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研发阻碍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宾 《科学学研究》2010,28(7):1035-1042
研发活动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似是一个常识,但对于我国,这一常识受到了质疑。文献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方认为我国国内研发对TFP的提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甚至起着阻碍的作用。这里以近期文献对TFP的重新测算为基础,观察了国内研发和国外技术溢出对我国TFP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序列平稳性、内生性、残差序列相关性等细节。所得的结果支持质疑这一方的观点。进而,通过对比国内外研发状况,对这一悬疑给出了一个直觉解释。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法和熵值法分别测算了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且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跨过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负向效应逐渐减弱,各省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均衡性,使得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工业1990—2015年间的统计数据,根据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理论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种技术路径,引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出反映技术变化的技术进步指标(TC)及技术效率指标(EC),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能源价格、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可在能源价格和能源强度间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且从长期来看,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可为工业能耗的降低起到正向作用,技术进步则在短期和长期内可达到促进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赢结果,而规模效率对于降低能源强度的正向调解机制尚不显著,但从长期看来仍表现出积极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DEA-malmquist方法,以2002—201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方面对中国内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阶段性、区域性和收敛性特点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7—2011年我国内资工业企业TFP增长率高于2002—2006年,技术进步是其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东部地区TFP增长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并形成了中西部两大"俱乐部收敛"。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并实证检验了智能化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Malmquist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期内年均增长8.2%,且技术进步贡献了主要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增长最快,其次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实证结果表明:智能化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智能化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增长的方式实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智能化对制造业技术效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智能化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对西部地区促进作用更大,但对东部地区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Malmquist Luenberger(ML)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并比较2001—2010年我国制造业在碳排放约束下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水平及其分解.在无碳排放约束、碳排放约束下利用传统距离函数以及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3种情形下从全国、区域和省际3个角度来探究能源生产率水平并分解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并且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3个角度下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年均都呈正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全国角度下ML指数呈W形波动,2005年和2009年是拐点;区域角度下发现效率改善对中西部全要素能源生产率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回归分析显示全要素能源效率、节能减排及外资流入的提高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增长有正向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天津市1997-2011年的能源利用状况,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和C-D生产函数法,建立能源回弹效应模型,测算天津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而对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天津市能源回弹效应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由于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在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应当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运用政府管制、能源价格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费来控制能源回弹效应,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8—2007年中国汽车企业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半参数方法估计了微观层面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结果显示:中国汽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高,说明"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国有控股企业效率明显低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在TFP的影响因素方面,企业增加新产品开发、扩大市场规模、深化市场化改革、开展对外出口都显著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TFP;而垄断的市场结构都对企业TFP造成了负向的影响。分析还表明,不同的企业特性如企业规模、所有制和所在地区对TFP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8,(6)
基于SBM与GML指数模型,运用2005~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大气污染下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问题。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约束下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实现了41.22%的增长;东部沿海地区与东北、中部、西部地区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距,且从效率分解因素来看,各区域的主导因素各异;省际研究发现,内蒙古、湖南两省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政府2011年开始实施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M)对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节能减碳”政策强度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N”形关系。适度的“减碳”政策强度下,创新的促进效应超过成本增加效应,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创新的促进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逐步释放,表现为“节能减碳”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政策区间逐步扩大;对于不同样本上述结论依然保持稳健。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环境规制并不会损害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能实现环境质量提高和生产率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产业全要素相对生产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相斌  于秀艳  曲然 《情报科学》2000,18(7):642-645
本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1993-1997年间的信息技术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全要素相对生产率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2.
运用基于DEA方法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开放式基金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有较大下降,其中技术水平和纯技术效率同时出现下降,而规模效率略有提高;债券型基金在评价期间表现最优,年均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增长,而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则不同程度地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13.
运用OLS、OP、LP三种方法对2011-2017年55家信息产业军民融合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用DID、PSM-DID等多种方法对自主可控政策与企业TFP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军民融合企业的TFP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11-2012年低于其他企业发展至2017年略高于其他企业,但整体差异不大;(2)2014年以来逐渐加强的自主可控政策对于军民融合企业的TFP提升并没有显著影响,而是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总市值,从而表明现阶段自主可控政策对于企业发展的深层次影响尚未完全体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借助于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各省域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地理距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研发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强,而随着地理阈值增加不断衰弱;东部地区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全国范围来看,无论是智力资本投入还是物质资本投入均能显著提升研发全要素生产率;从分区域来看,物质资本对东部地区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空间接近消失,而中、西部地区存在智力资本存量不足和层次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战伟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2):201-208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法和熵值法测算30个省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2003-2008年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测算,进一步对TFP变动的时序特征及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并运用趋同理论,深入分析差异的演变规律和内在机制.研究表明:2003-2008年我国电信业TFP呈现增长态势,其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电信业TFP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电信业TFP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中西部电信业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中国电信业TFP不仅存在绝对趋同,而且形成东、中、西三大俱乐部趋同.  相似文献   

17.
考虑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赵欣  龙如银 《资源科学》2010,32(10):1863-187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由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由碳排放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已经触及农业和食品安全、水资源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为全面分析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将内生增长理论与碳排放分析相结合,建立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促进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中,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是主要影响因素,国际贸易是次要因素,影响系数分别为0.277、0.408和0.321;在抑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中,科技投入与技术引进为主导因素,非国有经济比重是次要因素,影响系数分别为-5.262、-1.315和-0.172;最终消费率对碳排放的作用呈倒U型,说明越过最高消费水平,消费的增加有助于降低碳排放;而中国的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尚未显现;此外",软"技术在抑制碳排放强度的作用力度上强于"硬"技术。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江 《科研管理》2015,36(5):87-98
本文利用1978~2011年分省面板数据与Global Malmquist指数对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变动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有:(1)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且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总体上呈退步趋势;(2)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与省际分化明显,东部地区增长最快且多数东部省份增速较快,中部地区增长最慢且多数中西部省份增速较慢。主要研究启示有:(1)理论上,随着DEA测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农业TFP的理解也不断深入;(2)实践中,必须切实地解决农业技术效率低下问题,以便更加有效地推动农业TFP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8-2009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应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了文化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比在文化体制改革三阶段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完全来自技术进步的贡献,而考察期文化产业的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2)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阶段,试点涉及较多地区和单位的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下降;(3)文化体制改革推广后,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但东部与中西部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来自于中西部文化产业纯技术效率较低.研究结果表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提高文化产业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