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的整除”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数的整除”的概念很多,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概念时,注意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新的概念.1.通过计算,引出整除的概念.教学时,先让学生计算以下各题并思考:这些题是否都能除尽?15÷3 15÷2  1.2÷0.441÷5 0.8÷2 2÷0.5 24÷2再引导学生把这些能除尽的算式分成两种不同  相似文献   

2.
下面是“数的整除”一课的两个课例片断:课例1环节一:要求学生口算下面3组算式的结果。①15:3=5 28干7=4 33于11=3②10 3=3·,·…l 20于7=2……6 35令11二3……2③1 .5令3二0.5 28十0.7二40 3 .3令1 .1=3环节二:引导学生比较3组算式,揭示整除算式的特征和整除的意义(用字母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表述)建立联系(对”课例1”环节三进行适度改动)。师:以15令3二5为例,15除以3等于5,我们就说15能被3整除;3除15等于5,我们就说3能整除15。师:同学们能参照老师刚才说的方法,说一说在算式“28于7=4,,和‘,33十11=3”中“谁能被谁整除”,“谁…  相似文献   

3.
一、让学生理解繁分数概念教学繁分数以前,先复习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并要求学生把下面三组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形式: 1.3÷5= 4÷7= 8÷9= 2.2/3÷3= 5 6/7= 3/5÷7= 3.1/2÷2/5= 5/6÷4/7= 3/4÷4/5= 第2、3组题的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形式以后,教师指出,这些分数都叫做繁分数。接着设问:“什么叫做繁分数呢?”当学生表述有困难时,教师可以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P_1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与写法,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2.在练习中初步渗透乘、除间的内在联系,扩展学生的认知结构。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初步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均分”和除号。2.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3.学会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4.会读、写除法算式,并能叙述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训练。(1)看卡片上的算式(2—5的乘法算式)说得数。  相似文献   

6.
整除与除尽     
在数的整除教学中,学生常常对整除与除尽混淆不清。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是对概念理解不深,对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了解不够。克服概念之间的混淆的根本办法是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识整除和除尽的联系与区别。 1.出示一组除法算式。 18÷2=9 18÷0.2=90 18÷5=3.6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0~5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理解、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概念。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抽象、概括等能力。2.理解约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请大家说说,我们学习过哪些除法算式?(有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计算的结果有哪几种情况?(两种:一种是除不尽,另一种是能除尽。)你们能列举几个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让学生列举出各种类型的除法算式,教师有目的地板书,并根据情况启发或补充。)些算式的…  相似文献   

8.
数的整除达一单元概念较多,而且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讲清概念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一、讲清容易混淆的概念 1.关于数的整除的定义。教材通过除法算式15÷3=5、24÷2=12,得出:“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商正好是整数,当然也包括0这个数,所以数a指的是整数,数b指的是自然数(除数不能为0)。  相似文献   

9.
数学概念教学的首要步骤是引入概念.概念引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形成和理解,影响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概念主要途径有三条:1、从直观引入.所谓直观引入,就是运用模型或图画演示,使学生从丰富的感知材料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或者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提出问题,引入概念.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为了建立“余数”概念,教师让学生分苹果:9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放了二盘,还余下1个,余下的一个苹果,在算式中用“余数”表示:学生将余下的一个实物,与算式中余下的“1”对应起来思考,从而形成“余数”概念.再如讲解“平行线”,教师让学生观察练习本上的横线,铁路上的铁轨,双杠的两根直杠等有什么特点,形象地引入平行线概念,使学生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0.
<正>一、区分对比,建构除法含义1.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把12个竹笋进行平均分,你会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两种分法的区别和联系。提问:这两种分法有什么区别?引导发现“平均分”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先确定份数;另一种是先确定每一份的数量。将“等份分”和“包含分”融入到平均分的应用过程中去。2.展开活动,学生分一分、圈一圈并用“连减”方法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初步渗透“连减”模型,引出除法算式。教师提问:“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里各数的意义,并且给出等分除和包含除的定义。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1.有余数的除菲鲜德家弧⒉僮鞲兄嗍牟淌Σ贾醚匆蟀谌切危海?)摆3个“Δ”,每3个“Δ”一份,可以摆()份,算式是();(2)摆4个“Δ”,每3个“Δ”一份,可以摆()份,算式是();(3)摆5个“Δ”,每3个“Δ”一份,可以摆()份,算式是();(4)摆6个“Δ”,每3个“Δ”一份,可以摆()份,算式是()。摆完,有学生提问:“摆4个、5个‘Δ’时怎么写算式?”针对学生的疑问(预料之中),教师指名说出摆4个“Δ”的操作过程:“4个‘Δ’,每3个‘Δ’为一份,可以摆1份,还剩1个‘Δ’。”并根据学生…  相似文献   

