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形势下,形成“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对于这些情感上的“弱势群体”.怎样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是教育工作者责任和义务。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不足之处,望指正。  相似文献   

2.
张宁斌 《中学文科》2009,(12):126-127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千上万的劳动大军,纷纷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去发财、去淘金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为自己挣得钱财。但由于外出务工者大都是青壮年,他们远离家乡,离开未成年的子女,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各种主客观原因致使他们有相当部分成为“问题儿童”或“问题学生”,甚至成为犯罪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千上万的劳动大军,纷纷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去发财、去淘金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为自己挣得钱财。但由于外出务工者大都是青壮年,他们远离家乡,离开未成年的子女,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各种主客观原因致使他们有相当部分成为“问题儿童”或“问题学生”,甚至成为犯罪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何刚 《文学教育(上)》2010,(14):152-15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以及农民增收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面对“留守儿童”的涌现,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数量的日益增加,他们在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养成了柔弱、内向、自卑、孤僻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不健康的性格倾向.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心理问题:情绪方面有孤僻、冷漠、焦虑、忧郁;性格方面有自卑、怯懦、说谎;在学习困难时,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造成学习兴趣的失去,有的甚至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对“留守儿童”的进行心理疏导要从抗挫折能力培养、自信心的培养、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这几方面入手.关爱“留守儿童”,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让“留守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相似文献   

6.
储晖 《教育》2009,(8):34-35
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多万人。这些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孩童过早地体验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痛”。如何去掉笼罩在他们心头的阴云,让他们健康地成长,这是当前应该迫切关注并及时补上的一大“教育漏洞”。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教育误区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和不当做法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恰恰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对“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误区、成因及后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留守儿童”的认识过于片面;对“留守儿童”关爱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关爱的方式方法不当;关爱的领域存在盲区。并提出了走出误区的建议和对策:转变认识;调整关爱的方向和重点;改进关爱的方式与方法;以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杰 《甘肃教育》2007,(10X):5-5
在农村初中学校,“留守儿童”和寄宿生可以说是普遍现象,这些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是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为此,我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办法,具体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学术界在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形成原因、监护类型、社会化、权益保障及支持体系的构建等诸多方面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今后研究者应当注重基础性研究,加强研究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不断拓宽研究渠道,为最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不再是个人或某些区域的问题,而是影响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深入剖析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基础上,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每年有大量的农民工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经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只好把孩子留在家里托付给祖辈、亲戚代管。因此在社会上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据《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5日)报道:“全国流动人口已超过1.3亿,16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已近1000万人。”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问题根在社会,彻底解决需要国家的支持、社会的关注。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问题的沼泽地。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生活、教育、安全和心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当前,应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3.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聪蕊  赵存章 《考试周刊》2011,(24):211-2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农村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对这些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家庭温暖、没有父母照料、被留在农村的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4.
明确的概念界定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留守儿童”较之“流动儿童”概念更加复杂。“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总体的统计与分析,也关系到决策部门的判断与决策。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六类定义进行梳理与探讨,并试图剖析“留守儿童”的概念。笔者认为要以开阔的视野,从多个层面或多个维度来界定留守儿童的概念。因此,本文从七个维度构建了留守儿童的概念。这对深入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准确把握全国留守儿童的总体状况,为决策部门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适应的视角审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揭示出问题的根源是在适应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环境时产生了矛盾.解决矛盾的对策是以文化适应的理论为指导.家庭须为留守儿童构筑“安全”居所与改善教养方式、学校须转变和扩张自身职能、社会须为留守儿童搭建继康成长的平台、政府须担当组织者与协调者,如此形成教育合力,促进留守儿童顺利适应文化,获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我国现行制度的不公平、农民工较低的经济收入、打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较差和农民工子女受歧视有关。长期的“留守”生活,对儿童的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等方面都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政府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及时调整、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留守儿童"的父母加强对自己的职责认识,多管齐下,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教育》2010,(6):24-24
随着劳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此,要强势启动教育“关爱工程”,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健康和心理等方面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18.
黄康  徐学华 《文教资料》2010,(10):149-150
为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78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总体幸福感得分逐渐升高(F=4.10,P〈0.05),但性别差异不显著:在“精力”和“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两个因子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4.19,P〈0.05;t=6.47,P〈0.05),年级在主观幸福感6个因子上的作用均不显著。因此需要继续探讨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玲丽 《考试周刊》2010,(28):213-2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镇迅速转移。许多儿童被留在家中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为了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茁壮成长,我们一定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爱护和照顾  相似文献   

20.
桂文 《广西教育》2009,(2):11-11
近日,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召开了部分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座谈会。会上,与会代表就如何发挥教育系统老同志的特殊优势,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交流了经验,并围绕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大家认为,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教育系统关工委和“五老”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积极配合,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