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剪灯二种",即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是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两座文言小说艺术顶峰之间的桥梁,本文就这一作用谈谈其对文言小说在题材与写法方面的影响。因为《剪灯余话》是《剪灯新话》的效颦之作,《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的颠峰之作,所以本文重点讨论《剪灯新话》对《聊斋志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佩甫《城的灯》中的刘汉香从单纯追逐个人爱情的“小爱”蜕变成对整个上梁村乃至整个苍生的“大爱”,完成了她完美人格的塑造。作者使用浪漫主义手法对刘汉香进行近乎圣母形象的塑造,不仅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完美女性的理想,而且还体现了作者的完美人格的理想,为社会树立了一个道德榜样,她就是一盏灵魂的灯,指引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3.
曼斯菲尔德和凌叔华身为女性作家,对社会女性问题多有关注,她们的创作几乎都指向女性的社会生存问题,表达出她们对女性的关怀和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与以往隐蔽式女性叙事不同的是,曼斯菲尔德和凌叔华采用明显的女性视角进行叙事,使得她们想要表达的女性意识潜移默化在作品中。她们在作品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女性、尝试抗争却无可奈何的女性、大胆抗争追求自由但却无法意识到悲剧命运的根本的女性。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她们对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然而,两位女性作家以及其笔下的人物表现出来的仅仅是最表层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女性意识的初起和萌芽,离真正的女权主义思想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语义的构成受语言形式,语言结构,文化内涵,语言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两种不同的语言间转换的翻译活动中,语义很多时候就难以得到完整地传递,或多或少会存在语义缺失的情况。文章首先分析了语义缺失的三种原因:语际差异,文化差异和思维差异,并以莫言小说及其译文作为研究文本,阐述了译文中出现的几种较为突出的语义补偿方法:直译夹注,文内增补,类比替换及化隐为显。  相似文献   

5.
文言小说重在展示文士的内心,明代“剪灯”系列小说表现更甚,从乱世情结、感愤现实、炫逞才学等思想内容方面可加深对“剪灯”小说的文本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城的灯》中,李佩甫一方面既把城市作为现代化努力的方向,又直陈城市的污浊肮脏,另一方面他既从乡土文化中寻求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生命意义,又直面乡土的黑暗与颓败。在对城乡文明的双重认同与质疑中,他既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又表现出对理想的迷惘。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无论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命题、半命题作文,它们的前面都常常会有一些相关的材料。而学生在写作时,却往往忽视它们的存在。他们并没有先来仔细地、反复地阅读分析这些材料,然后再根据这些材料去构思写作,因此写出的文章也往往不符合题目的要求。这种现象,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及话题作文中尤为普遍。  相似文献   

8.
李佩甫的长篇小说<城的灯>具有明显的男性化女性叙事的特点,男性作者塑造了一个具有中国传统道德品质的女性形象,并将其"圣母"化来作为弥合城乡差距、解救乡村困境的工具.这种"女性叙事"反映了当代男性作者及其代表的社会主流话语所持有的女性观念依然打上了深刻的男权烙印和男性中心意识.这种女性观念是男性对女性自以为是的"圣母"想象,是女性叙事的谬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继承、模仿与创新两个方面探讨“剪灯三话”与唐宋小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谈到数学,很多人都认为是纯理性的东西,较枯燥,不好学。其实,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任何数学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模型。”可见,数学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新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此,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感受颇多。通过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数学教学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但不同语言间的文化相差甚远。因此在文学翻译中,需要对文化进行翻译补偿。本文以莫言小说《变》的英译本中出现的文化补偿现象为例,浅谈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2.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超越日常生活经验,通过对小说中看似违背“生活的真实”的情节设置的分析和还原,关注作家独运匠心去营造的“艺术的真实”,从而发现小说虚构内容背后的真实创作意图,即作家对更深广、更深刻和更普遍的“生活的真实”的认识与反映.本文以教材中具有代表意义和突出个性的古今中外若干篇小说为例,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对<名利场>中乔斯·赛特笠和都宾两个形象进行解读.前者是一个"又肥又大的花花公子",后者则出身低微,倍受歧视.二人都曾有强烈的自卑情结,但不同的补偿方式,使他们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意志品格,拥有了不同的命运.由于萨克雷始终强调自然和真实的创作主张,有关这两位形象的描述,在体现"道德训诫"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出色的心理学文本.  相似文献   

14.
灯是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与《灯》中集中表现的意象。借助这个意象,巴金尽情倾诉了驱除黑暗,追求光明的呼声,表达了对人间真情的赞美。而巴金在其他文章中对灯的拓展描写,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以及自己思想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她的作品折射出了女性作家天生具有的柔和细腻的特质,而且她的大部分小说的主人公都以女性为主.劳伦斯说:"曼斯菲尔德并不伟大,但她细腻,令人感动".本文从情节,语言和象征手法三方面分析她的作品的细腻之处.  相似文献   

16.
张波 《文教资料》2007,(24):114-11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擅用暗示手法而著称文坛。《一个已婚男人的故事》是她的一部残篇。在这部作品中,她使用了许多象征手法。笔者在文中对这部作品中的一些象征手法进行剖析。在剖析了象征符号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的同时,笔者也结合原文的部分片段,指出了小说中的一些象征符号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歧路灯》作为研究18世纪中原一带方言的不可多得的资料,河南大学张生汉先生对书中的方言词语多有研究,但张先生的某些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摘出十余条小说中的方言词语并以今音、今义分析之,不仅是对《〈歧路灯〉词语汇释》的补充,也有益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佩甫的长篇小说《城的灯》书写城市与乡村的对立以及历史、现实、未来三者的矛盾关系,历史本身是与乡土联系在一起的,是相瓦对应的,现实是基于历史与乡土而存在的,是与城市的现代化与乡土的传统形态相对应的。而主人公冯家昌处在这些错综关系之中,他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其生命历程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由于英语与汉语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英语转译为汉语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信息流失的情况。信息的流失不仅遗失了源语言(source language)语义的传递,破坏了特有的意境,同时也削弱了源语言的文学性,因此在目标语中(target language)对文化信息进行补偿(compensation)就十分重要。本文以《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两个中译本为例,对转译中信息的流失与补偿进行举证,从而加深对信息进行补偿的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阐释学派乔治·斯坦纳提出的翻译四步骤(信任、入侵、吸收、补偿)理论,为中译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试图以译本《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深入探究译者如何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入侵"与"补偿"手段来左右译文的质量,以此体现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