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城劫车案“为民国第一大案,北京政府在处理此案的过程中,基于政府的体面,采取剿抚结合的措施,使外侨顺利出险,避免了事态的扩大化。在列强企图共管中国铁路的问题上,立场坚定,有理有节,表明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在事件的交涉过程中,北京政府从主观上讲,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也碍于全国人民反对列强干涉中国内政的民族情绪,对临城劫车案性质的判定是符合实际的,拒绝了帝国主义实施治外法权以及其他无理要求,客观上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利益。  相似文献   

2.
《临城劫车案中之福尔摩斯》以民国轰动一时的“临城劫车案”为叙事背景,戏仿了西方侦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斗智情节。在小说滑稽嬉笑的表层叙述下,实则隐含着周瘦鹃对现实强烈的反讽意识及其作为半殖民地文人的民族本位立场与解殖民诉求。同时,小说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周瘦鹃的伦理困境、保守倾向与身份焦虑等解殖民迷思。从半殖民与解殖民的视角解读文本,为研究民初半殖民地文人抵抗殖民的文化心态,为探讨个体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深刻关联提供了别一视窗。  相似文献   

3.
日本靖国神社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牌位,是战时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靖国崇拜”与其说是国家传统,不如说是日本动员国民参与战争的国家意识形态,其要害是否认侵略历史。而参拜靖国神社就是为了把军国主义侵略史正当化。“小泉参拜”的结果意味着日本国家主义向战时回归。  相似文献   

4.
临城劫车案是发生于民国北洋时期的一件震惊中外的大案。1923年5月6日凌晨,山东南部一伙土匪劫掳了中国津浦线上一列火车,将车上中外旅客百余人绑架而去,借此向政府勒索。案发后,各相关国家纷纷向中国当局抗议,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尽快营救被掳外人。案件结束后,驻京各国提出条件苛刻的“临案通牒”,要求赔款,惩办相关官员,英国更是企图提出护路案,实现对中国铁路的共管。“通牒”招致中国各界一致反对,引起严重的中外交涉。最终,中国政府同意赔款,撤办相关官员,而英国护路案则未能得逞。  相似文献   

5.
牛顿在谈到自己的科学成就时说:他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与其说是谦之词,不如说是反映了牛顿深刻的历史感。他深知,时代的伟人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只是个侏,也只有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才有所继承和创造,这种史感正是他作为伟大创造者的一个重要心理素质。由于有这种历史感,他在历史长河中去考察,从而去发展它们,作出自己的创造。他也用这种  相似文献   

6.
曹锟在执掌北京政府期间,授意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自1913年以来的民主制宪,并把当时各种政治力量的“地方自治”要求写进了宪法;在处理“临城劫车案”和完成中苏建交谈判的过程中,基本上坚持了民族主义的立场,维护了国家主权。因此,对曹锟的执政活动应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人生,很多人喜谈轰轰烈烈而不是平平淡淡.而我对平淡却剐有一番理解,总觉得“平淡”这个说法.与其说是科学论断不如说是荧的亭受,与其说是一种原则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里说:尽管社套上盛行尔虞我诈之风气,但说到底还是忠厚老实人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腐朽的社会习俗争相以奢糜浮华为时尚.但毕竟还是在清净平淡中体会到的淡泊趣味更为持久耐长。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 ,人们对《沉沦》这部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不无偏差 ,其原因是对主人公及作者处于日本那样一个陌生而异质的文化环境中所产生的“文化震惊”感缺乏足够的认识与考察。而主人公在孤苦无依的处境中萌发了对祖国强烈的依恋与怀念之情 ,与其说是“爱国主义思想”,不如说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恋母”现象。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对《沉沦》这部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不无偏差,其原因是对主人公及作者处于日本那样一个陌生而异质的文化环境中所产生的“文化震惊”感缺乏足够的认识与考察。而主人公在孤苦无依的处境中萌发了对祖国强烈的依恋与怀念之情,与其说是“爱国主义思想”,不如说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恋母”现象。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曾奏劝咸丰皇帝不要养成“恶直而好谀”的习性,其实,“恶直而好谀”与其说是养成的习性,不如说是天性。一次,曾国藩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我怎么样?”众人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他插话道:“曾帅是仁德,人不忍欺。”后生告退,  相似文献   

