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庸小说以“新武侠”之名著称于世,同时又以其深厚的文化意蕴饮誉海内外。民间文化是金庸小说的滥觞,正是民间文化蓬勃的生命强力,使得金庸小说在各个阅读群体中都能激起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共鸣。而主流文化则是金庸小说的根柢,金庸小说中情节的经典描摹、以及人物性格的出色塑造都借鉴并吸取了主流文化的经典文学模式,这种经典的文学模式,大大增强了金庸小说的表现力和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视角来观照,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道家和儒家的许多重要思想,构成了金庸小说的底色。金庸小说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因子置于现代文化背景下加以激活、再生的成功典范。在用武侠这种文学样式承载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传播使命方面,金庸是无人可比的。  相似文献   

3.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华传统文化之集大成,他的武侠小说创作从纵的线索分析,清晰地显现出从文化追慕、依恋到文化质疑、文化批判轨判。出发时的金庸也许抱着明确的文化护道理想,然而而创作日深,神话色彩日少,现实精神日强,到达目的地时,传统文化护道者的金庸已成了一个文化的质疑者和批判者,从文化透视的层面上,可剖见金庸小说英雄神话的背后所潜隐的文化内涵,以及金庸创作内在的变异轨迹。  相似文献   

4.
在金庸研究中,学界侧重于金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而轻于对金庸与外国文学及文化的研究。金庸小说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了外来异质文化的影响,其小说在展现出“民族性”的同时又展现出了“世界性”。将发掘其武侠小说的内在魅力与探索其武侠小说的外来影响相结合将有助于“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对金庸的研究中诸多论者多是站在精英文化的立场来审视金庸,而忽视金庸小说作为通俗文学本质存在的特性与价值,本文试图去唤醒这种倾向,把金庸还原给大众,并对金庸研究提出应找寻真正属于它的新的评品视点。  相似文献   

6.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五百年后的《水浒传》"。金庸的武侠小说是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的一个成功的范例,这些优良传统主要体现为仁者的胸次、义者的肝胆,智者的情趣和勇者的气魄。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方面注重传统文化的吸收,一方面把现代普世的价值观引入到古代的题材中。金庸的作品还善于将古典与现代手法融于一炉。金庸作品的成功还得益于其与传媒"四轮驱动"式的成功互动。  相似文献   

7.
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儒、道、佛的参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蕴藏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儒道佛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体现,它们各自深深地影响着金庸小说,又相互渗透,共同在金庸小说中营构出了一种睿智而和谐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分析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难发现金庸小说中的人格理想,大都以传统文化的人格理想为基础,广泛汲取外来文化对情感和个性重视的思想,从而丰富并发展了传统文化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9.
理解金庸小说《鹿鼎记》,小说故事的历史背景和金庸本人的历史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康熙帝为切入点,可以看到金庸对满汉文化融合的态度;而从天地会入手,则可据此分析金庸的历史观;上述两个角度在韦小宝那里形成了一个结点,从而使得《鹿鼎记》成为金庸小说中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金庸武侠小说侠义精神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的武侠人物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之美,尤其是儒家文化之美。侠义精神是金庸武侠小说表达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1.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大众意识层面的通俗文学,实际上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教科书"。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以"清静无为"、"以柔克刚"的道家思想为依托,实现了传统道家文化的全面升华及其与儒家的完美融合。金庸武侠小说呈现的"道家意境",是其理想的人生模式,也为我们提供了对待人生和为人处事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第三届中国舟山桃花岛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召开,会议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意蕴、创作渊源、重要作品及其主要人物的精神内蕴等,进行了多方面认真解读和深入剖析,同时对于武侠小说与武术文化关系、小说文本修改、传播及其研究史,以及金庸武侠小说的独特艺术手法等几个方面,展开热烈探讨,颇多新见。  相似文献   

13.
第三届中国舟山桃花岛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召开,会议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意蕴、创作渊源、重要作品及其主要人物的精神内蕴等,进行了多方面认真解读和深入剖析,同时对于武侠小说与武术文化关系、小说文本修改、传播及其研究史,以及金庸武侠小说的独特艺术手法等几个方面,展开了热烈探讨,颇多新见。  相似文献   

