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发展,需要更多品行完善的人肩负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学生正处于快速变化时期,品行完善易形成"空挡期",让班会课成为浇灌品行之花的源头活水,绽放"品行"之花。  相似文献   

2.
透过他的眼睛,我看见了一幅幅画面——沙场上的金戈铁马,痛击蛮夷,那是大英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那"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掠抢"的严明军纪是体恤苍生的至仁之人的慈悲之怀。死谏皇帝十二道金牌后,仍不愿班师,欲直捣黄龙,迎还  相似文献   

3.
邱云 《初中生之友》2012,(13):36-37
自从屈原吟唱出"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就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自从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菊花就成为隐士清高绝俗的象征。于是菊花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而开放在唐诗里的菊花更是别具风采。  相似文献   

4.
《少年文艺(南京)》2013,(11):F0002-F0002
相关课文:《槐乡的孩子》(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小槐米藏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飘动。它们一点儿也不惹人注意,却是槐乡孩子的宝贝。 花馔,就是利用四时花卉做成菜青或点心.是我国劳动人民、医学家与烹饪师的心血结晶。早在屈原的《离骚》里,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句子。花馔不仅是美味而又风雅的食品,往往还具有祛病强身的功效。“荷花粥发清香,能润面发容光”“玉兰花瓣和面糖,油煎包美更芳香”“玫瑰花加糖揉成团,糕饼加馅味道鲜”等众多与花馔有关的谚语在民间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四君子”之一的菊花,不与百花争妍,在秋风渐劲中经霜不凋,凌寒怒放,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特别是骚人墨客的喜爱,历史上不少诗人写下了许多赞颂它的名篇佳作。战国时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抒发了作者  相似文献   

6.
谢汝平 《老年教育》2014,(10):45-45
<正>菊花是秋天的笑容和姿态,菊花是秋天的色彩与希望。没有菊花的秋天,天空都会黯淡;没有菊花的秋天,人间一片肃杀;没有菊花的秋天,大雁找不到南飞的路;没有菊花的秋天,寒霜也不会那么洁白。菊花傲立在萧萧寒风中,燃烧在苗圃村郭里,暗香袭人不醉人,裹挟着缕缕诗情,弥漫在我中华上下数千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是屈原的菊花,有着玉洁冰清的品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芳  相似文献   

7.
<正>深秋时节,百花凋零。大自然里惟有菊花在傲霜独放,迎着这飒飒的秋风起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菊花一直被看作是凌霜怒放、冷傲高洁的象征。《山海经》载:"女人之山(在河南宜阳),其草多菊。"《礼记·月令》也说:"秋冬之月,菊有黄花。"屈原在遭谗被逐后,写《离骚》以寄志:"朝饮木兰以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  相似文献   

8.
雨猿 《初中生》2013,(4):14-15
悦读提示:神秘的人和事物总会让人产生一种探究欲,隐士们就是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那种。他们仙风道骨?他们餐霞饮露?他们的一切……会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吗?"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居。不仕,即不想出名,懒得去做官,要么终身在乡村为农民,要么遁迹于江湖经商,要么居于岩穴砍柴。简言之,隐士即那种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的人。  相似文献   

9.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自宋人疑菊花不落发其端,古今诠释,聚讼纷纭。清人孔广森说:“盖秋者百卉之终,草木黄落,而菊始有黄花,故它花不可以言落英,唯菊乃言落英。”近世黄季刚先生则以为落训始者,当为反言。其释《尔雅》:“落,始也”之义时说:  相似文献   

10.
苗山芍药     
朋友,让我们为一位苗寨的普通女教师,拉开她30年教坛生活的帷幕.(一)1955年深秋,一个15岁的师范毕业生拖着两条小辫子,吟诵着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来到了苗区矮寨小学.她是杨传蒂.这里,山,如一座巨人的黄桶;水,象被风从远方吹来的丝带;搂,似藏在竹林中的锦鸡;人,都佩着丁  相似文献   

