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编印的《国际集邮联合会(FIP)竞赛性邮展规则暨邮集制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一书中,对2000年新修订的《FIP专题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中的“创新”是这样表述的: 创新表现在: ·新专题的引进。·一个已形成或已知专题的新方面。·已知专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吕凤翥 《集邮博览》2001,(10):23-23
2.有关集邮展览的常见名词术语&;#183;世界邮展和国际邮展 世界邮展是在国际集邮联合会(FIP)赞助下,所有FIP会员均可选送展品参加展出的集邮展览,是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集邮展览。综合世界邮展在规模上要求总展框数目最少为2500框。1999年在北京曾举办过一次世界邮展。  相似文献   

3.
专题集邮的产生1928年,著名的卢森堡集邮家巴那德·费塔在欧洲举办的一次国际邮展中,展出一部与众不同的“荒诞”展品(即专题雏型),令评审员瞠目结舌,茫然无措。在此之前的邮集都是仅按国别和发行年代顺序收集整理成集的传统邮集,突然冒出一部将邮票图案和主题为中心的展品,令人大吃一惊。但鉴于费塔在国际邮坛的地位,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别出心裁的展品,并认为这种收集方式值得尝试。此后,国际集邮联合会(FIP)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把专题集邮确定为邮展的一个重要类别,正式纳入竞赛级国际邮展之中。  相似文献   

4.
对背面图案符合要求的企业拜年卡,在剪去附片后用作极限片片源的争论,现在有了回答“可以”的依据。 本刊2000年第9期宝相的文章认为,FIP极限集邮展品评审规则实施要点的第3条第2款中所指的“裁剪对象”为私人照片和手绘图画等。现在看来,这个观点没有误解这一条款。 美国极限集邮协会会刊《美国极限集邮》2000年10-12月号有关文章,介绍了FIP极限集邮委员会当年在西班牙世界邮展期间举行会议的消息,会上,这一委员会的工委会前主席杰奎斯·西纳  相似文献   

5.
罗琳 《上海集邮》2001,(7):41-41
经英国集邮家A&;#183;哈金斯博士和F&;#183;基德尔促成并具体组织,由英国集邮联合会(ABPS)和英国集邮基金(British Philatelic Trust)主办的首次试验性FIP国家杯(Nation′S Cup,简称“NC”)邮展于今年2月28日-3月4日在伦敦春季邮展(Spring Stampex)期间举行,有来自比利时、法国、英国和葡萄牙4国的200多框具有世界水平的展品参展。  相似文献   

6.
国际集邮联(FIP)成立于1926年,现在见到的1930年邮展规则中已单列青少年类展品,当时分为15岁以下的和15-20岁的两个组。1933年FIP维也纳大会上提出了设立青少年集邮部门,但直到  相似文献   

7.
经英国集邮家A·哈金斯博士和F·基德尔促成并具体组织,由英国集邮联合会(ABPS)和英国集邮基金(British Philatelic Trust)主办的首次试验性FIP国家杯(Nation's Cup,简称“NC”)邮展  相似文献   

8.
资讯     
《集邮博览》2008,(1):8-9
小知识世界邮展最早的邮票展览出现在1852年,是比利时人温地美伦用镜框展出的近百枚邮票。1926年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成立以后,陆续制定并逐渐完善了邮展的规则(FIP集邮展览评审总规则)。同时也要求其下属的成员国严格按照邮展规则举办国际邮展和世界邮展。只有符合FIP邮展规则的国际邮展,才能得到FIP的赞助。1927年FIP首次赞助了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办的国际邮展。根据FIP章程的规定,FIP会员组织如举办世界邮展或国际邮展,最迟应在邮展举办三年前提出申请,经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方可举办相关邮展。目前经FIP批准的邮展计划已经安排到2010年(见《集邮博览》2007年9月号)。  相似文献   

9.
图画明信片类集邮展品源于澳大利亚,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为澳大利亚国家邮展的一个类别。2002年北京市现代集邮展览设有图画明信片类,这是中国省级以上邮展首次出现这个类别。综合这两地邮展的评审规则来看,大同小异,对展品的要求与“FIP”类别很近似,这对参展者编组展品起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罗琳 《上海集邮》2005,(2):38-38
第1条竞 赛性邮展 根据FIP邮展的竞赛展品评审总规则(GREV)第1.4条,本专用规则用于开放类展品。第2条竞赛性展品一部开放类展品根据收集的选择展开,在给予其完全自由地编排的同时,仅有如下限制:2.1在展品范围内,必须包含约50%的集邮素材;2.2非集邮素材不得厚于5毫米,以适于标准的邮展展框。  相似文献   