13.
修订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对乘法概念的教学,在原教材基础上,进行了大力度改革。其中,乘法算式的读法和以前相比有了改变,取消了以往乘法算式的两种读法。规定在乘法算式中“×”读作“乘”,如6×5读作6乘5。改动后的乘法算式的读法和以前相比,简便多了,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当学生学习了除法的两种读法(60÷3可读作60除以3,也可读用3除60)后,问题出现了,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种:一是把学过的乘法或加、减法算式读错,如6×5读成了6乘以5,30 20读成了30加以20等。二是读错除法算式,如60÷3读成60除3。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通…  相似文献   

14.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整除、倍数和约数的概念,了解整除与除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和、差、积及有余数除法的整除性定理。 2.理解一个数能被b整除的特征的概念,掌握能被2或5,5或25,8或125,9或3,以及7,11或1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熟练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以上各数整除。 3.掌握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互质和几个数两两互质等概念,理解最大公约数及最小公倍数的性质定理。 4.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能运用“查表法”“试除法”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理解“关于大于1的任何整数,至少有一个约数是质数”的定理和算术基本定理。 5.理解用分解质因数法及用辗转相除法求最  相似文献   

15.
上课一开始,教师逐次出示三道除法算式让学生口算 6÷2= 12÷4= 60÷20= 学生一一口算,教师写上相同的得数3。 师:算这几道除法算式,大家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6.
整除和除尽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微信网友)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且没有余数,就说a能被b整除。数a除以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或有限小数,且没有余数,就说a能被b除尽。由上可知:1.整除和除尽都是在研究除法时出现的概念,且除得的结果都没有余数。  相似文献   

17.
一教师讲完“数的整除”后,在总结如何区分“整除”与“除尽”“不整除”与“除不尽”等概念时说,“‘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在‘除不尽’的情形下,也一定可以说是‘不整除’,但是,在‘不整除’的情况下,就不一定可以说是‘除不尽’了。如果要把这些关系都反映在一张图里,那么,这张图可以这样画。”说完,教师随手画了一个韦恩图在黑板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认识除法算式及其读法。2.认识除法各部份的名称。(二)理解1.懂得“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能说出除法算式的意义及除法各部份所表示的含义。3.初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三)掌握1.能根据除法算式、运用实物或图形动手摆出来;能根据图形或文字叙述写出除法算式。  相似文献   

19.
一、加强实践活动,理解除法含义人教版的新教材,将“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安排了两个层次:一是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实例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二是从如何计算平均分的结果,引入除法运算,并说明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各部分名称.传统教材中却从“等分”“包含”两个不同角度引入除法,严格区分“等分除”“包含除”.  相似文献   

20.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数一数与乘法”其特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在数中发现“同数连加”。教学:数一数,有多少个?如左图:开始学生只会用手指着熊猫数1、2、3……15。这时教师可启发:除了一个个地数以外,还有没有数得更快更好的方法呢?随着教师的提问,学生便仔细地观察图形,积极思考,很快就得出:横着看,有1个3,2个3……5个3,共有15个。如果把每种数法列成算式,便是:5 5 5=15(个);3 3 3 3 3=15(个)。让学生观察算式,并说说两个算式中的“同数”分别是哪两个数。为了强化这种数的方法,还要让学生数下图共有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