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家丽 《当代体育科技》2024,(4):189-192+198
该文旨在探讨中国元素在体育舞蹈作品中的运用及体育舞蹈的跨文化传播价值。以体育舞蹈作品《黄河》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案例分析、专家访谈、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结合体育学、传播学和艺术学等相关理论,一方面,阐明体育舞蹈编创中的文化融合现象;另一方面,深入挖掘体育舞蹈在推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中国元素是体育舞蹈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作品《黄河》在形象塑造、动作编排、空间调度、音乐选取和服装道具设计方面都较好地融入了中国元素,展现出黄河精神及中华儿女英雄气魄,是“中西合璧”的经典之作。体育舞蹈作品的中国化有助于塑造大国形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中外体育文化交流,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契合新时代语境下增强文化自信的发展规律。鉴于此,应继续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出更多的优秀体育舞蹈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助力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2008年3月6日.CCTV武林大会周年特别节日——武林盛典上.CCTV武林大会服装服饰设计大赛大奖终于产生.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新锐设计师组合郭鹤.习景凯凭借4号作品龙门跃一举夺魁.荣膺金奖。本次比赛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联合发起和主办.由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北京服装学院承办.以武林大会为契机,重新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探讨和运甩,提升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价值.再现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此次大赛.推出优秀服装设计师。  相似文献   

3.
段娜 《当代体育科技》2022,(21):190-194
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热潮一浪比一浪高,吸引了广大社会成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体操项目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艺术体操是一项融入芭蕾舞、民族舞、武术、戏剧等技术精华,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徒手动作或者手持轻器械的体育项目,其技能精髓中包含的武术和戏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它是典型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固有特性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大舞台上独树一帜。戏曲和艺术体操在各自的领域研究较丰富,但关于二者相融合的研究内容较缺乏。为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中国艺术体操表演编排形式,同时促进二者的发展,将戏曲元素融入艺术体操表演编排中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艺术体操表演作品《粉墨东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方法对其作品中的戏曲元素进行探析,填补戏曲元素在艺术体操研究领域中的空缺。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2,(7)
对于他的作品,已经很难再以传统法度、传统习规来度量。由于我们的文化背景和处事习惯,大家仍然以“中国画”或“水墨画”称呼类似杨佴曼这样的作品。仍然为在他画中品出中国本土文化情味而为之欣然。实际上,他的作品不但与徐悲鸿、刘海粟式的“新国画”大不相同;也与林风眠、昊冠中式的“融合中西”大不相同。在吸取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方面...  相似文献   

5.
高立庆 《体育科技》2022,(6):134-135
高校体育选项课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承担“育人”任务。开展体育选项课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对思政元素要点、框架进行梳理,主要包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七个方面。文章按照思政教育功能相近原则把体育项目分为五个大类进行研究,按照这五个大类对思政元素要点进行梳理。最后提出教师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要深入分析各体育项目和各教学环节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课程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文化理想的和谐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寻求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理想和奥林匹克理想的和谐元素,发觉它们能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资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蕴涵在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奥林匹克的“费厄泼赖”与“规则、秩序”追求曾被中国文化缓行或忽视,其隐喻的社会理想具有时代价值。奥运会体现奥林匹克理想,但不该承担政治斗争的重负。体育文化理想与和谐社会理想的一致性与对话基础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促进社会进步。体育文化理想的和谐诉求能为和谐社会的民族凝聚力、社会道德规范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7.
