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测算2000-2011年新疆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从近似关系和脱钩关系两个角度刻画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近似关系来看,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总量变动趋势近似,能源与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近似;在脱钩关系方面,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指数类型在同年份表现完全一致,且在多数年份指向弱脱钩状态,未来一定时期弱脱钩发展趋势可能仍将持续。最后,提出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开发节能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武红  谷树忠  周洪  王兴杰  董德坤  胡咏君 《资源科学》2011,33(10):1897-1905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引起了大量的碳排放,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河北省1980年-2009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并分能源类别测算了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一次能源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做了其变化轨迹分析及与京津...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构建经济与能源碳排放脱钩分析模型,探讨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二者脱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分析表明:①全国层面上,1980年-2008年期间除2000年-2005年为扩张性负脱钩外,其余时期经济与能源碳排放均呈现弱脱钩状态,脱钩程度随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控变化波动较大,与实现强脱钩还有一定差距,未来一定时期内弱脱钩发展趋势仍将持续;②地区层面上,2000年-2008年期间各省域主要表现为弱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两种状态,其中2000年-2005年全国有13个省份落在弱脱钩区域,2005年-2008年除青海省外的29个省份均落在弱脱钩区域;大部分地区后期较前期脱钩更为显著,并呈现出地区脱钩程度差距逐渐缩小的趋势;③2000年-2005年经济与碳排放脱钩空间格局较为分散,脱钩显著区域大致分布在东部地区,脱钩程度区域差异较大;2005年-2008年脱钩显著区域呈现空间集聚态势,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区域差异明显缩小;④中间变量分析表明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上,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脱钩主要由经济与能源消费脱钩造成;我国总体碳减排技术水平较低,区域差异不明显,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与碳排放脱钩贡献有限。据此,未来脱钩发展措施重点方向为在进一步推广节能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发展碳减排技术,同时逐步改善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4.
门槛效应、经济增长与碳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登勋  黄杰 《软科学》2015,(4):67-70
依据"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将呈现出非线性变化。基于Hansen发展的门槛面板模型,利用2000~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样本,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中表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当这些门槛变量达到或超出一定的门槛值时,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陈红梅  宁云才  齐秀辉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198-202,216
基于ARDL协整分析方法,分析了1965—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在长期和短期内CO2排放对于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根据Grange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能源消费是CO2排放的主要原因,而CO2排放增加又会促进经济的增长,为了降低CO2的排放量,一方面需要牺牲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一方面需要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寻找现有能源的替代资源。  相似文献   

6.
回顾熊彼特增长模型和修正的熊彼特增长模型的主要内容,利用1987~2009年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创新和经济增长数据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基于修正的熊彼特增长模型实证研究福建省资本积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结论是,当前福建省的经济增长特点接近宇泽—卢卡斯经济的特点,经济中只有人力资本积累,而没有创新。据此提出增强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新疆1978—2013年的样本数据,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础上,运用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及Granger检验方法对新疆碳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研究。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和能源消费增长的Granger原因,碳排量与能源消耗不是经济增长变化的Granger原因;它们之间呈现不同于经典的EKC理论的"N"型环境兹涅茨曲线。从新疆的实际区情出发,提出从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新疆经济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8.
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路径转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路径的一个典型化事实.但目前经济增长理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或是沿着新古典增长的路线、或是沿着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的文献不多,本文将尝试把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于增长模型中来,考虑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的内在联系,并从这个角度尝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路径.  相似文献   

