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公营矿业经营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合资公营矿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各种矛盾和条件的制约,职能部门的设置不合理,因而经营管理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而独资公营企业管理比较统一,经营效果普遍良好。公营企业对工矿的管理方法主要有6种: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里外工结合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也有不少公营矿业企业在管理上比较成功,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也较为先进,其管理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以后,国民政府针对日本侵略威胁,开始有计划的为长期抗战做出准备,其中资源委员会的设立便是该准备的一个具体的措施。全面抗战爆发前资源委员会致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并开始组织沿海及工业较发达地区的工矿企业内迁。资源委员会的设立为促进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因工矿企业内迁得以保存的国家力量,直接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工矿企业的内迁同时也改变了不太合理的中国经济布局,为中国内陆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西部大开发已进行十年后的今天,研究这一问题仍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为今天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对“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研究,与各个时期总的形势相对应,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有关资委会的研究领域呈现出越来越广的趋势,研究内容涉及到资委会各个发展阶段的方方面面。所讨论的问题有的是理论问题,更多的涉及历史事实。如关于其性质,资委会企业与地方企业的关系,以及关于资委会特矿管制政策的评价和对资委会的评价等。当人们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回顾过去的历史时,对一些问题可能比过去看得更准确、更深刻;另一方面,随着历史资料不断的被挖掘整理和公布,使我们得以对历史问题可以更全面的认识和更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资源委员会是原国民政府属下一个专门负责重工业建设的机构。它所兴办的工矿企业是国民政府国家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期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它发动并资助上海主要民族工业内迁武汉,又辗转迁往川滇各省,形成后方军需、民用生产基地,同时,在川滇各省建立国营重工业基地,开发后方自然资源,对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日军刻意破坏我国文化教育机关,妄图摧毁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以毁灭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为保存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国民政府联合社会各界及各高校,积极行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令,采取多种救济措施,对战时高校学生给予经济及其他方面之救济,帮助其完成学业.抗战时期,高校学生能够完成学业,国家高等教育不至中辍,一定程度上依赖此种救济.鉴此,笔者拟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在抗战时期,因日军对东南亚地区的占领以及对华侨的迫害,大批华侨被迫返国,国内侨生、侨眷也因侨汇中断导致生计艰难。广东省政府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广东省紧急救侨委员会,展开了对归国华侨的救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救侨会的成立及其活动表明了国民政府侨务观与救济观的转变,是现代政府职能的凸显。  相似文献   

7.
交通运输组织良好与否是关系到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尽可能地组织和动员有限的交通运输力量以满足战事的需要,先后设置了一系列的战时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并形成了一套战时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国民政府的战时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运行与变迁,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体制特征,这一体制特征也影响了中国战时交通运输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为解决大后方火力发电的不足,加大了对国统区水力资源的勘查和开发.资源委员会的水力资源勘查为当时和新中国的水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资源委员会从成立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在当时大后方资金短缺,工业落后、交通闭塞的艰苦条件下,取得了工业建设上较大的成绩,资源委员会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利用外资思想、人才观和各项管理措施,对今天仍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资源委员会在大后方兴办了一系列电厂,极大地满足了战争时期军民对电力的迫切需求。如何正确看待资源委员会所办电厂的迅速发展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资源委员会在经营各电厂时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给后人留下了十分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1.
猪鬃为我国重要的外贸出口物资,也是国外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抗战爆发后,基于猪鬃运销困难,为防止敌伪走私、抢夺,保证易货偿债的顺利实施,1939年9月国民政府颁布统制条例,依法对猪鬃实施贸易统制。通过对猪鬃统制,国民政府逐渐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贸易管理机构和对外国营贸易公司,通过预付货款、外汇补贴等具体措施,扶持鬃商,促进了战时猪鬃贸易的繁荣。同时还培植猪鬃资源,致力于猪鬃产量之增加与品质之改进。但猪鬃统制也损害了从业者的利益,制约了国外市场的拓展,不利于猪鬃贸易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民政府与抗战时期的劳工福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认识到改善劳工福利与抗战有着密切关系,认为它不仅能够为抗战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还能够巩固国民党统治,调和劳资矛盾,增加生产,适应战时需要等,因而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劳工福利的举措,从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到制定一系列法规,并采取了实施工矿检查和<职工福利金条例>,设置职工福利委员会、职工福利社等重要措施.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效果,稳定了社会秩序,支撑了抗战,使劳工福利有所改善.但从总体上看,国民政府的劳工福利政策贯彻乏力,劳工的福利水平依然低下.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为“肃官箴,做官邪”,国民政府大力提亭监察院的地位,采取措施强化其监察功能,对遏抑贪污、惩治腐败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日伪和沦陷区的经济政策经历了极大的变化过程。战争伊始,国民政府对日伪实行的是经济绝交的政策。这种政策在1940年后得以松动,政府制定法规允许自沦陷区输入有用的物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发动了大规模抢购沦陷区物资的运动。从对沦陷区经济绝交到为我所用的政策变化,缘于大后方的物资极为匮乏。  相似文献   

15.
广告宣传与抗战时期大后方工矿企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时期,大后方许多企业通过《资源委员会公报》等刊物大力开展广告宣传活动。这些活动虽然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受战争因素的制约,并不是一种纯经济行为。大后方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为广告宣传奠定了基础,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为广告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广告宣传使企业赢得了较大市场,同时,市场因素也对企业广告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摧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育工作,国民政府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和措施,从而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战时不仅没有长期停辍反而有所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政府的相关教育政策措施的合理性以及其在宏观掌控上所做的努力。文章通过分析国民政府"战时"教育政策以及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上取得的成绩,以使读者对战时的国民政府教育有一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对现在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市民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危如累卵。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继续抗战,并最终于1940年9月正式定重庆为“陪都”。战时地位的转换给重庆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不仅使四川精神在抗战中凸现出来,而且加快了重庆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市民生活习俗、精神面貌的改变,同时还加剧了重庆市民生存压力和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为“肃官箴,儆官邪”,国民政府大力提高监察院的地位,采取措施强化其监察功能,对遏抑贪污、惩治腐败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战期间,为了坚持抗战,增强抗战的经济实力和适应战时经济的需要,国民政府在“以农立国”的方针指导下,加强了对农业的战时统制,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和统制农业的政策措施,进行战时农业推广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政策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后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增长,使后方各省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抗日战争的需要,确保了大后方人民生活的基本稳定,为中国坚持八年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中国反抗日本文化侵略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在肯定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的同时,对国民党在抗战时期反文化侵略中所起的作用也应给予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