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言论是一家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其重要地位,是其他任何新闻文体难以替代的。对县市报来说,办好言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县市报办言论专栏,遇到的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稿源的不足。《萧山日报》从1988年在综合新闻版开设《群言堂》这一言论专栏以后,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2.
纸媒前景依然很好,《永康日报》作为一张县市报,在今年上半年报业经营下滑,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广告收入仍然取得9%的增长,其他各项事业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些,主要得益于《永康日报》稳定的发行量.作为一张县市报,4万份的发行中,85%为市民自费订阅.本文认为,发行市场化运作,“他”视角办报和多活动提升影响力是保证85%自费订阅率的三大法宝.  相似文献   

3.
我撰写的《学习李淳基》系列评论(5篇),在西北五省区县市报界首次获得1996年度中国县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同时还获得陕西省新闻奖。有的评论家在有关刊物上撰文称其有气势、有深度.可与大报的评论相媲美。有的认为评论的一些观点有新意、针对性强,说出了群众的心里话。现在回忆这组评论的写作经过,我的体会是,评论写作一定要把好三道关:选得准、站得高、挖得深。选得准选得准是指选题要准。1996年8月17日,《西安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长篇通讯《金色种子》,全面介绍了长安县农牧局科技干部李淳基的动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4.
地市报要提高评论的质量,关键是要发挥自己所特有的优势,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独树一帜。我们以为这个特有的优势便是靠近实际,靠近基层;这个特有的风格便是一个“土”字.可以说:地市报一些好的评论都展示了这个“土”特点,土到好处便成文章,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选土题所谓选土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地市报靠近实际、靠近基层这个优势,选择一些贴近群众思想、生活和工作的评论题目。像《就是要彻底否定“文革”》(《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这样事关国家大局、负有历史重任的重型评论,我们地市报写起来就有困难。但是像《张家口日报》在全国获奖评论《在平均数字的后面》,就发挥了地市报的优势。这篇评论透过形形色色平均数字的现象,揭示出隐藏在它们背后的真相来。比如一个130口人的贫困山村,年人  相似文献   

5.
2017年1月1日,《贵州日报》全新改版,理论版的重构与评论版的推出成为改版的核心工作.运行半年来,《贵州日报》的理论评论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受到了主管部门和读者的肯定,理论评论成为了2017年《贵州日报》改版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深度、热度、温度、广度、力度'五度合一',打造理论评论前沿高地",改版之初提出的目标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6.
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县市报,“立足农村,服务农民”是其重要的职责。坚持与时俱进办好农村版,既是县市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具体体现,又是县市报应对报业竞争、巩固和扩大农村市场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作为县市报之一的《武义日报》,“三农”报道紧紧围绕“农业调整、农民增收”的主题,不断创新编辑思路,增强报纸的指导性、服务性、实用性,最大限度地贴近农村实际,满足农民所需,赢得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武义日报》的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7.
2004年8月,桂林日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推出了"双赢"的措施:即在地市级党报上开办县(区)时政版,将原来的县报变成市报的一个版,办时政版的县(区)自己承担版面的成本,但稿件终审必须是日报的值班编委。为什么说出版县(区)时政版是一个"双赢"之举呢?对县里来说,一是有了一块对外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翻阅了陕西部分地市报,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地市报今年普通加强了报纸的评论工作,特别是强化了本报评论员文章的力度.其中<咸阳日报>、<渭南日报>、<汉中日报>较为突出,令人称赞.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市报人》2005,(10):48-48
本刊讯,记者从中国记协获悉: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于8月16日揭晓。其中,地市报有15件作品获此殊荣。这15件作品是:《苏州日报》消息《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获一等奖;《宁波日报》评论《算一算GDP的代价》、《阜阳日报》评论《“清欠”何须年关时》、《长沙晚报》2004年8月30日要闻版分别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要实现县市报不可替代地位的转型升级,其核心是沉到底层,靠本土发力. 做活头版要闻,"规定动作"中优化"自选动作" 如何办好县市报头版既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对于服务于当地的县市报, "规定动作"多,头版显得特别挤,稍不留心,就会变成活动版、会议版、讲话版,枯燥乏味,使得"黄金版面"难出"黄金效应".近年来,<海门日报>将头版作为重点加大改革,着重提升和创新编辑理念,以栏目形式作为抓手不断固化,把头版要闻做活.  相似文献   

