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笑,为什么还说是悲剧呢?这是一个艺术辩证法的问题。在我国古代写作理论中,有一条“以乐景写哀,以哀聚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法则(见《五船山文集》)。这种以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不乏先例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自从她来到贾府后,几乎天天哭、事事哭。林黛玉的哭,可以说已成了她的生活习惯,这也是悲剧性格的表现形式之一。可是,一生以冼泪面的林黛玉,当她知道很爱自己的贾宝玉已与薛宝钗结婚之后,她却发出了反常的笑。她听到贾母的假意安慰是“微微一笑”;听了由衷地同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材,有两篇节选自《红楼梦》。一篇是初三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第四回),一篇是《林黛玉进贾府》(第三回)。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可联系第四回所提及的那张“护官符”。这不仅是因为“护官符”中的史,贾、王三家中的某些人物将在课文中次第出现,而且,还因为作品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后的所见所闻,从封建剥削、阶级对立、派系倾轧、思想分歧等方面对贾府作了形象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宏篇巨制《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丫头香菱向大才女林黛玉请教写诗的方法,林黛玉没有给丫头喋喋不休地讲解如何如何去构思,又如何如何去推敲,而是让她先熟读  相似文献   

4.
简飚 《师道》2002,(2):37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的学识和才气具有“超级教师”的水平,这在《红楼梦》里是有据可查的。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像林黛玉这样的女子去当教师是不可能的,但《红楼梦》却写她当了一回货真价实的老师(如她教香菱学诗),这一点也可看作《红楼梦》向传统思想挑战的又一战绩。《红楼梦》第48回写林黛玉教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林黛玉就是这其中最典型的形象之一。林黛玉的典型形象主要是通过她的语言来表现的,其语言通俗而不失典雅,率真而稍显尖刻,是《红楼梦》中众女子所不能及的。从对《红楼梦》语言的整体风格进行论述,引入对林黛玉语言特点的分析;又从不同的角度对林黛玉和"红楼"其它女性语言风格进行对比,突显出黛玉语言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艺术形象,以情为主,不甚关心俗事,有强烈的自我情结,自尊优越而又自卑敏感。在封建主义社会中,她对贾宝玉的一往情深,却遭到了无情扼杀,导致"泪尽而逝"。《红楼梦》是林黛玉悲剧性一生的真实写照。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以及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得到了林黛玉悲情一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阅读文学作品,不要动辄就想"深刻理解"。因为是否深刻,那是见仁见智的。但是,由于作品对象的特点,我们走进作品却可以有共同的思路。比如,我们理解《林黛玉进贾府》,就可以注意她在怎样"看",又在被别人怎样"看"。  相似文献   

8.
薛欢 《学周刊C版》2014,(2):222-222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艺术形象.以情为主.不甚关心俗事.有强烈的自我情结.自尊优越而又自卑敏感。在封建主义社会中.她对贾宝玉的一往情深,却遭到了无情扼杀,导致“泪尽而逝”。《红楼梦》是林黛玉悲剧性一生的真实写照。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以及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得到了林黛玉悲情一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画坛上活跃着众多出色的女画家,朱理存就是其中之一。朱理存早年在美院时学的是写意画,她毕业后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如《四不要》、《叔叔喝水》等都是写意画。后来,为了表现的需要她又画起工笔画。她的作品多以少女、儿童生活篇为题材,形象饱满,色调清雅。朱理存的作品是极具特色的,她的工笔人物画工中含写、写中有工,同时又体现着一种不失传统又有一定装饰味道的特征,充满人情味和浪漫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画坛上活跃着众多出色的女画家,朱理存就是其中之一。朱理存早年在美院时学的是写意画,她毕业后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如《四不要》、《叔叔喝水》等都是写意画。后来,为了表现的需要她又画起工笔画。她的作品多以少女、儿童生活篇为题材,形象饱满,色调清雅。朱理存的作品是极具特色的,她的工笔人物画工中含写、写中有工,同时又体现着一种不失传统又有一定装饰味道的特征,充满人情味和浪漫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1.
《飘》已发表近70年,但仍为一部畅销书.《飘》中郝斯嘉和卫希礼命运的变化进而说明:人在社会变迁中,要勇敢地面对现实,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通过改变自己,适应社会,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重新成为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自南朝唯物主义无神论者范缜以落花喻命以来,历史上许多文人相继作出回应.感慨“贵贱偶然,命同落花”,表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偶然观。联系历史与现实,命运偶然观应该有其合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在海明威研究尤其是中国国内的海明威研究中,人们对海明威及其作品中的"迷惘"情绪、悲剧情氛和悲剧意识都做过足够的探讨与研究。然而对于隐藏于其文本中凝重的悲剧精神却至今无人问津。本文将从文化诗学角度出发,以美学悲剧为切入点,通过对其不同时期小说的"价值阅读",挖掘、展现遮掩在其"迷惘"冰山之下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4.
关于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主题,历来都有不少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为性格悲剧说,一为命运悲剧说。本文则试图从社会悲剧的角度来重新解读此文,深入挖掘作者的社会批判意识,以期为读者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雷雨》和《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两部著名的剧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当时中国知识青年命运轨迹及其作者创作前后的思想进程的分析、比较,探索出进步知识青年具有两条命运轨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卿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他笔下的窦娥是一个很丰满的形象。作家通过窦娥的不幸遭遇,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深刻揭示了中国历史上元朝社会的黑暗。本文拟从真实美、道德美、悲壮美、完整美四个角度分析《窦娥冤》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西悲剧艺术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比较了西方古典悲剧与中国古代“哀曲”在主人公、情节、悲喜剧因素和戏剧冲突等方面的差异。并指出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化原因,认为西方古典悲剧主要是在形而上层次对生命、对人类的存在等永恒的问题发出哲学追问:而中国古代“哀曲”则执着于现实表象世界,多演绎世俗人物的悲欢离合,宣扬伦理精神。最后以《桃花扇》为例,探讨了中国人特有的悲剧精神——历史虚无感。  相似文献   

18.
小说《彩票》虽然篇幅短小,但它对表面平等的"多数人统治"——民主制度的无情抨击、对人性黑暗的深刻揭示以及惊骇的结尾却使它一经出版便震撼了整个美国。它的作者雪莉.杰克逊更是被誉为"作家的作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和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女性角色、女性的抗争及女性悲惨的结局等方面总结分析雪莉.杰克逊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对妇女在父权制社会中弱势命运的关注及抗议。  相似文献   

19.
以"门"这一意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红楼梦》中出现的"门"所代表的具体和抽象涵义,论证"门"与身份等级、人物性格命运以及悲剧结尾的象征性联系,以此揭示作者意欲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20.
不幸的命运使史铁生苦苦思考命运,成为命运的猜谜者,终于破译了命运的诸多秘密:不公平性、偶然性、荒诞性、连锁性、对初始点的依赖性等.命运的发生机制相当复杂,是世界与人及其相互关系的纠结组合,世界是谜,人也是谜,人在世界还是谜.对待命运的态度应该是,坦然接受,勇敢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