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陈钟梁教授说得好: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向学生传递的是语言深处的美。”可见,我们应加强语言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充分运用语言抓手.“抓”出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2.
罗金水 《广西教育》2006,(1A):23-24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关注每个生命的存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充满更多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才能创造性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这样才能激活语文课堂.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索养的全面提高。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活”起来?笔者的实践体会是: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引进演讲活动,切实开展讨论交流,讲究设问艺术,不失为有效的几招。一、巧设情境,引进演讲。让学生的表达“活”起来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不尽如人意,不仅表现在书面表达上,更体现在口头表达上,游离中心、缺乏气度、没有“声”势、层次混乱、不够流畅是常见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呢?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尽量多的机会,例如,加强朗读教学,提供发言机会。另一方面,应当创设语文表达活动,强化“表达”训练,发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激发起他们“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演讲是这种表达活动中一项有效的活动。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设情境,开展演讲活动.让学生的表达“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一、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条件 1.敢于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语文教师不敢让学生”自主学习”,究其原因,一是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适应不了“自主学习”的环境;二是担心让学生“自主学习”会打乱教学进度,降低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影响升学率和自己的教学信誉。  相似文献   

5.
布白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布白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密度的相对合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空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块空白.让学生涉猎其中.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和趣味。如何设置“空白”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珍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常常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鼓励“说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自己读书、自己写文章。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我们的教学追求应该是学生的“自能”.我们评价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也应该是学生“自能”的程度。那么.该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来逐步实现学生的“自能”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8.
吴旭升 《学周刊C版》2014,(2):179-179
“主题阅读”就是围绕一定主题.把多篇文章、多种信息以多种角度组合在一起.在多个文本交融的品读过程中.最终实现主题意义的构建。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围绕“主题阅读”.从“文本激发‘主题阅读’的兴趣、单元主题拓展‘主题阅读’材料、现实生活升华‘主题阅读’感悟”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发掘语文教学资源.改进语文书文字资料匮乏的“薄”的缺陷.让语文书“厚”起来.让语文书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人文修养的“厚”实载体.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情境教学.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呢?情境教学就是...  相似文献   

10.
史峰 《辽宁教育》2013,(12):95-96
语文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教学本应该是“满堂精彩”的课堂。但事实上,语文及语文课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课堂教学方式呆板僵化,让学生失去学的兴趣,让教师失去教的激情。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精彩”?特级教师王君是一位有教学“谋略”、思维活跃的老师,她在语文课上常有“满堂精彩”的高招——  相似文献   

11.
黄朝强 《考试周刊》2009,(3):110-111
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正如刘国正所言:“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正如新的《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样:“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相似文献   

12.
在“素质教育”铺天盖地将我们紧紧拥抱,在“应试教育”迟迟不肯松开荆条的今日,语文,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让语文教学追求学生“各正性命”“各尽潜能”,真正做到在潜移默化的语文教学中达到扎扎实实的“低碳”成效?我认为,能艺术地将一个“爱”字贯穿其中,才是关键。实践证明,用爱浇灌语文教学这片田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自然不在话下。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语文课堂如何实现情感教学目标”的“反思录”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烈讨论.焦点之一,就是在同步推进情感与认知目标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正确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近年来,语文课堂上过度渲染情感的做法已引起教师的警觉,“语文课要姓‘语’”也成为共识.但让一线教师困惑的是: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做?为此。本期“反思录”特别呈现对比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语言训练的“度”等方面进行剖析,希望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中落实“语文味”的直观体验.以及一些可资借鉴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陈会初 《今日教育》2007,(4S):44-45
近日.笔者到一农村小学听课.上课伊始.教师的一句“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玩”让我感慨颇多——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一切教学影响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才能转化为其内在的精神财富。如果我们能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孩子的“玩商”.将“玩”与“学”结合起来,让他们于“玩”中求知.于“玩”中悟理.于“玩”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那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就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了吗?  相似文献   

15.
丁子华 《甘肃教育》2011,(18):39-3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写出真实感人、文理兼通的文章,首先必须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那么.如何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呢?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在“新”字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6.
杨桓 《甘肃教育》2004,(10):24-2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已逐渐趋向于理性的回归,课堂教学正“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味”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应有的体现。实践表明,要想让语文课堂彰显出浓厚的语文味.教者必须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在课堂中“读味”,“言味”“析味”。  相似文献   

18.
段立珠 《今日教育》2004,(12):27-28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两备”.即备教材、备学生.这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将“两备”的工夫做扎实.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确是大有裨益的。通过对几届学生的归因分析.对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做好“两备”的思索.我发现“两备”中其实蕴含了一个核心问题——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指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语文材质”.又指语文教学的教材、知识等.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意识到,语文教学应当由照搬固定预设的灌输,转向随机灵活的诱导,促使课堂自然生成,避免让“死”的教案再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从“固定预设”走向“自然生成”呢?●在主动质疑中“生成”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问难,提出学习需求。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不少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现象。我曾听了一节《松鼠和松果》的解读课,课堂进展似乎十分顺利,教师自认为学生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因此也…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能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阶段,作文就像是一个门槛、一道鸿沟,让很多学生在门槛外徘徊,在鸿沟边止步。那么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登堂入室、跨越鸿沟”呢?联系自身的教学经历和实践,笔者认为应唱好作文指导“四部曲”,即:愿意写、写什么、怎样写、写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