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法》的制定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法律背景。对考试法的价值期待主要有两种:一是遏制考试作弊行为,二是通过保护考试权利而重构考试模式。作为现实合理性的基本依据,考试法客观上必须具有遏制作弊的功能,而通过制定一部法律来改变国家的考试模式,则是其法律价值的理想超越。二者之间的矛盾之处是立法时必须注意的核心问题,从而避免考试法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立国之本,考试是选才之制,而有效、针对性强的法律则是保证考试公平、有效选才的准绳和保障。从科举法学的视野,以科举立法和高考立法为分析对象,通过借鉴科举立法的经验教训来探讨高考立法问题,可以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考试法》提供必要的前期研究基础和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3.
考试制度是一项被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选拔人才与社会考核的重要方式,但考试作弊也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立法遏制考试作弊势在必行。但是,考试法应当怎样定位,如何更大地发挥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本文通过对我国考试立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考试立法的几点思考,以期能对考试法的出台和进一步的完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考试法立法的几点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考试法,以法律手段规范考试行为,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是,考试法应当怎样定位,如何更大的发挥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通过就考试法立法当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阐述,以期能对考试法的出台和进一步的完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国家考试立法不完善,是考试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重要原因。从宪法之制约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视角看,应强调对国家考试权力与公民考试权利的平等保护。就教育考试方面说,落实完法所隐含的考试权的途径是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法》,对考试权的地位、法律责任、权利救济等给予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6.
谈《考试法》的缺位及其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繁荣又不容乐观的考试现状亟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考试法》的缺位带来了解决处理因考试产生的纠纷问题时的无法可依,《考试法》的立法应明确立法层次、立法宗旨、适用范围、法律责任,建立国家级统一的考试监督管理部门,并重点注意关于考试作弊的界定。  相似文献   

7.
考试在我国现代社会的规模、作用越来越大,各种考试违规和作弊现象层出不穷,制定单独的考试基本法已逐步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检索国内研究考试立法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梳理,发现我国考试立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立法的现状与问题、立法的意义与可行性、考试法的内涵与立法宗旨、立法名称与立法原则、考试法的调整对象与立法内容、考试机构设置与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论文就这些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推动我国考试立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8.
考试关系人的发展与前途,参与人多,涉及面广,需要立法。我国考试法制建设滞后,面对考试活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进程,探索构建考试法非常必要。考试法的法律地位、立法宗旨、基本原则、调整范围,是考试法构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我国考试法治的历史解析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着悠久的考试文化和考试法治传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迈入了改革开放、民族振兴与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我国每年有近亿人次参加各类国家级考试,但至今没有出台"考试法",与考试大国的形象极不相符。强化考试法治理念,制定"考试法",实行依法治考,提高考试执法能力和水平,是确保考试公平公正,推进考试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考试制度是一种崇尚程序正义的程序制度,属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范畴。成文法规性考试的创建与实施,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既表现为一种社会行为,又是一种行政行为或者政治行为。考试的核心理念是公开、公平和公正。制定国家考试法的宗旨不仅应当体现在依法规范国家考试秩序,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试规范和程序上,同时也应当体现在维护应考人员参加考试权,并为其提供方便、快速、有效的法律保障和司法救济上。  相似文献   

11.
考试法是我国的一部十分重要的法律。对于该法的制定,无论考试管理部门还是公民都寄予了较高期望。但是,考试管理部门与公民的期望是不同的。他们的不同"期望"反映了二者对考试立法价值定位上的差异。因此,立法者在相互冲突的价值中该如何选择是考试法制定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其核心在于寻求考试秩序与保障应考者权益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考试现状透视及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教育考试中违法违纪现象的主要表现为泄题事件和有组织的考试舞弊、作弊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利益驱动和诚信理念的普遍缺失。《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为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法》提供了有益探索,在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法》时应当对国家教育考试的范围作扩大理解,应当明确规定针对考试违法违纪行为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应当细化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明确规定"问责制"。  相似文献   

