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概念的演变及其科学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一词及其原意出于孔子,当时将“文献”一词是指典籍与宿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大量涌现,由原来的双义词也逐渐变成单义词。文献概念的发展变化,以文献为研究对象而形成文献学也发生着变化。对文献的解释有多种,如: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  相似文献   

2.
孔子与六经     
从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曾对“六经”进行整理和研究,不愧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文献学家,孔子对这些西周典籍的解释往往赋予新意,用以论证自己学说的合理性,此种解释古典的学风,后被盂子继承下来,到汉代,则形成了儒 家经学,本文集中考证阐述了孔子与六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谈“儒商”     
儒林中人和商人本是不同的两类人。首先二者的价值标准不同,商人重利,儒生重名。儒家的最高代表人物、被称为“圣人”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的孟子也说;“惟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相似文献   

4.
亦谈“艾火令鸡子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对“艾火令鸡子飞”等有关记载各持己见,存有争议。该文对“令鸡子飞”的可能性作了新的推想,并运用现代热学知识予以解释。文中也对典籍中有关记载的科学与历史价值作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5.
姜天堃 《科教文汇》2009,(4):110-110
“和”与“仁”一样是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核心,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启发教学,循序渐进”、“以身作则”等都体现了“和”这一思想。素质教育在现代教学中提倡以人为本,“和谐课堂”从现代教育方法上更好地诠释了孔子的“和”思想与其诸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孔子学说时,我们通常总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依据典籍及相关的文献如孔子的《论语》及与孔子学说有关的文本如《大学》、《中庸》等,对孔子的思想进行诠释。此外,人们还常常参阅历代对《论语》的注疏来诠释孔子思想。(2)运用西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来...  相似文献   

7.
莫楠 《科教文汇》2009,(25):221-222
《论语》中的“器”出现的次数不多,却有深刻含义,包含有代表技能技巧和作为“札”的代表的两种意义,后面蕴涵着强调个体性和强调“札”的价值的重要思想。将这两种“器”相比较,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个体性和“礼”的关系及孔子对于个体性的看法:既重视个体发展,同时又应当用“礼”来规范个体性。  相似文献   

8.
“布衾多年冷似铁”是杜甫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近年来,在释读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古律今的现象。尤其是布、衾、铁三字。本文从汉字的流变,古籍文献的记载,民俗等几个方面加以考释,以期得出正确的解释和结论。  相似文献   

9.
丁启阵 《知识窗》2010,(1):44-45
孔子的头衔很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圣人”“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等几项。当我第N遍重读《史记·孔子世家》之际,忽然觉得,孔子还应该得到一个头衔——求职家.  相似文献   

10.
麻勇 《金秋科苑》2010,(16):221-221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相似文献   

11.
麻勇 《今日科苑》2010,(16):221-221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作为企业在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的时候,只有“走到哪个坡就唱哪个歌”,根据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消费者,适时地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适销对路,赢得市场。这种做法,人们把它称之为“本土化”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说完之后,也不加论证,因为孔子是“慎于言”的,话一多说就可能有失。不过。孔子的“慎言”却为后人的阐释留下了极大的空间。近见有刊出文章说“不知生,焉知死”与“不知死,焉知生”是一回事,二者可以循环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FuYue”、“FuZhi”二星官,在部分典籍中亦用“铁Yue”、“铁Zhi”。文章对此二星官名称的源流做了较为细致的探讨。“铁Yue”、“铁Zhi”是明清以后才出现的笔误和以讹传讹,并非名称通用。  相似文献   

15.
常强 《知识窗》2011,(4):47-47
孔子与孟子往往并称为“孔孟”.孔子为“至圣”.孟子则为“亚圣”。孟子受到尊崇的程度.仅次于孔子。其实在历史上.“亚圣”之称原非孟子所独有.儒家的“亚圣”.得到公认的起初是指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  相似文献   

16.
田湘红 《科教文汇》2012,(28):200-201
“正名”是孔子阐发其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孔子从“正名”的功能性层面阐述了其涵义.即“正名”是为社会成员立规以实现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和良性运转。为实现“正名”,孔子提出了两种路径:一为根本性的路径,即礼;一为辅助性的路径,即政、刑。  相似文献   

17.
谢友兰 《科教文汇》2009,(21):238-238
孔子学说丰富多彩,本文从孔子的“为政以德”的伦理思想进行分析,以便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借鉴和反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丁继明 《科教文汇》2011,(15):F0002-F0002,F0003
中国很早就有许多有关“官”德修养方面的论述和传说.有的见诸于典籍,如“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一以贯之”本义的澄清被认为是孔子学说中的一大重要问题,为历代不少学者所讨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朱熹对“一以贯之”的解释.但是朱熹以其“理一分殊”关系为支撑,“一以贯之”便会在“统一”的外表下出现内部无法解决的矛盾.因为“一以贯之”是充满容扩性的,既有以忠恕达致他人的横向包容,也有以至诚通晓天命的纵向贯通,诉诸于对每个人自为自主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是年节,而节日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清同治贡生彭施绎在《溪州竹枝词》中记载了当时舍巴日的盛况:“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舍巴”在土家语里指土司统治时专司民族祭祀的地方官,而“日”在土家语中是做或举办的意思,“舍巴日”是土家语的汉字音译。因其酬神歌舞的基本动作是“甩同边手”,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它集歌、舞、乐、剧于一体,涵载了土家族民族祭典、摆手舞、梯玛跳神、毛古斯、民间吹打乐、土家服饰等民族传统文化现象,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