当下杂技创作在杂技技巧演绎的形式当中更强调其内在的“有意味”。杂技这种身体语言形式,正是创作者凭借着技巧的组合、排列,赋予其一定含义,并在舞美、灯光、音乐、服装等舞台元素的烘托下,完成了作品的“形式”,而其作品蕴含的“意味”则依靠观众的审美过程予以获得。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四个主要表现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并总结了中国传统“和”文化对武术的理论、道德、技能及未来发展道路的影响,以期为继承中国传统武术的特色,凸显武术的文化特征,把握武术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重礼”与“虚静”进行研究,揭示了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旨在启发太极拳练习者健全精神,完善人格,促进其技术的发展、技能的发挥,并以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珍视中国儿童文学中的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挖掘、疏理、吸收其中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寓言、童谣等古代文学作品中,许多优秀作品都闪耀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之光,凝聚着中华民族“求真、向善、爱美”的优良品质。它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教材。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舆论纷杂不堪,抹黑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形象的不当言论接踵而至。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强国”的共生与融合可为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及国家形象建设提供坚强助力。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强国”的共生机制和融合理路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文化的子系统与“文化强国”在利益、环境、道路的三个圈层中存在共生作用机制,同时存在超越“简单共生”,实现“超量共生”的极大可能,但在历史因素和现代发展的纠葛下出现文化滞后、利益难生、环境复杂的问题。基于此,提出立足社会生态,突出文化特色;依托“市场”“信息”政策道路,彰显文化自信;认清“文化堕距”,把握文化支点的三条融合理路,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强国”在传统与现代维度上的共生与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其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影响,特别是武术文化借鉴并吸收了传统哲学中的核心思想——“道论”,使武术不仅具有搏击的功能,更具备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德育和教化的功能,成为练习者提升个人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可行手段,也成为武术区别于其他武技的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武术文化所吸收和借鉴的传统“道论”哲学,主要源于宋明理学对于“道”的理解和解释,其中“道”具有“道德”“道理”“方法”等3个层面的含义;而武术与“道论”相结合主要采取了“道器不二”和“比附与借用”2种实现途径。武术文化对于传统“道论”哲学的吸收与借鉴,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层面完成对武术文化的理论构建,也为自身在传统文化的大氛围中寻找到存在与发展的“合道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探讨传统与现代不是一个新颖的命题,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代化步伐逐步加速,人们关注的视野更多放在当下,而不再关及于过去的“传统”。但是,从文化发展而言,由于对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忧虑,学者们对传统的关注反有趋热之势。这种关注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关注的成分,也有基于文化全球化视野下对中国文化命运的思考。由于历史绵长,中国文化的“传统”也就格外深厚,这使得“传统”既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滋养,也成为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桎梏”。当然,这种“桎梏”对于文化的发展而言更应该视之为一种幸福的烦恼,而非一种发展的羁绊。因此,探求传统武术现代化之路需要对传统武术的“传统”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体育舞蹈创编中文化元素的融入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阐述了体育舞蹈创编中融入文化元素的原则,就如何在体育舞蹈创编中更合理的融入文化元素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我国体育舞蹈能够通过文化元素的融入进入世界舞台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道德思想,儒家与道家是其重要两极,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太极拳无不受其道德思想方面的影响,再加上太极拳家在运动实践中主动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理论方面的支撑太极拳以运动的形式和理念承载着传统德性文化的内涵,从而使太极拳具有了“道义”拳、“仁义”拳和“道德”拳的自身痕迹。文章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太极拳道德观的来源进行了分析,最后论述了太极拳道德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武术影视或功夫影视作为世界影视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功夫"或"武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一张闪光名片,她在向世界人民展示东方独特的技击人体运动文化之时,也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文章对经典武术影视和电视直播武术赛事以及相关的武术娱乐节目所承载的文化元素进行了宏观而概要的分析,对武术影视和武术赛事文化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武术影视和直播武术赛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载体,对弘扬优秀对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17.
在对重庆“铜梁龙舞”的现代转型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结构—功能”视角对其实现铜梁龙舞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项“再生产”的实践逻辑展开分析。研究发现,铜梁龙舞在其现代转型过程中分别通过“捡起来”“走出去”“请进来”和“传下去”的方式完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再生产”。首先,“捡起来”失落的文化记忆,重塑了地方文化符号,龙舞文化得以振兴;其次,民间精英借势发展特色龙舞产业“走出去”谋生,创造性地发展出适应社会结构转型升级的多种产业;最后,地方政府一方面统筹文旅融合推进产业进一步升级,将外部力量“请进来”,另一方面从传统龙舞文化中提炼出地方人文精神并将其“传下去”。至此,完成了以铜梁龙舞为核心元素的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再生产实践。从“结构—功能”视角出发,对其文化再生产的实践逻辑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启示:由内源性生产要素的挖掘与合理配置而形成的产业结构创新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实践前提;政府与民间良性互动的结构性力量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关键保障;对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功能开发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生产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8.
“西学东渐”打破了中国绵延二千五百年之久的传统文化形态,为中国新文化的兴起注入了生机;与此同时,“东学西渐”同样在欧洲掀起了一个“中国文化热”,先后对欧洲的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德国哲学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其强大的优势和先知先觉之处,在世界文化的合流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未被淹没。近百多年来,在民间、在知识分子中默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过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含义的诠释,以及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状及价值的论述,提出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增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增加我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话语权;(2)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以“擂台再现”的形式进入奥运会;(3)形成新的体育文化风格,打造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世界》2014,(6):F0002-F0002
麻天阔是中国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中既具有深厚传统功力又兼有前卫意识和开拓性艺术家。 他潜心几十年的笔墨操练,书文双修,随墨放旷,作品遵循“守常知变,返本开新”的创作原则,从古帖继承法度,汲取笔墨元素,创作出自己的书法艺术语言,使作品呈现多元状态。他把中国传统笔墨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上承魏晋隋唐至宋元明清,下融入当代社会之变革,探微寻源,又使作品蕴育古风并彰显强烈的视觉冲击,具有新古典主义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