13.
文摘荟萃     
信息中国制定考试法引发社会大讨论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第一部规范国家教育考试的法律——《国家教育考试法》(下称《考试法》)目前已起草完毕,进入征集意见和讨论阶段。《考试法》的出台将使打击考试作弊有法可依,舞弊行为将被视为违法甚至犯罪,由此引发了社会大讨论。专家表示  相似文献   

14.
校园博客     
●当名著游戏遭遇“喧宾夺主”……●“阿波罗登月”是真是假呢?●中国第一博客案:网络可以多透明?!《考试法》、《学校法》将出台教育部部长周济最近表示,未来五年将进一步推进教育立法,计划制定的五部法律包括《学位法》、《考试法》、《学校法》、《终身学习法》、《教育投入法》。其中,《考试法》的适用范围包括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类考试,例如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自考等。对于惩治学术腐败,《考试法》也将作出相应规定。在未来五年内,还将修改《义务教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四部…  相似文献   

15.
《考试》2005,(10)
制定《考试法》,以法律手段规范考试行为,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就目前媒体对《考试法》草案的报道来看,笔者就进一步完善草案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应当进一步扩大《考试法》的适用范围。法律适用范围直接关系到法律实施的效果,它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和实施的可行性来确定。《考试法》草案将适用范围限定在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中,而  相似文献   

16.
媒体撷英     
《中国考试》2006,(9):61-61
考试立法现状分析与思考关于考试立法的几点思考1.考试立法必须纳入最高立法机关工作范畴。考试活动已不仅仅是教育系统为国家选拔培养人才的形式,它已经贯穿到整个社会生活中。考试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考试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所以,考试立法应纳入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工作范畴,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统一的考试法。2.通过立法建立健全考试的程序性规则。在考试立法中不仅要考虑考试法规的实施程序,而且要考虑实施过程的程序化(违纪舞弊事实的认定、处置程序等);考试立法不仅要明确规定应考者应承担的义务、责任和应遵守的法纪,而且还要明确考试机构和考试工作员应承担的责任、义务和应遵守的法纪。3.通过立法建立统一的应考者考试权救济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健全考试仲裁制度、申诉制度,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请求赔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政府对人民的诚信,必须依靠完备的法制维系。近年来,由于我国国家考试制度的不完善和立法构架上的欠缺,政府的公信力颇受争议。若要从根本上走出目前国家考试制度所面临的公信力危机,就必须尽快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法》,从国家考试管理者而不是参与者的角度,系统完善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以重塑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治理考试作弊应当纳入法律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几乎每次国家级考试都会爆出作弊的丑闻,且愈演愈烈,考试环境十分严峻。考试作弊不仅严重损害国家考试制度的公平公正和权威性,而且破坏了社会的诚信理念,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情节严重”的考试作弊行为已经明显地涉嫌犯罪,应当依法制裁。必须加强考试法制建设,从法律制度上净化各类考试作弊赖以生存的土壤,并对现行考试选拔制度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和完善,特别是要尽快制定统一的《国家考试法》。通过法律治理手段有效预防和遏制考试作弊,依法规范国家考试的秩序,促进国家考试的良性发展,真正实现依法治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级考试中频繁发生作弊行为,折射出考试法律缺位问题。规范考试管理,实行依法治考,需要通过制定考试法,以规范和制约考试设置和实施中的公权力,维护公民参加考试的权利,平衡各考试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考试的公平公正和安全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0.
信息窗     
考试法草案完稿考试作弊最高将判刑7年千呼万唤的《考试法》草案日前完稿,目前已经交至国务院法制办审查,并将报送全国人大等待最终审议。据悉,目前我国正在起草制定的《考试法》的适用范围只包括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类考试,例如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自考、成人高考等。其他部门和其他社会机构组织的考试,不包括在内,学校自己组织的种种考试也不在适用范围内。草案不仅规范了考试过程,而且对于涉及考试的每个环节都从法律上明确了责任。专家透露,虽然《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加大了对考试违纪舞弊行为的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