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通过对有关声音话题的研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但此单元对噪音问题的探究还不够深入。而除了想办法让发声物体降低音量外,有一些物质是具有不同的隔音作用的。所以,我在“声音”单元最后一课设计了此案例。  相似文献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是一节探究课。它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物体发出声音》等内容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建立起“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感性认识,真正经历知识整个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是一节探究课。它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物体发出声音》等内容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建立起“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感性认识,真正经历知识整个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 的声音王国》单元,通过对有关声音话题的研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但此单元对噪音问题的探究还不够深入。而除了想办法让发声物体降低音量外,有一些物质是具有不同的隔音作用的。所以,我在"声音"单元最后一课设计了此案例。  相似文献   

5.
李媛 《华章》2013,(22)
现代信息技术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实施课堂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即文字、图象、声音、视频信息等多种媒体的组合,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探究性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教学方式。本文以《声音的产生》一课为例分析怎样进行科学探究,并提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需把握的探究梯度,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  相似文献   

7.
<正>声音是自然界一种奇妙的东西,学生对神秘莫测的声音充满了好奇,对声音王国中的无穷奥秘更是想一探究竟,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奇妙的声音王国,有效弄清声音的产生原因,我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时进行了反复思考,设计了教学三步曲,引导学生逐层推进探究进程,效果甚佳。第一步,亲耳聆听——感受声音之美科学源自生活,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出发,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科学。人们生活在一个声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总目标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我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一节时,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改为课堂分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科学概念和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两大基石,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也是评价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基本标准。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个小学生在"声音"单元系列活动中的探究经历来了解探究能力提升与科学概念形成是怎样同步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声现象中声音的产生、传播、利用,噪声的防止,以及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都是值得探究的内容,它们与科学探究的几个过程相结合,可以引发很多的问题.下面结合科学探究的步骤用例子的形式加以说明.一、实验设计型例1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提出一些教师事先无法预料的问题。比如,把气球弄爆产生声音有没有振动,用手握住三角铁再敲击发声有没有振动等等。这些问题是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是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对于这样的问题,作为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教师应该具有及时判断迅速转化的能力。对于那些能够在课堂里解决的,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究,由扶到放,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习得概念。  相似文献   

12.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的第一课。声音是自然界非常普遍的现象。至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一般没有留心去思考过。基于学生这样的实际,教者设想从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入手,让学生经历“倾听声音”、“制造声音”、“认识声音产生时物体的变化”等一系列研究声音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而得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的科学结论。一、倾听声音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什么了?(教师示意上课铃声)生:上课铃声。师:上课铃声在提醒我们干什么?生:该上课了。(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师:同学们,生活中除了…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自然教材的使用中,怎样运用《科学课程标准》来设计自然课,跟上《科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有一些做法和感想。我把自然教材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或适当做些删减处理,形成新的单元,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探究教学。如第十册《自然》第五单元里,包括了第16课《声音的产生》、第17课《声音的传播》、第18课《耳朵的科学》。根据原编者的意图,我把这三课整合后定出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引起的现象;然后启发他们认识声音有许多奥秘,产生要进一步研究的愿望和热情;其次是愿意与…  相似文献   

14.
以苏科版“声音是什么”一节教学为例,具体说明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借助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是9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5年级上册第16课的教学内容。本课活动内容是按照"制造声音,获得感性认识;提出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的思路编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归纳概括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教材安排1课时完成。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继《辨听声音》之后,在同学们已认识了不同物体会发出不同声音的基础上,关于声音的又一探究主题。教材按照“提出问题—获取事实—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实验分析—归纳结论—应用拓展”这一发现式探究活动的程序组织内容,共安排了两个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自制小乐器。教学目标1.亲历物体发声的体验、实验、观察探究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步骤,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2.与同学合作交流,研究,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初步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小乐器,体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3.学会在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课是指导学生寻找声音,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传声这一现象。闫教师把本课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探究上,她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身边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探究,从而知道声音可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传播。为了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原理性的科学概念能引领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本身的认识与理解。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如果不能围绕"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个核心概念展开教学,学生就不理解什么是"振动",不知道物体快速地来回做的运动就是"振动"这个科学概念。那么,"用手弹拨尺子、敲鼓面观察豆子、吹空瓶、敲音钹、摸喉部"等探究活动必然会变成无目的、无意义的活动。虽然亲历活动很精彩,学生也很兴奋,但是活动结束以后,为  相似文献   

19.
<正>一是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体验科学的魅力。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教学中,教师提问: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弱、有的强?声音的高和低、强与弱是怎么变化的?学生会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这时,我顺势启发,并拿出音叉让学生敲击体验。学生学习兴趣异常高昂,知识信息交流密集,在和谐而热烈的"思维对撞"中爆发出闪光的火花。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活动是学生对自然事物的未知,经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行探求达到认知的过程。学生始终是探究主角,探究的动力来自学生自己,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独立的行为。如何真正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提高探究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呢?本人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的教学,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探究基础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探究学习活动的注意点四方面进行探讨,下面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