11.
伟大建党精神是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推进国家繁荣的时代产物。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号召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坚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筑牢新时代中国青年“有理想”的思想根基,践履新时代中国青年“敢担当”的时代要求,锤炼新时代中国青年“能吃苦”的坚韧意志,夯实新时代中国青年“肯奋斗”的力量之基,不断涵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2.
彭兴顺 《教师》2011,(25):112-113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研究”这个课题.是基于张家界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提出的,与其说是进行专项课题研究,不如说是我们在围绕“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进行持续地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儒家的圣人榜中列为圣人的,除了孔子、孟子之外,都是治国平天下、擅长文治武功、德行高尚的统治者。儒家思想家们给历代统治者开列了一个需要效法的“为政以德”的榜样谱系。儒家所谓的“人治”,与其说是不要“法治”,不如说是强调“圣人之治”,即强调只有具备像儒家“圣人榜”中的统治者那样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具有治理国家的资格。正是由于儒家的德治思想直接将统治者的道德水平与国家的治理联系起来,因而后来之人尤其是今人,才意欲将儒家的德治思想与人治思想相提并论。这是德治思想被人们认同为人治思想的一个根本原因。对德治思想的诸多误解,问题的源头也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14.
近日,深圳市某大学附中组织该校初二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近400名学生赴贵州进行“手拉手西部行”,由于路途遥远,要乘飞机往返,每名学生此行的费用高达2000元。400多人集体包机扶贫,与其说是扶贫,不如说是炫富;与其说是道德提升,不如说是虚伪教唆,是在培养伪君子。  相似文献   

15.
学者要把自己奉献给科学,再把科学奉献给社会,这才是学者研究自身的“课题指南”。 学者的使命。科学的堡垒与其说是科学家攻克下来的,不如说是由科学家奉献出来的。攻克,需要用奉献的精神去攻克。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探索未知的。探索即探险。探险有风险,有危险。保险公司的险种再多,也不可能有“保”论文奖这种“险”的。吃“已知”之果不易,吃“未知”之果更难,没有奉献精神的人是解不了“未知”的。  相似文献   

16.
“余则成”俨然成为了一本职场教科普——网络上充斥着“孙红雷教你职场生存法则”一类的文章。《潜伏》在当下之火,与其说是谍战片吸引眼球,不如说是诸多观众将谍战的情节推演到了官场、职场。  相似文献   

17.
绝交的诗意     
[简评]绝交,作为人的一个举动,它有诗意吗?本文作者告诉我们:有!的确.在作者讲述的绝交故事中,无不充满了荡气回肠的诗意。在作者看来.绝交与其说是人际关系行为.是宣布和某个个体分道扬镳.不如说是人“为在世俗与人海中奋力区别自我而发出的一声近乎绝望的呐喊”.这里面需要的是一份执著、一份操守。  相似文献   

18.
《暖春》与其说是讲述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不如说是真正抒写了一首人性善的颂歌.“上善若水”对于善良的歌颂,给日益物质化、功利化、世俗化的社会重新丰富了生活的意义.文章从思想内涵、叙事风格、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对该剧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1923年,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发生。对于这一重大案件,作为舆论媒体之一的《申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它不仅跟踪报道了案件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做了相关评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报业的代表,《申报》本着爱国的精神,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安危,针对政府对于国家和本国人民的不负责,大胆地进行了批评。而且还从长远的角度积极地为政府如何治匪建言献策。但是,《申报》对于中国出现种种危象的原因并未能深刻地认识清楚,这似乎是它阶级的局限性使然。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然而,爱国不应是空洞的,而应有实实在在的内涵。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的形势下,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愈演愈烈,我们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呢?一、了解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位西方哲学家惊叹:“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能够“幸存”下来,原因就在于有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正是这种民族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始终能够凝聚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