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舞台.炼就与展示语文教师教学功力的方式自然就是课堂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要从解读文本与解读学生开始。解读文本与学生就是“走进”文本与“走进”学生。“走进”文本就是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即关注文本“说的是什么”、“怎样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等问题:“走进”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即关注学生“需要学的是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互动”.是教师、学生凭借“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只有真正进行师生平等的、全方位的对话.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课堂互动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3.
卢飞 《成才之路》2009,(19):28-29
“大道至简”,语文教学亦是如此,走过了太多的风风雨雨的语文教学,终于期盼到“雨后见晴”的美好景象,但谁知蜂拥而至的却是对课程理念的曲解与泛化及学习方式与教学行为的烦琐和无度.针对这些给语文创味、变味,泛泛而谈的语文课,我们有必要给其搭脉、会诊,运用语文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语文手段解决语文问题,用语文标准评价教学效果,用语文味评价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堂真正还原其精彩的、本质的有效课堂。那就是守住“语文味”,让语文教学散发本香,逐渐返璞归真回归语文的特点与功用的圆心上来!如果用具体手段表现的话.可以归纳为:浓浓的语文味意识、简约的教风、聚焦文本重点、外显成效增量。  相似文献   

4.
大多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潜心研读一篇课文.会发现太多的教学内容.可构想到太多的教学方式,于是乎。满怀激情地将它们在课堂上“全盘托出”,但结果却令人沮丧;虽然看上去课堂气氛如节日般“热闹非凡”,学习内容如商品般“琳琅满目”.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收获甚微。不由想起课文《剪枝的学问》,“减少”有时是为了“增加”。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每堂课的学习内容不苛求丰盈,学习方式不苛求缤纷,学会取舍,追求“一课一得”的简单语文、扎实语文,  相似文献   

5.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改变目前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的窘迫境地.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课堂“生机盎然”.从而创造出“生态”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研究语言艺术和文字艺术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重要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实现“语文”的语言功能.作为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读书。读书是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始。常态的语义学习的媒介是一篇篇阅读文本.因此,常态的语文学习活动也应该从文本阅读开始。要让学生学会读书.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在语文课上做好如下几件事。一、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可谓繁花似锦,各种流派层出不穷:有针对当前的语文课堂上缺失了太多的情感而提的“情智语文”;有针对教师对文本研讨太浅,课堂教学缺乏思想深度而提的“深度语文”;有针对某些人把语文搞得太玄太深太复杂而提的“简单语文”:有追求语文教学美好境界的“诗意语文”:有希望我们不要忘记语文本质的“本色语文”等等。  相似文献   

8.
凌虹 《湖南教育》2010,(4):32-34
教材文本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知道将文本置于什么位置;有些教师盲目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无暇关照教材文本,甚至冷落、淡化、遗忘教材文本。其实,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也不能忘“本”,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语文教学只有把“本”留住,把“本”激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犹如生活的舞台,演绎着人间万象、世态炎凉。语文教学是爱的艺术,美的鉴赏;情感的涌动,心灵的诉说。这一切.都在语文教师的把握之中;而这一切又太难把握,太费思量……人文与工具,有序与无序,真理与非真理,标准化与多样化,似乎很清楚,却又道不明白。语文教师是教师中的“另类”,因为语文教学需要太多的感情投入.太多的语言魅力,太多的文化意蕴。语文教学的课堂三味,非个中人所能领略。虽说“旁观者清”,有时也未必尽然。因为工作的关系,会经常去听语文课。听课增加了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看到了许多真切的课堂情境。于是,便学习到不少东西,也会随时产生出许多想法。现在略加整理,倒也能咂摸出些许味道来,就算是一种“反刍”吧!无以名之,姑且叫作“课堂三味”。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课程下的好课。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否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太多“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搬着新教法.不知该怎样教”的苦恼困扰着教师:太多的无效教学、无效训练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太多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乌云”笼罩着我们的校同……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三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贯彻执行课标理念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偏差.这些偏差使语文教学迷失了方向。针对这些偏差,不久前,专家、学者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稿作了二百多处修订。主要修订之处有:在“基本理念”部分增加了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这一重要提法: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的提法;在“阅读教学”部分,提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以及防止滥用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2008,(11):64-64
《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3期发表郑桂华《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一文。文章指出,语文学习对象(课文)的整体性、丰富性以及隐秘性和单元教学需要的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局部性、明晰性无疑是一对矛盾。语文教师决定所谓“教什么”的问题,就是他从文本中选择、定位合适的单元内容的过程。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与别的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别的学科主要是学习文本内容,语文教学不仅要学习文本内容,更要学习文本内容的表现形式,即要学习作者是如何“调动语言的千军万马”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因此,语言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语言重在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但前提和核心在于感悟,没有对语言材料真切、大量的感受,积累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改指明了方向。语文的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己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与别的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别的学科主要是学习文本内容,语文教学不仅要学习文本内容,更要学习文本内容的表现形式,即要学习作者是如何“调动语言的千军万马”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因此,语言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语言重在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但前提和核心在于感悟,没有对语言材料真切、大量的感受,积累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6.
“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新形式,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中,语境阅读是准确把握文本内涵、理解文化意蕴的关键。从文辞语境、认知语境、文化语境等角度深度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到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方智范教授指出:“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应回归语文.练好内功.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浮光掠影.蜻蜒点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突破“瓶颈”,不拘一格解读文本?笔者作了有效探索.从文本的切人、深掘、...  相似文献   

18.
顾振彪先生曾说.我们的课本选编的都是“文化气息浓厚,思想内容深邃,语言富有魅力,能启人智慧,开人心窍的精品。”可以说.不好好地利用文本是一种浪费,作文教学完全可以以文本为突破口,指导方法,打好基础,激发兴趣,开凿源头活水,引来涓涓细流。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主要的依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文本”教学中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开始日益强调“文本”或“文本思想”,但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在“落实”上还存在问题。笔者此举二例,谈谈粗浅的认识。一、“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笔者读中学的时候,一位语文老师就曾经谆谆告诫我们:学习一篇文章要解决三个问题———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时间已过去20年,自己从事了教学管理工作,这样的“教诲”,在语文课上仍然能够听到,没有先前那样“权威”,只是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时候,偶有发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看来,“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教师的“文本”教学中是一个要解…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潜心于把正确的答案传授给学生.同时也满足于学生“鹦鹉学舌”似的说出“正确”答案。传统语文教学以否定文本意义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否认学生内心世界的丰富性、独特性为代价去追求统一的认知教学结果。新课改理念要求以人本思想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而学习过程的递进和学习体验的多样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突破预设之外的新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