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类型的文明在接触和相处时,容易产生误解,不利于现实政治经济中各种冲突的解决,所以就需要文明间的对话。文明对话同样也可以运用到未来学的研究中。因为全球性的问题大都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要求未来学在方法上对其进行宏观的把握。于是,文明对话就成为未来学研究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们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从生态文明的属性、本质和基本关系的角度,可对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哲学厘定,即生态文明是指人及其社会通过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在处理人(社会)与自然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社会)关系方面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生态文明研究的意义就在于:生态文明不仅为生态危机的解决以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指明了方向,而且为社会发展的转型和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为世界文明的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生命本能即是爱,人所受的压抑其实就是爱欲受到了压制。然而,文化与文明又伴随着人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文化和文明对人生命本能的压抑也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霍桑在《红字》中,就探索和揭示了这一矛盾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许多学者对传统至现代通行的传统文明观念及其文化生活方式提出了系统的质疑和批判,并提出了取代传统文明观的未来文明观,和重新设计人类未来的文化生活方式,其中主要有生态文明观、和谐文明观与高懿德所提出的物种文明观。物种文明观以为:传统至当代的文明本质上是一种以人种为尺度的人种文明,未来文明在本质上则是以物种为尺度的物种文明,“物种文明”这一概念是对未来文明本质的准确定义和把握。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和实践只是探寻和走向未来物种文明形态的中间过渡环节,不是人类文明的真正未来形态。和谐文明观作为对未来文明观的一种描述诚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未把握未来文明的真正本质,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未来文明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学思想中关于人的研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对于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认识和实践角度。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不能忽视的,其能动性和意识性的发挥对于改善人与自然关系具有高度指导性和实践性。因而,我们应从人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小天 《小学时代》2009,(5):26-29
在南美秘鲁的北部地区,有一片绵延沙漠,就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地区,曾经存在着一个极其神秘的文明——莫切文明,许多年来,人们对这一文明知之甚少,据说莫切人用活人作为献祭,他们喝人血,吃人肉,虽曾繁极一时,却突然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7.
网络是把双刃剑,学生通过网络扩充了知识量,也更多地了解了世界,然而,对网络的不正确利用也使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甚至误入歧途。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引导中学生文明上网,就成了中学教育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与此同时,网络文明教育也是建设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重要措施。下面,笔者就中学生使用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予以分析研究,并提出加强网络文明教育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法制文明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文明的总体结构来说 ,文明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制度文明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明形态 ,法制文明属于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9.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的实践活动应符合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本文通过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认真研究生态文明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深入解析生态文明的哲学意义,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符号,那我们每个人就是书写这个符号的重要笔画。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小学生,是文明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文明百花园”栏目,由活泼可爱的小虫姐姐带着大家一起谈谈生活中的“文明”。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小学生。用实际行动让“文明之花”绽放在中华大地吧!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式,它是在人类改造自然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成果而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就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费观念,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了解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掌握情况,发现生态文明建设目前仍然存在于领导的讲话中、学者的研究空间里。虽然有环境保护部门的倡导,却没有在普通的人民群众中形成"气候",也没有形成新的文明范式。在STS视域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明确"生态文明是人类的一个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概念;其次,要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性",坚持生态自觉,形成生态文化。第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实践理性共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作为文化存在展示自身无限超越潜能的新阶段,是文明范式实现生态转型的内在逻辑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其形成、发展呼唤新的文明形态主体来进行表现和建造。人是人类社会文明形态建设的主体,必须对其自身的发展做出相应适度的调整,以迎合生态文明和新社会发展观对其主体的新要求,真正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历史使命。人不仅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而且也是社会文明建设的主体。人的这种地位决定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其自身的关系中处于能动地位,因此也决定了要真正实现社会文明形态的彻底转型,就必须同时实现人自身发展向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涵盖了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但是,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教育事业如果停留在"不文明"的状态,那么,其它一切方面的文明,都只能成为空想。因此,只有教育活动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本身的文明程度发展了,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才算真正有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包含生态环境知识,承担着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使命。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探讨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教育使命与时代诉求。与环境教育不同,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致力于使受教育者逐步成长为一个有益于促进"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并且具有变革人类文明发展方式的雄心抱负与精神气质。在教育内容上,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包括生态认知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生态审美教育等五个方面。为了使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在实践中顺利推进,我们亟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立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和自身进行交流的所有方式的总和,而文明在本质上则不过是其中具有科学性和道德性的成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盛行的仍是狭隘的人种文明的生活形式,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人道主义灾难和人类生存危机。要克服这些灾难和危机,必须从根本上消解以人为中心或以人种为尺度的人种文明的生活形式,确立一种物种平等存在主义基础上的以物种为尺度的物种文明的生活形式。物种文明是对传统人种文明的颠覆和超越,是基于物种平等基础上的科学化和道德化的人类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的代表则是古雅典。因此,要研究西方文明就必须先研究古代希腊的历史,而研究古代希腊的历史又必须研究古代雅典城邦的历史。自上世纪初,梁启超先生掀起“史界革命”运动,为了总结民族兴衰的经验教训,撰写《雅典小史》一文,论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和法治的优越性,指出其国富民强之原因,批判了中国的专制制度,开启中国史学界研究古希腊之风,迄今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虽然说建国以来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世界古代史研究领域(其中大宗乃是古希腊罗马史的研究)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世界古代史研究队伍不断…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论》是一部从生态视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突破性研究的力作。它认为:当今的文明形态必须转换,人类在未来社会里必将走向生态文明;这种文明形态的特征是思维方式的生态化、发展方式的生态化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新文明为人类长期追求的“真”、“善”、“美”注入了全新的内容;实现新文明有赖于“从精英到大众”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20.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认为,西方长期遭受穆斯林、日尔曼人、匈奴人、马札尔人和维金人的侵略,所以其旧秩序遭到严重的破坏,正是这种破坏把西方的旧文明变成一片废墟,所以在西方,新的文明成长就有很大的空间,而且其生长受到最小的阻力,正是因为如此,西方在近代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他的这一观点可以归纳为文明发展的“废墟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