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当英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流向美国时,“人才流失”一词开始出现,并流行开来。人才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智力资源。智力资源同自然资源具有共同性,即都需要经过开发和利用才能体现其价值。自然资源要通过市场才能达到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同样,人才需要寻求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场所环境,这样就形成了人才的流动。同自然界的物理流动相反,人才总是趋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源、劳力资源、科技知识,是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这三大资源的产生和充分结合,依赖于社会经济整体结构中各环节在良好协调中相互开发和交流。笔者把各环节与整体的关系,列成社会经济循环模型(见图1),从中可以清楚看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有三个功能,(1)扩大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而开发着自然界的有用性,使自然物质成为可被用来发展经济的自然资源;(2)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3)生产新的知识补充和更新教育内容。教育通过传授科技知识,为社会经济生产劳动智力。医疗保健、服务行业、生活消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业资源可分为工业专用资源与通用资源两大类。通过科学考察与系统分析可知,中国山区工业资源既有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又有人才社会资源贫乏的劣势,呈现出人与自然不相协调发展的二元结构。中国山区工业开发首先应夯实人才社会资源开发,才能使自然资源开发走上健康发(  相似文献   

4.
<正>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资源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登载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相关的学术评论,介绍学科的前沿动态,为发展资源科学理论、促进我国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培养资源科学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改革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而人才则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九江学院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九江学院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源科学》2011,33(12):2417
《资源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科学出版社在每月的中旬出版发行。本刊登载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相关的学术评论,介绍学科的前沿动态,为发展资源科学理论和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服务,为培养资源科学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8.
《资源科学》2011,33(5):1017
《资源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科学出版社在每月的中旬出版发行。本刊登载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相关的学术评论,介绍学科的前沿动态,为发展资源科学理论和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服务,为培养资源科学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人口资源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升魁 《资源科学》1997,19(1):47-52
人口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且人口资源的“活化效应”及“综合资源效应”是其他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所无法比拟的。本文着重从以色列移民资源开发与人口资源的动态分布两方面阐述了以色列人口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以色列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没有移民,就没有以色列、人口资源、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资源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科学出版社在每月的中旬出版发行。本刊登载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相关的学术评论,介绍学科的前沿动态,为发展资源科学理论和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服务,为培养资源科学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1.
李述章 《中国科技信息》2006,(18):310-312,301
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既是不可回避的挑战,又是不可多得的机遇。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而人才资源是智力资源的载体,因此人才资源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我们要积极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合理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吸纳人才:增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资源可以分为四类:人力资源、物力资、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是指由特定劳动的能力、技能和知识构成的无形资源。目前,世界资源开发的重心已由物力资源向人才资源开发转移,物力资源的竞争已经逐步让位于人才的竞争和智力的角逐。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的根本要素,区域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地区技术、资金的角逐,更重要的是一场高智力的人才竞争,谁拥有出类拔萃的高技术人才,谁就掌握了区域技术创新的高技术产业竞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人口战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 越是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越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要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各类劳动力,对各类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初步加工与深度加工,即要利用雄厚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又要利用我国现有科技力量总量上的优势,发展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4.
基于资源基础观,探讨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智力资本如何作用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以及企业动态能力在其中的作用.提出智力资本、动态能力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模型,探讨智力资本三要素(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如何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进而探讨动态能力和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究城乡发展现状中,城乡统筹视野下的"人才-智力"资源的存在与流动状况,解读高校与地方基层"人才-智力"资源互动的现存方式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剖析造成"人才-智力"资源流动率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以高校作为核心纽带,以基地共建作为主要途径,实行"人才-智力"资源互动,突破城乡二元体系的束缚,以实现城乡之间的有效互补和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16.
征稿简则     
《资源科学》2007,29(2):I0001-I0001
《资源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报道最新研究成果,发表相关学术评论,介绍学科前沿动态,为建立和发展资源科学理论体系、促进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服务,欢迎从事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资源管理与资源立法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管理人员投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改革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而人才则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九江学院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九江学院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知识、资源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念平 《资源科学》2001,23(4):21-25
自然资源作为人类根据自身需要,而开发出来的附着于自然物质和能量之上的使用功能,不仅与自然,而且与人类的知识进步、知识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往人们对这一关系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的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化,更多的人从与自然资源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中分离出去,因而在认识上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即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已不如从前,知识经济大发展已经超越了自然资源的局限。可以说,这种认识没能正确的理解知识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所以是错误的。知识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所以是错误的。知识与自然资源关系是共生共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在信息化与知识经济迅速崛起时代,正确理解与把握知识、资源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走向,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就是用市场化的方式配置资源实现经济的有效增长。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获得发展总是表现为技术进步基础上的实质性增长。然而,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交换经济、货币经济、金融经济。在资源稀缺性的约束卞,一国能否借助于技术进步与金融成长,从动态上释放经济发展的能量,使得在同一资源投入条件下实现资源供给的增长,使得跨越自然资源增长的条件约束成为可能。这对于一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管理》2015,(5):42-49
资源和能力是决定企业利润的两大要素,作为现代企业重要资源的"智力资本"和企业应对竞争的重要能力的"动态能力"分别是学者们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但很少有研究将二者联结起来。实际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对智力资本研究、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智力资本和动态能力的概念内涵进行分析,提出动态能力与智力资本的三类主要关系:首先,智力资本与动态能力在概念和功能上具有重叠性和互补性;其次,动态能力在智力资本创造企业绩效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最后,动态的智力资本概念,即讨论智力资本在不同的外部情境下的适应能力。目的在于突破智力资本的研究领域,将另一种主流理论"动态能力"和智力资本连结起来,深化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