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成军 《教师》2013,(3):56-56
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是初中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写作,可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提高创造性表述的能力。本文从放飞学生思绪.引入源头活水的操作层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初中学生作文质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汉兵 《现代语文》2010,(10):129-130
我们都熟悉两句话,一句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句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前一句是强调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有"米",即写作材料,一旦有了材料,就不愁写不出好作文;后一句是说获得材料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不少学生怕写作,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问其原因,必定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因此,我们可以创设一些作文情境,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作文空间,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让他们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哲理诗,为我们揭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同时也为我们的作文语言训练展示了一个思路,一个让我们的语言靓丽起来的思路,那就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语言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相似文献   

5.
刘静  付欣晴 《现代语文》2009,(11):130-131
一提起作文,大多数学生总是感叹"赤手空拳难敌虎,家徒四壁羞待客"。一到写作文,总是苦于无米下锅,往往绞尽脑汁,搜遍枯肠,脑海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写什么。只好胡编乱造,东拼西凑。即使凑足了字数,所写的"文章"也"惨不忍睹"。这些苦恼与尴尬,归根到底,还是缘于不善于发现作文素材、缺少选取素材的方法和加工素材的能力。那么,该如何发现素材、选取合适的素材呢?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体验使主体在观赏和享受美时,伴随着紧张剧烈的内心活动、丰富活跃的想象、热烈欢快的情感,产生深层的、令人沉醉痴迷难以言说的特殊的内心感受。它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唤起他们的创作灵感,产生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动机。作文是一种表达,一种交流,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窄,学习压力大,生活在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间,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写作时常常搜肠刮肚,无病呻吟,胡编滥造,作文语言苍白,内容空洞。面对学生写作的困境,我认为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解放出来,让他们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知识课内长骨、课外长肉。因此在教学中我主张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素材,激发灵感,学会写作,学会做人。于漪说“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同学们高考压力大,学习任务重,而语文又是一门投资大、见效慢的课程,因此许多同学对语文抱有轻视…  相似文献   

8.
我们写作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面对作义题目,苦思冥想了半天.脑子还是一片空白.不知写什么。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写作的素材.生活的感悟.造成临到用时无处觅。  相似文献   

9.
作文的写作,历来是中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课本范文,是写作的模式;习作训练,是写作的实践;有感作文,是写作的目的。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无话可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将生活之水引入作文。  相似文献   

10.
张书军 《现代语文》2007,(9):122-122
纵观当今一些中学生的作文,其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克隆现象随处可见。记叙文写作,无非是帮助同学的一件小事,写老师,不外乎自己生病时的及时补课,病床前的嘘寒问暖。议  相似文献   

11.
吴桂梅 《现代语文》2011,(5):127-128
在作文教学中,每次写作文,总有不少学生感觉苦不堪言。因为他们觉得作文没什么可写的,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无从下手。于是,写作过程中经常有人胡编乱造,东拼西凑,为了凑足字数完成任务而绞尽脑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可想而知,不是空洞无物,枯燥乏味,就是人云亦  相似文献   

12.
引导学生走进广阔而丰富的农村生活,观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砥砺思想,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语言,对于学会写作是十分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准备。 一、观察农村自然景色  相似文献   

13.
引导学生走进广阔而丰富的农村生活,观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砥砺思想,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语言,对于学会写作是十分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准备。 一、观察农村自然景色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学生都怕写作文,遇到作文就像是看到一座高山挡在面前一样,总是难以逾越。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学生没内容可写。而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关键还得给学生找来写作之“米”——写作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素材的源泉在哪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捕捉生活细节,从生活中找“米”,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作文的难点之一是所谓的缺乏生活,认为没有东西可写。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我们认为进行多维的立体资源开发,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作文的困难。多维资源包括间接资源和直接资源。对于中学生来说,直接资源相对少一点,但是,只要善于挖掘也是足够利用的。校园文化的关注和建设.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解读。生活细节的留心和在意,都是无尽的宝藏。开发间接资源具有多重意义,古今中外的书刊、网络媒体的资料、电视广播的信息等等,都是作文资源开发的领地。  相似文献   

16.
龙莲明 《现代语文》2007,(9):107-107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情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是大脑皮层系统和皮层下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由于引起情感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和谐平行的话题.课文素材是学生平时接触最多最熟悉的,但不少学生并不知道怎样用好、用活这些材料,成为考场获得高分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素材转化升格的方法.下面就结合一些优秀作文片断进行梳理,以开发考场快速作文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素材的贫乏是很多考生致命的软肋。素材匮乏,八百字的作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完篇,勉强凑足字数,往往内容空洞,语言干巴。但是,客观地看,要我们在那么紧张的答卷时间内完全凭借自己的创造力独力完成一篇章,对大多数考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积极地调动平时的积累,化为己用,快速而漂亮地完篇。  相似文献   

19.
程月红 《考试周刊》2013,(75):38-38
<正>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写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和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诱发、激励学生写作表达的热情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写作,联系自身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1.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  相似文献   

20.
喻永海 《学语文》2012,(3):59-59
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着学生兴趣冷淡化、作文内容虚假化、作文形式套路化、作文目的功利化等问题,其原因之一在于学生普遍没有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因此引导学生投入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