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牛顿讲过:“若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陶行知也言简意赅的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如果没有问题,一切知识都会成为令人生厌的无病呻吟.学生就不可能有求知的欲望和要求.教学也就不可能存在任何真正的实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是创造过程的起点,也是创造过程的动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才有了思考,才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未必有创造,但没有问题肯定不会有创造。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造的基石,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可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那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创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问题教学,是实现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正>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  相似文献   

5.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早在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因此,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生物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很盛行,因而使学生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问,向他质疑的习惯,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还要去力求遵循老师的提问意图和思路,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人曾把这样的教学概括为"句号式"教学.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就必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成为"问号式"教学.  相似文献   

7.
一、构建“问题”的理论依托 有一位科学家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显重要.没有问题就不会去思考,就不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最终归宿于“问题”萌生.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反复循环中,得以知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没有问题、没有思考,没有讨论,只有现成的结果,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机器。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提问的意识消失殆尽,求知欲望也逐渐降低,提高数学素质教学效率,简直天方夜谭。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引导、鼓励,甚至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李娟 《安徽教育论坛》2004,(1):54-54,46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才会有发展”。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质疑的方式有:向书本问、向老师问、向学生问。明确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启灵 《中学文科》2009,(11):84-84
素质教育虽推行了多年,但在践行中不少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转变,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考什么就教什么,为应试而教.教学过程表现为“讲解接受一解题一巩固”,以致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及发现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加强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善于思考、自主发展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没有质疑,就不会有思考,更不会有研究探索。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强调学习中要带着问题思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由主体变为主导,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以问促学,变讲为导,教会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问题性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创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英国一位科学家曾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可见,能不能提出问题是科学发现、科学研究的前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我们现在的传统教育,还是大部分的师“问”生“答”。在课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创新 ,我们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一、培养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没有民主、宽松与和谐 ,就不会有丰富的想象 ,不会有积极的思维 ,不会有独创和新颖 ,也就不会有创新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应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并且需要设计一系列问题 ,最好是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或者立体思维的问题。因为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 ,发散就变成了创造。通过思考、讨论这些问题 ,让学生由被动听课变成主动求索 ,有助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如教学中讲“问题和主义”之争时 ,先将胡适的观点用一些材料引出…  相似文献   

14.
掌声响起来     
爱因斯坦说:“只有个人才能思考,从而能为社会创造新价值,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而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首先当然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李明 《新疆教育》2012,(9):127-128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生物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很盛行,因而使学生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问,向他质疑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早在30年代就言简意赅的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可能。在社会急需创新人才的今天,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究其原因不外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形象地概括了“问题”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数学作为学生思维的体操,离不开问题。而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问题性教学,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8.
南仁燕 《考试周刊》2010,(7):189-189
变革“填鸭式”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让“问题”充满学生头脑,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思考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揭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了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飞学生的天性,教会学生主动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式教学的关键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真正活跃和发展的良好载体。如何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当前一线教师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为例,探讨了让学生在以数学模型促联想、以问题接龙促交流、以分层练习促思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