.原因在于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家长向往高质量的学校教育.解决学生与学校的供求矛盾,首先在思想观念上接受择校;其次建立学校评估制度,探寻为学生和家长接受的择校方式;第三政府应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运用经济人假设理论,对择校的需求方、择校的供给方、学校的主办方分别进行行为分析,从而透视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成因.有条件的规范的择校有其合理性,但不正当的不规范的择校则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依据经济人假设理论,择校主体追求的目标均是个人利益最大化.正是由于对个人利益无尽的追求,才使具有合理性的规范择校发生扭曲,因此,如何规范个人理性,对择校就学进行合理健康的引导才是解决择校问题的路径所在.  相似文献   

6.
学生择校权利的扩大符合我国教育政策和法规,符合义务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在我国现阶段促进教育平等的理性选择。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择校权利要大胆借鉴国际上有关国家的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遵循点带面、公立和民办学校一视同仁的原则,采取建立规范的择校机制、进行学区调整和重点学校改革等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应在其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以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机会的均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资源短缺使择校现象屡禁不止。审视择校现象存在的深层社会原因,正视择校带来的不良影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一、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择校政策的反思 仔细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的择校政策,存在这样一个逻辑假设:即择校违背了教育公平,择校导致了教育乱收费和教育腐败,因此,为了保障教育公平必须“就近入学”,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只要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了择校现象就自然可以消除。表面看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9.
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愈演愈烈的择校风,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和措施来加以解决,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在不鼓励的前提下,承认其需求的合理性一面。教育主管部门要支配、控制巨额的择校费,主要用于同一地域内办学条件比较差的学校,这样削山头,填山谷,使教育资源在同一地域内的配置和布局更趋均衡合理。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追求教育机会均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世界各国普遍采取普及义务教育的措施。20世纪80年代以后,义务教育的普及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也被人们广泛认识到。因此,普及教育的强制性大大减弱,人们更关心的是普及教育的质量。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发达国家普遍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家长自由选择学校的制度。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虽然开始的并不早,但发展速度极快,如今已成为教育理论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因此,借鉴其他国家学校选择制度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促进义务教育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视野下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校”是我国义务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有“收费择校”“关系择校”和“权利择校”之分,尤其是“收费择校”,教育理论界对此褒贬不一。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综合分析各家之言,以期对90年代以来我国择校问题的研究进展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从"择校"看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义务教育的公共品性质决定了它应该是由国家投资、相对公平的教育。以择校现象为基点,以过去、现在、未来为文章的主线,从实证与规范双重角度探讨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义务教育的不公平既是社会收益分配不公平的反映,又将进一步加大未来社会收益的不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山西省M贫困县基础教育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农村家庭择校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及家长层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针对调查结果对该省农村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提出要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及创新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尹可珍  王琦 《中学教育》2010,(12):13-16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事实上是文化再生产过程中社会再生产的一种体现。学校作为文化再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场域,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将文化、地位、权力等人们争夺的资本合法化,这种被转化为合法的社会资本,不但可以帮助人们实现阶层之间的流动,还给人们带来预期的利益。择校是人们占用这些合法化利益的预演争夺,这也解释了为何作为失范社会行为的择校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现行财政体制使农民工子女面临高额“借读费”的门槛,同时也助长了有很多隐患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存在。政府应加快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并从法律上加以保障,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基础教育中择校现象的分析引出教育中的某些问题,希望能给当代基础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绩效管理工具在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已经被广泛采用或借鉴。运用平衡计分卡构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对其四个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转换,其绩效评价过程一般包括明晰并确定学校愿景、制定学校战略目标、基于平衡积分卡建立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体系改进与应用等环节。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同时在政策领域,采取了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均衡发展政策,针对社会弱势儿童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随班就读政策、"两为主"政策等,形成了相对全面的普及和救助政策体系,致力于更加公平的教育是改革开放30年来义务教育政策和法制建设的主旋律。尽管如此,还存在着义务教育发展尚不均衡、弱势儿童的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全面保障等突出问题。为此,要强化政府的义务教育公平责任,建立和完善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政策和法律机制,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保障每一个儿童都能上好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