14.
汉文化的张扬与批判——浅析金庸小说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金庸,过去纯文学作家不拿他当一回事,严肃而正统的读者也视他为下里巴人。但不管怎样,读金庸的仍大有人在。究其原因,当然很多。但主要缘由,我想应是金庸小说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蕴和深刻的文化意义深深感染了一大批极具爱国情感的读者。金庸是个具有传统爱国思想和大民族意识的中国知识分子,他利用中国古代的环境、历史和人物来构成一本本现代武侠小说,其中诗词歌赋、山川史话、典章文物、医卜星相、琴棋书画,无所不有,可谓是一种中国古代文化的大百科。他不仅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批判和反思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汉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一点,使他区别于梁羽生、古龙等人,而在新武侠小说领域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5.
“飞雪连天射白鹿,书笑神侠倚碧鸳。”这副对联是用来写金庸先生的十四部武侠小说的。要说武侠剧写得最好的,人们的意见往往不一,但赞成金庸小说的,却有很大的一部分人。我最爱看的便是金庸小说了。我认为他所写的情节往往能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要往下看,看完了还想自己往下续篇。其中最让我推崇的便是《神雕侠侣》了,这里最值得喝彩的地方,便是对杨对和小龙女的塑造了。杨过,是一个比东邪还要不守礼法的小子,居然敢娶他的姑姑为妻,这简直就是违背伦理。可是,在金庸先生的笔下,他对小龙女的爱情已经得到了肯定。他将杨过的鲜明个性及其个人…  相似文献   

16.
金庸:一个传统文化审美神韵的自觉追求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有着广博传统文化知识修养的传统型的中国知识分子,金庸的审美意识中明显带着以儒家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观照的倾向,这种审美倾向体现在他的武侠小说创作中,不止于表层的古典历史知识的罗列,更体现在他对侠文化的深层的精神层面的拓展中。金庸笔下的郭靖等儒侠形象,无不洋溢着金庸对传统文化审美神韵的自觉追求及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金庸小说对围棋文化的呈现从其早期作品开始.一直贯穿到其晚期作品.围棋文化在金庸作品中纵向上有"器"、"弈"、"理"、"文"四种演变形态,横向上围棋文化分别与武学、人物、情节等方面融合.金庸在传统文化元素与武侠小说融合上做了非常成功的尝试,充分实现了文化元素的武侠化,提高了武侠小说的品味,丰富了武侠小说中武学、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金庸创造中年黄蓉的形象是与其当时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观分不开的。在迎合读者和独立创作的两难之中,金庸最终选择了严肃的创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这正是金庸作品“超越雅俗”的根本原因,也是黄蓉形象变化背后所包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终南山是文化名山。特别是自唐代始,众多山水诗的吟诵、道教的盛行、隐逸之风的弥漫和“终南捷径”文化心理的形成,赋予终南山独特而深厚的文化特质。金庸写小说时虽然并未到过终南山,但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部作品中描写终南山形象时,无论是写意性地描绘终南山自然风貌,在写实与虚构之间刻画全真教及其人物,还是塑造古墓派以显归隐之态,通过人物命运以表“终南捷径”,都与终南山本身的文化特质相符合。这既说明终南山文化特质在金庸小说中的强烈渗透,更说明金庸本人对终南山文化特质的充分尊重。  相似文献   

20.
终南山是文化名山。特别是自唐代始,众多山水诗的吟诵、道教的盛行、隐逸之风的弥漫和"终南捷径"文化心理的形成,赋予终南山独特而深厚的文化特质。金庸写小说时虽然并未到过终南山,但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部作品中描写终南山形象时,无论是写意性地描绘终南山自然风貌,在写实与虚构之间刻画全真教及其人物,还是塑造古墓派以显归隐之态,通过人物命运以表"终南捷径",都与终南山本身的文化特质相符合。这既说明终南山文化特质在金庸小说中的强烈渗透,更说明金庸本人对终南山文化特质的充分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