11.
我国极限集邮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极限集邮展品以其艺术性强和观赏性强受到集邮爱好者的青睐。在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和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期间,一些极限展品披金挂银,令人瞩目。这些展品基本上是按“专题”形式组集,在极限界反响较大。极限集邮专题化,多依专题集邮“葫芦画瓢”,然而忽略了极限集邮本身的特点。笔者在此,根据FIP极限集邮和专题集邮展品评审规则,对两类展品的异同、极限集邮借鉴专题集邮以及发挥极限集邮的优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曹风增 《上海集邮》2005,(10):30-31
本是笔学习2004年新加坡邮展期间修订的《FIP极限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参见050535,此修订本已经FIP事会批准,正待FIP大会通过后实施——编)后,对其中几个规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一、编组专题集邮展品模式的沿革专题集邮收集方式的出现已有100多年了。专题集邮展品的正式展出也有80多年了。据记载,1863年6月英国就出现了与传统集邮不同的收集方式,即按同图案邮票和以邮票发行目的来收集邮票的方式。1870年7月在集邮杂志上有一篇名为《肖像邮集》的文章,介绍了一部人物专题邮集。直到1928年卢森堡的著名集邮家伯那德·菲塔在欧洲国际邮展中才正式展出了他的专题邮集,因此,他被认为是专题集邮的创始人。开始,专题集邮是以同一类图案邮票(不考虑邮票发行目的)进行邮票收集和编组邮集的。以  相似文献   

14.
李宏 《上海集邮》2005,(2):38-38
世界极限集邮的领先水平在欧洲,而法国则是其中心。笔在去年新加坡邮展期间举行的FIP极限集邮委员会会议上获悉,名为“MAXIFRANCE2005”的首届欧洲极限集邮锦标赛将于今年9月23—25日在法国巴黎附近的CORBEIL-ESSONNES省举行。日前,其《邮展公告》出台,预计规模达400框,虽然这是一次法国的国家级竞赛邮展,但除法国外还将有来自其他18个欧洲国家的展品参加,将是一次集全欧顶尖极限类展品于一堂的较量。  相似文献   

15.
郑炳贤 《上海集邮》2005,(3):i001-i008
本作郑炳贤先生是中国集邮界的老朋友。郑先生祖籍福建永春,曾任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主席达14年之久。现为卓越世界集邮家名榜(RDP)名人,FIAP荣誉会员,国际集邮联合会(FlP)理事(主要负责与FIAP的联系,邮展评审资料,一框类展品和FIP传统委员会等工作),新加坡集邮总会主席。作为国际评审员,他已先后36次担任国际邮展评审工作,多次出任评审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以及征集员、协调员(现称顾问)等工作。首届世界邮票锦标赛(World Stamp Championship,WSC)邮展在新加坡举办,郑先生又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邮展结束后,郑先生应约为我们提供了综述这届邮展的英稿件,经陆游先生译为初稿,刘广实、李捷先生译审校,刘佳维先生中整理并由郑先生的认定同意。特刊发此。  相似文献   

16.
对于有志于参加国际和世界邮展,在国际邮展舞台上为国争光的参展者,由于国际邮展的评审是按照国际集邮联合会(FIP)制订的竞赛性邮展规则进行,所以参展者应该参照FIP规则来制作邮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迎接2003年在中国绵阳举办的亚洲邮展,普及邮展知识和邮集制作规则,在国际集邮联合会主席许少全先生建议下,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编译了《国际集邮联合会(FIP)竞赛性邮展规则暨邮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集邮展品在世界邮展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国内外集邮界的关注。为什么这些集邮展品能引起评审员和集邮者的兴趣,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呢?笔者作为FIP世界邮展评审员通过参加世界邮展的评审工作,与其他国际评审员交流,观摩各国参展展品,对传统集邮、邮政历史及相关类别展品的选题、前言页制作、贴片展示方法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19.
李力 《上海集邮》2003,(2):37-37
FIP极限集邮委员会工作会议通过对《FIP极限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及其《实施细则》的修改意见,并将提交2004年在新加坡举行的FIP第68届大会批准。对照1992年格拉纳达第61届代表大会通过的现行《规则》和《细则》,有如下几处修改: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0月15日在西班牙通过的最新版FIP专题类展品评审规则及其指导要点将专题素材分成七大类别:邮资票品类、邮政特权类(即减免资邮品)、邮戳类、签条副戳类、画稿印样类、错变体类和印花类。其中的“邮戳类”,就包含了我们收藏和研究的对象——风景邮戳。本文现以曾在伦敦2000世界邮展(8框·大镀金奖)和南京2001全国邮展(8框·金奖)获奖的专题邮集《风》为例,一起来看看风景邮戳在专题展品中的运用。(右为这部展品在南京邮展上使用的纲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