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自然观深刻揭示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阐明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在实践基础上相互生成的统一过程。马克思自然观的最大理论特点是在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过程中思考入与自然的关系,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自然观对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庄子与卢梭均是对中西方浪漫主义美学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哲学家,即使在时空与文化差异下,我们依然能发现他们有着相似的美学观点。他们都要求恢复人的自然本性,希望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但是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又有不同,一个要求"回归自然",一个要求"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3.
美国文化在自然观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天人两分,表现为人类中心主义,自然始终处于人的附属地位。美国自然观发展最辉煌的成绩在当代,即生态批评和生态伦理;其悖论是征服与保护并行。本来主张环境保护的倡导却成了环境破坏的托词或理论根据。目前,环境问题比较迫切,借鉴美国的历史经验来审视中国的环境问题,希望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通过万物有灵论、自然价值论、自然本体论三种自然观类型,分析川端文学代表作《雪国》的自然观表现.  相似文献   

5.
"自然"是惠特曼诗歌中最重要的表现主题。通过分析惠特曼的诗歌,可以发现自然观中所蕴含的泛神论意义。同时惠特曼的诗歌歌颂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惠特曼指出自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肯定了人类的灵魂与自然融为一体。因此研究探讨惠特曼诗歌中的自然观,可以为人类汲取精神营养,启发人类思考人生,保护自然,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中自然观的发展演变到了北宋时期,在儒释道三家合流的思想背景下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欧阳修文学中的自然观是有着全面启示意义的样本.本文从欧阳修的自然观具有双重性这一观点出发,通过其作品提供的直接线索,以求完成对欧阳修自然观在人生各个阶段发展历程的完整透视.  相似文献   

7.
骆厚军 《阅读》2013,(12):45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富民族特色的审美标准,既是画家创作的原则,也是欣赏的原则。意境就是情与景的完美交融。能够产生意境的形象,并不是一般的普通形象,而是富有生命力的形象,这种形象能体现出主体与客体、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诸方面的高度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沈辰 《阅读》2013,(11):23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画自古就有宫廷画院的院体画、民间的画工画和文人士大夫画之分.几千年阴阳五行学说,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和源远流长的文学积淀.中西文化的碰撞,新旧社会的交替.历代许多古今美术的相互渗透.为中国画的审美与表现奠定了极高的学术欣赏、审美内涵及存在形态.并确立了在世界绘画中无法比拟、无可取代的崇高艺术地位,自古以来一直处在世界优秀艺术之颠.成为永不凋谢的奇葩.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自然生态的恶化与人类的认知模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伦理观念、社会理想密切相关,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人和自然相处的方式。以生态批评的视角重读宫泽贤治作品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其"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在生态自然观理念的指导下,建构一个人类和非人类和谐共处的生态群体。  相似文献   

13.
在物质资料生产生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欲自然观和人们休闲审美意义上的自然观是有冲突的。这种冲突的根源在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统一性的割裂。要解决这一冲突,必须在破解实质上是机械自然观的长期束缚的同时,一方面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另一方面大力挖掘隐藏在经典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深刻的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理想与信念,从而建构起真正休闲学意义上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4.
中西神话自然观存在着"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对"人"与"自然"地位的不同感受。神话自然观的差异通过作用于原初形态和思维方式,对中西体育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人通过劳动实现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进而满足生存繁衍的需求;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代谢,成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本源。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画的题款与题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题款与题跋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题款与题跋,对研究中国画产生的背景及画家的创作心态与艺术审美观都有重要意义。宋元以后,中国画题款艺术的发展,为中国画在形式上带来了新的气息,成了文人画的表现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空白是中国画特色之一,是形式美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画中之白潜藏着画家的情思意趣,它能使画面直观的主题得以充分、突出地表现,使作品的感情进一步明朗深化,保证画面艺术形象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日谚语所表达的意义具有相似性,除社会生产方式不同外,地理区位、生态气候、物种分布等自然因素的差异也使得两国的谚语在表达方式、喻体象征物上存有差异。日本谚语中海岛文化、盛产的樱花和爱护动物以及天人合一等内容和谨慎、精小、具体等形式就集中展现了日本人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9.
儒家的自然观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为"尚用",二为"比德"。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儒家伦理道德至上向自然山水的转移,山水成为君子德风的比喻和象征。汉儒"天人合一"思想就是对先秦儒学"比德"观念的继承和发扬。经过晋宋玄学对传统儒学的扬弃,儒隐者不仅比德山水,还寄情山水,以追求高洁独立的人格。唐儒高举建功立业的时代大旗,始终没有改变积极用世、匡扶天下的价值取向。即使走上隐逸之道,也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0.
龙吟 《保定学院学报》2010,23(2):113-115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根本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具有非常典型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谢赫的《古画品录》具体讨论了"气韵生动"这一美学概念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史的关系,认为"气韵生动"所揭示的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它既适用于人物画,同时也适用于山水画;既可以用来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神韵,也可以用来指创作主体的精神品格。因此,"气韵生动"说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