11.
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是地市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怎样做好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是地市报人应该认真琢磨的课题。湖北《随州日报》这几年精编时事新闻版,把时事新闻版办成了报纸的亮点,增强了党报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从而也增强了党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经济评论《用文化底蕴增加产品竞争力》(刊登于2010年6月22日《石家庄日报》6版)荣获了2010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回顾该文形成经过,从选题到架构,再到写作和后期的完善修改,总感觉这偶然又有点必然。“一滴水珠映出一个太阳”,从一个小事入手,来反映出某一行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如何办活县市报专副刊?今年初,《乐清日报》副刊“双雁周刊”再次改版,以“半版制”的形式,尝试新的版面定位。所谓“半版制”,就是将一个版对半分成“上半版”和“下半版”,刊发两个不同定位的副刊.将原来的对开4版变成了8个小版。读者对改版给予了肯定,认为内容丰富了,视觉轻松了。  相似文献   

14.
在县市报这支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生力军中,萧山日报的综合实力和经营总收入、总利润等指标位列全国县市区域报首位,成为县市报改革创新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之一,也为县市报创新发展的路径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石坚钢 《传媒》2018,(3):28-30
县市报处于全国报纸架构的最末端,目前全国有刊号的县市报共有54家.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原本作为县市唯一的纸媒,正面临着生存的挑战.不融合发展,就是坐以待毙.对一家县市级媒体来说,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怎样才能支撑起庞大的全媒体融合改革?笔者以《诸暨日报》为例,谈谈县市报全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石河子日报》是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的党委机关报。《石河子日报》近三分之二的读者在农牧团场。为农业生产服务,为这个领域的广大读者服务,是《石河子日报》多年来奉行的办报宗旨。为了体现报纸的服务性和可读性,《石河子日报》特开辟了《农事参谋》专版,一月一期,内容紧扣农时。《农事参谋》服务大农业,成为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园地,很受欢迎,很多农场职工还把它收集后装订成册。《农事参谋》版还荣获了中国地市报好栏目奖,是《石河子日报》的品牌栏目。《农事参谋》版自1995年开始编排,到今年已出版了11年,在报纸发行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报刊治理整顿中,全国有42家县市报获准保留继续出版。去年1月1日,获准出版的海门日报被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兼并。面对新情况、新形势,被兼并后的县市报如何做大做强、走向市场?已经成为县市报同仁们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海门日报以加盟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为契机,响亮提出了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抓新闻,还是写评论,只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和改革开放的着力点去写、去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回想去年以来笔者写的系列报道《婆婆啊,今日检查何其多》和两篇评论,感受颇深:“婆婆”系列报道分别被国内几家大报刊出,并被评为1991年全省县市报好新闻一等奖。评论《工作达标与牌子达标》和《从企业的椅子不够用谈起》,分别在今年1月14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和6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出。联系近几年来围绕“热点”抓新闻的经验,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黄冈日报一直重视新闻评论的引领作用,常规八个版面,有超过一半版面设置有评论栏目,譬如,头版的评论栏目有《今日快评》、二版头条的新闻+短评以及《说短道长》,三版的《东坡时评》、教育周刊的《教育漫谈》等等.党报评论一样需要入“情”入“理”.党报是各级党委机关报,其评论往往带有严肃性、权威性、不可替代性,但不能面无表情,冷漠示人.  相似文献   

20.
在江苏通州日报送评并获得2002年度好新闻的稿件中,由我和赵勇进合写的《两部手机“打通”一个工业园》一稿(原载2002年7月24日《通州日报》头版头条,以下简称《两部手机》),连获三个一等奖:南通新闻奖一等奖,全省县市报好新闻一等奖,全国县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业内人士称,此稿的明显特点是:小故事,大主题。《两部手机》一稿,通过发生在我市开发区马来西亚工业园周老板身上的两部手机的故事(一部手机坏了,“周游列国”修理未成,在通州不仅修好了,而且收费合理,开了发票;另一部手机丢失在通州的出租车上,失而复得),反映通州人技高业精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