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死亡是普拉斯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与自杀有不解之缘的普拉斯对死亡问题非常痴迷,她运用意象、哥特场景和黑色艺术等修辞手法来使死亡主题诗化,把死亡和生命的升华糅合在一起。在诗化的死亡中,普拉斯对生命有了双重认识,她不仅留恋生命,对再生也充满渴望,揭示出流淌着生命意识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2.
李娜 《文教资料》2008,(18):26-28
在蒋韵的小说中,死亡是出现最多的场景,也是生命的极致,是一种独特美丽的意象.作家通过对死亡的精心描绘,审美处理,传达她对生命的独特体味,呼唤人们去追寻人类失落的精神家园,从而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3.
曹禺的剧作中有关死亡的描写颇多,其间既有曹禺对通过自由生命的追求而最终走向死亡的赞美,也有对结束痛苦生活而获得解脱的死亡的清醒认识,还有对以死亡来完成生命升华的叹息。仔细分析与体味,可以看出曹禺对死亡所赋予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4.
村上春树是研究死亡哲学的日本作家,其所创作的作品中,都有浓厚的死亡气息渗透于其中。村上春树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着重于研究死亡意象,源自于日本传统文化中对死亡的崇拜。关于死亡这些的研究,村上春树在意识深处受到西方文学思想的启发,在其研究领域中实现了死亡思想的碰撞,从中挖掘出生命的意义。本论文针对村上春树的作品以分析,从中提炼死亡意向,对于死亡视角下的生命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因疾病原因,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对生命具有深切体验,其中既有对死亡的恐惧,又有对审美的永恒超越。他对死亡意味的消解在其独特的诗化表达下,为人类提供了艺术对抗现实的精彩范例,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命自由、死亡消隐的完美精神境界。本文通过对其名作《秋颂》及其他作品的联系分析,对此进行了概括性阐释。  相似文献   

6.
普拉东诺夫作品中充满了丰富多彩、内涵深刻的死亡意象,反映了作家对生命和现实的审视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思考。对普拉东诺夫作品死亡主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普拉东诺夫独特艺术世界的探索和对其深刻艺术思想内涵的挖掘。普拉东诺夫创作中的死亡主题就如他的笔下所构建的艺术世界一样,呈现出多重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边城》中的死亡观。沈从文试图通过对《边城》中老船夫、天保死亡意象的探究 ,达到对爱对生命的诗性观照。在他看来 ,爱与死构成生命的“整体存在” ,死亡是生命新陈代谢的程序 ,是剥夺人的“我要”的东西 ,是追求神性所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死亡意象遍布鲁迅中期作品,国民对他人“死亡”的态度,同时折射出自己的生存态度和生命态度。在生死不明的暧昧状态中,中国民众是糊涂地死,愚昧懵懂地生。鲁迅由个体生命死亡的主题延伸出对民族存亡种族命运的深深关注、忧虑和思索。  相似文献   

9.
废名的小说被称为“田园牧歌式”的小说,在他极力营造的似梦似幻的人间仙境中,却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哀愁如影随形,“坟墓”、“杀场”、“灯”等意象在小说中的出现,是忧愁气氛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废名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以这些代表着死亡的意象为思考的起点,对生命价值进行叩问,寻找有意义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10.
“水”是西方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也是一个含义多样化的意象:灾难与死亡象征、生命与希望象征、净罪与再生象征。在《荒原》中,艾略特把“水”意象植入了传统的这三方面含义;由于这三方面含义,有助于解释荒原“有水却缺水”的矛盾;同时这三个含义也紧密联结《荒原》的基本主题:“死亡-复活”意识,通过神恩和自救从死亡到复活。  相似文献   

