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创作成就卓著,美学思想独特。本文就其美学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把握他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是亚洲地区继泰戈尔之后又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以“卓越的感受,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髓”。他的早期作品,除了表现自己特有的孤儿情绪以外,着重描写了社会下层妇女的生活,以抒情散文般自由灵巧的艺术结构,塑造了一系列身世凄苦但却纯洁、美丽、善良的青年女性形象,弹奏了一曲曲对美的追求、对爱的呼唤的动人乐章,形成了且美且悲、因悲方美、因美方悲的独特艺术风格。《伊豆的舞女》是其早期创作的著名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本分析方式,探讨《伊豆的舞女》中所渗透的川端康成的审美情趣,即对日本传统美的憧憬,物哀思想的渗透以及他所追求提倡的朦胧美这三种审美意识,并从地理人文环境——日本的传统民族意识、川端自身的人生阅历以及时代大背景这三个方面来追溯川端康成审美情趣养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午6月24日生,出生在大阪,日本著名小蜕家。父亲行医,在川端两岁时因患肺病过世,一年之后,母亲也病故了。川端自此和祖父母相依为命。川端7岁那年,也就是他刚刚上小学那个秋天,祖母又过世了,又聋又瞎的祖父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他16岁那年,这唯一的亲人也离开了人世。川端成了彻彻底底的孤儿,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不幸的遭遇使得川端形成多愁善感、固执多疑的“孤儿习性”。他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有这么一段话:“我都20了,由于孤儿脾气,变得性情乖僻。自家一再苛责反省,弄得苦闷不堪、抑郁小舒,所以才来伊豆旅行。”  相似文献   

5.
<正>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古都》、《千只鹤》等作品,以"卓越的感受性,并以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印度诗圣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  相似文献   

6.
《伊豆舞女》是日本新感觉派的创始人川端康成的成名之作,以去伊豆温泉疗养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写成的。作者用唯美的笔调在描述段朦胧纯真的爱情故事的同时,又折射出自己独特的文学幻想和艺术魅力——生死轮回,努力使文学艺术在人类精神的轮回转生中永存不灭。  相似文献   

7.
“物哀”是日本文学的传统理念,川端康成先生作为日本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其文学创作具有浓烈而独特的“物哀”品格。《伊豆的舞女》和《雪国》是川端先生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这两部作品中的具体语句入手,来分析其文学创作的“物哀”审美意识,并且主要运用精神分析法来探求其审美意识之根源。  相似文献   

8.
金宁 《林区教学》2014,(1):65-66
川端文学以日本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中的表现技巧和手法,来表达日本民族独有的纤细而敏锐的感受,进而创造出川端文学所具有的独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日本文学传统中独有的物哀和幽玄的美。因此,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始终具有着一种悲与美相交织的独特艺术底蕴。《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品,也是奠定川端康成文学地位的重要基石,是他对自己文学基调的定位之作。这部作品描写了主人公"我"因孤独症而性格扭曲,却在与巡回艺人、特别是和纯真美好的舞女的接触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孤独得到治愈。可以说,《伊豆的舞女》是一首洋溢着喜悦和哀愁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的成名及其代表作《伊豆的舞女》是川端高明创作技法成功运用的典范。以《伊豆的舞女》为研究对象,从背景设置、自然描写、肖像刻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以及结局设定等方面入手,可见《伊豆的舞女》的创作技法和一代文学巨匠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0.
刘雪宁 《考试周刊》2011,(47):22-23
川端康成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融合了日本文化最深层的东西和西方文化最广泛的东西,形成了独特的美意识。本文以《伊豆舞女》为例,分析其中的美意识。  相似文献   

11.
川端成康(1899-1972),是当代日本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大作家。1899年生于大阪,父母、姐姐的相继亡故使他从小养成了感伤和孤独的性格。川端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成名。他先后创办过《文艺时代》、《文学界》等杂志。曾任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68年因其“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自杀身亡。  相似文献   

12.
田如蜜 《新读写》2009,(1):23-23
川端康成的文字总是透露着隐隐的忧郁和淡淡的哀愁,如绵绵细雨,挟着清风,在醉人的鸟语花香中吹来,触摸着脸庞,凉冰冰,湿漉漉。  相似文献   

13.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而享誉世界,他的作品中无不蕴含着日本文学传统中独特的审美意识。本文通过分析《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尝试在她们的美丽与哀愁中探索川端康成文学中传递的日本传统文学理念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开栏语】川端康成,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亚洲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早期主要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特别是下层妇女的生活,表现作家对这些妇女痛苦和追求的理解。因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他一生有100余部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他的代表作中篇小说《雪国》,与《千只鹤》、《古都》一起,于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谢词】〈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答谢词〉:国王陛下、皇家宫殿下、诺贝尔财团理事长各位理事、瑞典科学院各位先生、女士们、先生们:这次我承蒙瑞典科学院的推荐,由国王陛下…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的《雪国》,从1934年动笔到1948年最后一个单行本出版为止,前后一共用了14年的时间。他的传统美学思想在《雪国》中得到了充分发挥,达到了他的创作艺术的高峰。在《雪国》中,川端怀着丰富的同情心,写了雪国底层妇女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与美。作品既充满了对爱的祈祷,对生命的礼赞,同时又表现了作家深沉的虚无感。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它的突出特点是继承日本文学的传统方法与学习西方现代派技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刘建房 《考试周刊》2010,(37):23-24
被誉为"昭和时代的青春之歌"的《伊豆的舞女》,在川端康成文学创作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以淡淡的哀伤和优美的真实相结合,通过情景交融之美、物哀之美、女性阴柔之美创造出一曲清新淡雅的哀歌和悲哀美的抒情世界。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边城》与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都以青年男女朦胧的初恋为表现对象,但在故事结局及叙述视角的采用等方面它们又有所不同。当然,这些不同不仅是由沈从文与川端康成不同的人生经历与生活态度所致,而且也是他们二人相异的文化积淀、审美追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 ,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拥有超时空的艺术魅力。这部小说以一种精致细巧的艺术表现力 ,着意淡化情节 ,把文学性放在诗意的追求上。采用静态美来创造意境 ,以静写动 ,坦荡而又充满激情地倾诉心声 ,达到了忘实悟虚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中国作家沈从文的《边城》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伊豆的舞女》的悲剧性主题进行比较,从人物形象、写作特色和文章主题三个方面将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雪国》主要描写了舞蹈评论家岛村三次赴雪国旅行的故事,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日本艺妓的悲惨命运,流露出的是消极悲观的情绪。本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川端康成独特的既美且悲的风.以及《雪国》这部作品所流露出的特定大时代下的“日本悲哀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