9.
李晓嘉  刘鹏 《软科学》2009,23(8):61-64
对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相关数据的协整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是诱致的能源需求型经济。为了进一步考察中国能源利用效率问题,采用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对能源消费弹性进行了估计,表明了我国能源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上总结出经济增长、FDI及环境污染两两交互影响的研究体系,通过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VAR模型及时空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冲击在时空上的传导过程。研究发现:经济大省如北京的经济增长发生冲击会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产生微弱但持久的正效应,同时对FDI也存在正向影响;FDI大省如江苏的FDI增长在3期内会拖累自身经济增长,长期则表现出对经济持久的拉动作用,但同时也会增大周边及自身环境污染;河北的环境污染分别在4期与3期内对经济增长与FDI有促进作用,但长期内则会抑制经济与FDI的增长。此外,还结合模型半参数部分探讨了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经济增长、FDI与环境污染的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间地理视角,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探索了我国31个省市(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并建立包括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劳动力、资本存量与第二产业产值的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大部分省市间具有正向相关性,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下降,能源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下降。此外,研究还发现空间误差模型弥补了普通回归分析可能存在的缺陷,更适合进行分析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IPCC (2006)建议的方法,计算1995-2010年广东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根据扩展的Kaya恒等式,综合考察人口、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因素的作用,应用LMDI分解法对广东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解,量化各因素贡献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广东能源消费碳排放不断增加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经济规模效应,能源结构调整则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能源强度下降使碳排放快速降低,人口因素则促使能源碳排放增长,产业结构的贡献最小.因此,广东省节能减排应该重点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区域人力资本存量,更要取决于人力资本内部结构的协调。促进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包括企业家人力资本、专业人力资本和一般人力资本。文章提出了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结构的不同组合模式,以及其他模式向“双高型”人力资本结构模式转化的途径。文章认为,扩大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是经济增长的优先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能源价格变动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及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凌云  林祥燕 《软科学》2011,25(11):94-98
通过构建直接效应、调节效应以及状态空间模型,借助于岭回归等方法研究发现:在我国,能源价格通过影响经济结构进而作用于碳排放的路径存在阻滞,而能源价格能通过经济总量和能源效率对碳排放产生有效的同向和反向调节,前者的强度大于后者。因此,实践中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控制之间的矛盾是突出的,需要充分发掘经济结构这条渠道的作用,才能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能源价格合理上升条件下的碳排放控制。  相似文献   

15.
依据2005年的有关统计资料,对中国大陆31个省区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进行了存量核算,并借用重力模型和二维组合矩阵方法,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空间错位。结果发现:(1)我国自然资本与经济资本的空间错位较为复杂;(2)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在等级分类表上具有某种正相关性;(3)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对认识我国社会资本的地域分布格局,并从宏观上指导生产的合理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斐  任保平 《软科学》2011,25(11):89-93
通过对碳排放因素的分解,从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以及经济发展因素测度1978~2008年的各个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贡献值和贡献率;通过EKC模型拟合经济增长质量与碳排放的关系,选取综合性的测度数据作为经济增长质量的代理变量,更为全面综合地反映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质量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型"的曲线特征,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和碳排放尚处于非平衡、难协同的发展阶段,属于波动较大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界定了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基础上分析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并运用协整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和Grange 因果检验,实证研究2000-2011年陕西省创新型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型人才与经济增长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在分析它们之间的Grange因果关系时,发现创新型人力资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陕西经济的增长。最后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从发展陕西省创新型人力资本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实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技术,该技术成本高昂,因此本文从能源成本角度,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0-2019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以江苏、河北、甘肃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CCUS对省域碳排放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CUS的实施使三省的碳排放效率增加;采用CCS实现相同的碳捕集比例,江苏省碳排放效率增幅及经济效率降幅均最大。采用地质利用方法,在270元/tCO2捕集成本下,河北与甘肃的经济效率略有增加,而江苏省的经济效率则略有下降。CCUS的实施对各省碳排放效率和经济效率的影响与各省单位能源成本、GDP和碳排放相关。  相似文献   

19.
辽宁沿海经济带能源消费碳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脱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美  曹桂艳  田成诗  柯丽娜 《资源科学》2014,36(6):1267-1277
选取辽宁沿海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采用Tapio提出的弹性分析方法,探讨辽宁沿海经济带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及演变趋势。然后,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对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构建Tobit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表明:①2000-2012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的脱钩关系从扩张性负脱钩转变为弱脱钩,碳排放总量分阶段性呈上升趋势,而GDP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00-2006年锦州、营口、盘锦指向扩张性负脱钩,大连呈现扩张连接,丹东和葫芦岛指向弱脱钩,2006-2012年所有地区后期较前期脱钩更为显著,脱钩程度区域差异缩少;②除锦州外其余五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变动趋势相似,2000-2012年地区差异逐渐缩小,且丹东、营口、盘锦、葫芦岛四市历年的碳排放效率均低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整体水平。其中,锦州历年的碳排放效率最高,但是增长幅度很小,盘锦、葫芦岛的碳排放效率虽然很低,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③人均GDP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起促进作用,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及政府干预与碳排放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即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起抑制作用。最后,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金金 《软科学》2016,(10):53-57
综合经济增长理论和旅游经济自身特性,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空间杜宾面板模型是最佳研究模型;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是典型的生产要素、内生技术、制度质量驱动型;旅游资源禀赋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旅游从业人员数、地区环境氛围的"截流效应"显著;旅游从业人员数、地区环境氛围、旅游企业固定资产的负向扩散效应远大于其直接效应。旅游专利数、地区价格水平的作用均不显著。据此,提出实现旅游经济持续、高效增长,以及区域旅游协调、联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