11.
死亡如幽灵一样徘徊在人类身边,引起了古今中外众多哲人的思考。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死亡观内容极其丰富。在孔子看来,死亡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偶然性。死亡可悲并且可恶。当生命与仁德发生矛盾时人们要选择杀身成仁。在鬼神观上,他怀疑鬼神有知觉。他重视丧葬祭祀等死亡仪式,主张进行丧葬祭祀时要依礼而行。  相似文献   

12.
弗罗斯特的诗歌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死亡的意象,主要包括以冬节、白雪、风雨、黑夜、黄昏、黑色、坟墓等象征死亡的意象作为诗的题目,以天国、坟墓、尸骨、鬼魂、乌鸦等象征死亡,以黑色和白色等色彩意象象征死亡。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死亡意象使其诗作呈现出一种死寂的诗歌氛围。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这些意象有效地表达了他对黑暗和死亡的向往,弗罗斯特以死亡意象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海子作为20世纪的天才诗人,开创了中国当代感伤的浪漫主义先河。西方死亡哲学将死亡定义为人生的警醒者,激发人们质疑现有的人生价值,追求人生的真谛。由于时代造成的悲剧性格,海子认为在现实世界中难以找到归宿,在诗歌中大量描写死亡意象,抒发对世俗世界和物质生命的排斥感,并且最终选择了献祭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死亡是人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联系着个体情感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丧葬仪式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独特性。排瑶具有独特人灵观,从粤北排瑶死亡仪式入手可理解排瑶对死亡的认识。瑶民相信人逝世后"灵魂不灭",称为"缅",其依旧可以存在于世间。排瑶对尸体的安置与死亡仪式的开展不仅是为了安抚逝去的灵魂,也是族人对逝者的集体道别,实现对逝者社会身份的转变。面对死亡,不仅是个体的情感与身体的感知体验,也是社会集体表征的显现。  相似文献   

15.
死亡意象不仅是海子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也是我们认识诗人、进入其诗歌的有效途径。该文从四个方面对其死亡意象进行了阐释,以缅怀这位伟大的"诗歌烈士"。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边城》中的死亡观,沈从文试图通过对《边城》中老船夫,天保死亡意象的探究,达到对爱对生命的诗性观照,在他看来,爱与死的构成生命的“整体存在”,死亡是生命新陈代谢的程序,是剥夺人的“我要”的东西,是追求神性所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7.
徐利芳 《文教资料》2006,(25):49-50
《儿子与情人》印证了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本能的理论,书中黑暗这一意象象征着潜意识和死亡。光明与黑暗,死亡与生命存在多种关联与相互影响。主人公保罗对溶入黑暗的热切期望表明劳伦斯对回归人的初始状态——死亡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纵观简媜散文,生命性一直是贯穿简媜散文的精魂之所在,然而简媜散文生命意识的凸显,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死亡意识为观照,死亡是促使简媜走上创作道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然而,简媜散文中呈现的死亡意识不但没有消磨其散文的生命力度,相反,在其试图超越死亡意识的过程中,更显其生命意识。生的存在因为死才有意义,生与死共同组建成一个完整的二元世界观。死亡意识如同一个隐匿的幽灵时常在简媜的散文中显现,如在其散文创作中,多以黑色为色调,多喜欢用带有“鬼气”死亡意象的形容词句,但简媜内心向上的生命力度使其以己微弱之躯超越死亡,并最终能够超越死亡阴影。  相似文献   

19.
死亡是人类无法回避的事情,借助于文学作为表达的载体,文学家对于人类的死亡情结、死亡意象、死亡悲剧展开了淋漓尽致的描绘。本文拟从死亡情结、死亡意象、死亡悲剧维度对文学创作中的死亡意识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0.
海子是一个具有死亡意识和英雄主义倾向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过程实际是一个与死亡意识搏斗的过程,他的诗歌意象是生命意象与死亡意象的结合体。本通过对海子的诗歌意象的分析,试图解读海子的最后几首桃花诗。桃花意象是诗人的生命之火的最后闪亮,它反映了死亡对于诗人生命意识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