11.
幼时曾吟诵过: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菊花酒,冬咏白雪诗。这说明,一年四季都有令人留恋的美景。春之桃李、夏之绿荷、秋之桂菊、冬之腊梅,一年四季都有赏心悦目的花之美。  相似文献   

12.
韩愈《送穷文》作为咏贫类文学的经典之作,揭示了士人生存窘境,品行才能上的"富有"及现实的失意不得志之"穷"的冲突,也肯定了士人安贫乐道的精神,千古文人之"穷"不出于韩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这"五穷‘。《送穷文》以游戏谐虐之笔"宣郁抒衷","宣"的"士不遇"的苦闷,抒的是守道固贫的信念。这类文学为士人提供了宣泄途穷郁闷的途径。基于同情共感的传统,容易引起共鸣及效仿。  相似文献   

13.
自从屈原吟唱出“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就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自从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菊花就成为隐士清高绝俗的象征。于是菊花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而开放在唐诗里的菊花更是别具风采。  相似文献   

14.
一花一世界     
有人说,炎黄子孙自称"华夏"民族,是因为古语中"华"即"花",而"夏"为"大"之意。所谓华夏,花之大也。而文人及其作品,更是与花有着难解的渊源。屈原及孔子都爱兰,屈原在《离骚》自称是种植兰花的大户: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一篇《离骚》七次写兰,六次写蕙。孔子称兰有"王者之香",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他以兰为君子之花,更把兰的地位升到花之首位,  相似文献   

15.
说风度     
<正>风度,不仅仅是美好的举止和姿态,更是因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在言行中表现出一种风姿与魅力,它是铁骨铮铮的勇士凝结于眉宇间的那股正气,是善意的微笑带给人阳光般的温暖。在"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爱国将领的大将风度。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岁的周恩来语出惊人,让我们看到了他的风度,也看到了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获得真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向来为人们所推崇。早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荀子就有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的著名论述;德国杰出诗人歌德说:"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然而,现在许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  相似文献   

17.
刘敞出守扬州,欧阳修作《朝中措》饯之。词中"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系欧公述刘,而非述己;如果述己,则通篇表白自己和自己的感慨,不写所送之人刘敞,与题不符。这首词的主题就是赞扬和劝慰即将上任的扬州知州刘敞,而不是欧阳修的"自述""自谓""自负""自叙""自画像""自我形象"或"自己逞才使气之举"。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早已将自己的酒量定格为饮少辄醉,而非"一饮千钟"。把"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尤其是"一饮千钟",误解为欧阳修自述,实际上是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草木,大地之衣者;清泉,高山之津液。青青河岸,翠色连天.一派生机盎然.居峰峦,饮深山野林之甘泉,餐远岑翠岱之霓霞.故枝繁叶茂.围粗干直摩云天。飞禽安窝其中.整日吱吱喳喳.或展翅于蓝天白云.或低飞于草丛芳花。  相似文献   

19.
《左传》中"饮之酒"这样的结构,目前学界都认为是双宾语结构,但对其语义类型有不同的看法。潘秋平提出由动词"饮、食、佩"构成的双宾语结构的语义类型是"与格兼使动类",我们认为是值得商榷的。"饮""食"等二价动词,用作使动用法后,发生增价现象。既带受事宾语,又带使动宾语,构成使动双宾语结构,其语义类是表达致使义。当使动宾语属于[+有生]时,表达间接致使义,如"饮之酒"和"衣之偏衣";当使动宾语属于[-有生]时,表达直接致使义,如"枕之股"和"衣之王服"。  相似文献   

20.
屠龙之术     
有好汉牛五,自幼志存高远,非马家牛肉不食,非西山甘泉不饮。成年之后,为学得一门立身绝技而苦觅名师。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日,牛五终于进入"屠龙堂",操练屠龙之术。 "屠龙"非庸人之技,牛五容光焕发,每天操了刀抡剑戟,苦练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