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亚里士多德的眼中,实践是人生在世企及幸福的基本方式。进行实践,就能够收获德性,实践就是一个追寻德性的过程。大学生通过课堂教育能够掌握一些道德知识,但知并不等于行。要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实践。通过教学等持之以恒的自觉实践养成自己的德性。  相似文献   

2.
吴晓静 《高教论坛》2014,(10):74-76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具有实践取向,实践中渗透德性需求,德性培养活动中凸显智慧目标,然而当前教育实践在技术理性的困境中愈陷愈深。麦金太尔的德性实践观为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突出实践智慧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应用型高校育人保障机制等提供理论依据,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和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宋海萍 《培训与研究》2010,(10):104-106
理论结合实践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创新要求,大学生的德性培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真谛。开展实践教学,为学生的德性培养提供实践平台,突出了实践体验对德性教化的促进和提升,丰富、拓展了学生德性培养的阵地、途径、内容与维度,具有德育资源的整合价值。  相似文献   

4.
德性是教学设计者一个必须得以历练,却被严重忽视的维度[0]。文章通过描述创感时代主体性教学设计观的兴起及其基本假设,表明构建教学设计德性维度的迫切性,并详细阐明了教学设计创造德性观的丰富意蕴。在此基础上,介绍和阐述了国外教学设计的德性维度框架,以深入理解教学设计德性维度作为主体性教学设计实践确认和实现的途径,同时也凸显教学设计的德性维度对于现代教学设计学科发展和个体发展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怀教学是诗意的情感教学,是德性的教学,也是一种促进学生积极人格建构的实践教学。它要培养的是情感丰满、有智慧、有德性的实践者。因此,关怀教学致力于促进学生智、德、情的统一发展,主张在实践中生成德性,并使师生在建构关怀关系的过程中体验幸福的情感,以敞亮师生的教学生活。  相似文献   

6.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10):34-37,81
当代英美教育学者借用麦金太尔的实践概念,提出了教学作为德性实践的重要观点。这个观点有力地批判教学技术化取向,促进教学中的知德合一,关注教学道德的内生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的理论视角,结合体育的实践性特征,探讨体育课的"生活德育"价值.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态度",体育培养的德性与日常生活的天然孕育所形成的德性是同一的德性,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完整生命表现.体育课堂是在知性洪流侵吞下适合进行道德教育的一块"宝地",依托体育情景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德育"的实践阵地,使德育之花在体育生活中扎根、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8.
差异化教学是一种价值实践教学。未来差异化教学的实践路向表现为本体实践路向、关系实践路向和德性实践路向。针对传统的同一性教学思维,未来差异化教学需要通过建立差异性教学思维、将差异作为教学实践的本体来理解和预设教学实践,进而通过聚焦到差异性价值关系的教学定位,探索共生、承认、非同一性思维和安全为原则的差异化教学的德性实践路向,建构具有包容差异、宽容差异、保护差异的差异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要件,事关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局。当下的学生评价过于重视对外在利益的获得,呈现为一种功利化的实践样态,并表征出学生评价范式的管理和量化、评价生态的功利和无序、评价语言的实体和封闭、评价文化的异化和迷失等问题。基于学生评价的育人本质,反思学生评价实践的功利化,学生评价应当注重唤醒学生追求内在利益的动力,涵养学生的德性品质与德性智慧,从而成为一种德性实践的现实存在。通过对儒家实践哲学、麦金泰尔实践哲学和马克思实践哲学中有关德性实践思想的探讨和反思,学生评价作为德性实践这一命题得到理论确证,其内在意蕴也得到进一步廓清。实现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需要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发挥和彰显学生评价主体的德性品格,动态反思和建构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标准,适切分析和选择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方法,审慎解释和使用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结果,交互生成和转化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话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以实践和德性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实践是德性实现的前提条件,德性获得要靠实践两方面的内容。分析了实践的内在利益和外在利益,德性做为一种获得性品质,要通过实践的内在利益来实现。当今社会,我们要将德性与实践紧密相连,充分实现实践的内在利益和外在利益的结合,在德性的指导下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包含有丰富的德性理论,德性论是其道德哲学研究的目的,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康德德性理论的核心问题包括:德性专属于人这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只有人才能够拥有德性;从德性与义务、内在自由、准则的关系中才能准确把握德性概念;德性是幸福的前提和条件,德性与"配享的幸福"的一致才是人类道德实践应当追求的目的。当代人们的道德实践应注重道德原则与品格担当的统一,反思个体幸福实践。  相似文献   

12.
在宏观上传统德治可以区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而学术界在理论的层面上的研究比较多,实践层面上的研究则较欠缺。但从实践的层面上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对德治问题研究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对传统德治问题的研究比较全面,从而更好地利用传统德治资源,以作为我们今天国家治理的借鉴。“孝”是其实践的一个具有基础性地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必须对大学生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践,必须牢牢把握突出政治引领与具体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潮媒体元素、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小我与大我、本土院校文化特色与塑造自我个性等六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国外关于旅游伦理的研究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主要从旅游伦理的主体、原则、规范和实践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关于旅游伦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伦理理论构建、旅游伦理实践探索、旅游伦理规范建设和旅游伦理教育强化等四个领域。国内外旅游伦理的研究存在旅游伦理研究对象不清、研究重点不突出、缺乏哲学批判、忽视德性伦理、缺乏多元基础理论等问题,需要从区分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活动、强化旅游伦理实践伦理问题导向、加强哲学反思和批判、重视德性伦理研究和丰富旅游伦理基础理论等方面推进旅游伦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麦金太尔认为德性和实践是内在统一的,人正是在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德性.反思我国当代的德育教育我们不得不承认缺乏德育中的实践教育,我们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加强德育之实践教育,以期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良品伦理学的强势复兴,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的实践观念在当代道德哲学论域颇受重视且影响广泛。但实际上,他们的实践观念都偏离了人们的常识,从而流于偏狭,其实践价值也要大打折扣。我们需要发展一种常识性的实践观念。属人的良品成于常识性实践,而不是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理解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传统德治可以划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从实践层面上讲,传统德治就是指封建统治者在其统治过程中将儒家的德治思想与主张加以应用,对其主张进行具体化和制度化,利用它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官吏选拔制度是传统德治实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