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教学背景分析 1.1学习任务分析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平衡之后,本节将继续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水溶液中有关离子平衡的理论,使他们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本节内容的基本知识框架是: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建立和影响因素,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2.初步理解并应用溶度积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珊兰 《学周刊C版》2014,(7):168-168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4J6学反应原理》在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中安排了实验3—4和实验3—5两个实验来组织对“沉淀的转化”知识的探究。这两个实验现象较为明显.但要得出教材中“一般说来.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的结论.直观性却不是很强.基于这种设计的“直观性不强”缺陷和实验3—5与实验3—4设计思路的一致性.我们对实验3-4做了改进.改进后.“沉淀转化”现象更直观.更有利于学生形成“一般说来.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的化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中,实验3-3提及“向盛有Mg(OH)2沉淀的试管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铵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内容指出: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质的离子与该固态物质之间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以AgCl溶解为例:AgCl(s)幑幐Ag+(aq)+Cl-(aq)。AgCl在溶液中存在以下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固体表面溶入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固体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  相似文献   

6.
如何促使沉淀溶解米脂中学高治平我们通常所说的“沉淀”,指的是难溶物质。难溶物质在水中并不是一点也不溶,只是溶解的量极少。难溶物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的动态平衡。例如:因此,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改变平衡体系的条件,就可以使沉淀溶解。要使沉淀溶解,使上面...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81):140-141
学习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时,很难理解不溶物AgCl转化为黄色AgI、黑色Ag_2S沉淀。改用在PbI固液共存的上层清液中滴入酸化H_2O_2(或氯水),加淀粉溶液变蓝色,可直观显示PbI固体中有碘离子溶解。对平衡体系AgSCN(s)Ag+(aq)+SCN-(aq),通过增加或减少Ag+浓度使平衡移动,借助于Fe~(3+)+3SCN-=Fe(SCN)_3血红色深浅变化标示SCN~-浓度变化,把肉眼无法观察到AgSCN沉淀的痕量1溶解和转化予以直观性呈现。  相似文献   

8.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同水的电离平衡较为相似,在有关水电离出的H^+(或OH^-)浓度的计算及溶液p H计算问题中,均是以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核心的计算.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中有关离子开始生成沉淀时的计算、离子沉淀完全时的计算、沉淀发生转化的计算、沉淀滴定的计算等问题则是以溶度积(Ksp)为核心展开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考试说明》将"知道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改为"理解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增加了"能运用溶度积常数进行简单计算".这一知识点是新课程增加的内容,表明在明年的高考题中可能有关溶度积  相似文献   

10.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中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之后的区别于大纲版教材的新增内容,在最近几年新课程省份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本文结合几个典型实例对难溶电解质溶度积的常见考查方式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是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内容,它在教学中能起到三重功能。首先,它是化学平衡理论应用的延续;第二,从溶液中离子平衡知识系统来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使这部分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在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中安排了实验3-4和实验3-5两个实验来组织对"沉淀的转化"知识的探究。这两个实验现象较为明显,但要得出教材中"一般说来,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的结论,直观性却不是很强。基于这种设计的"直观性不强"缺陷和实验3-5与实验3-4设计思路的一致性,我们对实验3-4做了改进,改进后,"沉淀转化"现象更直观,更有利于学生形成"一般说来,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的化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沉淀的生成可以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到证实,而沉淀的溶解及其在溶液中存在平衡关系,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因此,创设难溶固体沉淀溶解平衡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建立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得出溶度积常数,并利用溶度积常数定性或定量判断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解释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现象,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戴峰 《高中数理化》2013,(19):52-54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在不同版本的教材和江苏省高考考试(选修科目)说明中均位于“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版块,江苏省2008年以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高考考试说明中,对该知识点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具体如下表:  相似文献   

15.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利用电导率传感器测量难溶电解质PbI;悬浊液的稀释过程,论证溶解平衡的存在并获得溶度积常数。通过对比实验,测量溶液的电导率证明难溶电解质也存在溶解平衡的同离子效应和溶度积常数的温度效应。  相似文献   

16.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之后的又一平衡体系,是大平衡观下一种新的拓展。对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学生存在以下问题:难溶物等同于不溶物;难溶物的饱和溶液中是没有溶质的离子存在的;对难溶物形成饱和溶液的微观过程不清楚。因为人教版化学教材没有设置相关实验,所以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理解有一定困难。若能设计实验证明,在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存在平衡的移动,则以上问  相似文献   

17.
田辉凤 《化学教与学》2023,(3):14-16+45
本项目式教学以真实的化工生产“侯氏制碱”和“海水提镁”为研究对象,借助相关资料对生产的原理、流程进行复原,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学生通过画微观图示解释宏观现象等具体任务,突破对沉淀溶解平衡认识的障碍点,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在工业生产调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是高考化学的一个考点,将有关试题分类,提炼方法,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酸效应对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提出条件沉淀形成常数概念,为控制酸度对不同离子进行沉淀分离的可能性提供半定量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讨论酸效应对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提出条件沉淀形成常数概念,为控制酸度对不同离子进行沉淀分离的可能性提供半定量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