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3.
战略管理学前沿演进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战略管理月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0-2005年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战略管理学领域的前沿及其演化进行初步探讨。战略管理学经历了20世纪60-70年代的经典战略管理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引领了战略管理学发展的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后,动态能力理论、战略生态理论和边缘竞争战略等理论弥补了竞争战略理论的不足,完善了战略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成为当今战略管理学领域发展的主导趋势。最后提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5-2016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宏观视角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科研环境是影响省际科技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不同区域的宏观环境因素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东中部地区科技人才流动受R&D经费投入强度的影响较大,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产业结构调整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及第二产业发达的中部地区对科技人才的吸纳能力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偏弱。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献计量法是以文献信息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计量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研究方法,在绩效评价、前沿分析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也存在数据信息滞后、统计范围有限以及代表性不强的缺点。本文通过选取运用文献计量法得到的科技人才国别迁移数据与国际知名权威组织发布的年度报告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类数据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探讨文献计量方法研究科技人才跨国流动的适用范围,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全球科技人才流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地区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出台各类人才吸引的方针政策,改善整体环境,提升软实力,以期吸引更多的高质量人才流入。结合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年度宏观数据,选用固定效应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高质量人才的流动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已经减弱,目前对人才更具吸引力的是区域的创新能力;区域内营商环境、教育资源水平、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同样影响人才的流动方向,在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营商环境和教育资源水平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8.
9.
科学计量学前沿演进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软件分析了Scientometrics自创刊以来的关键词共现网路及引文分析和共引网路,揭示了科学计量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前沿演进的情况。可视化方法和技术为考察科学研究热点演变等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利于预测科学技术知识前沿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以2014—2019年我国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具有跨省流动的科学家为高层次科技人才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跨省流动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被引科学家省际迁移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四川等省级行政区具有较强的人才吸引力;通过入度盈余值来看,广东、江苏、四川、上海和山东等省份人才为净流入状态,吉林、安徽、辽宁、湖南等地为人才净流出状态;根据核心-边缘结构分析,北京、上海和江苏处于网络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11.
个性影响着人的行为,也影响着科技人才的创造性活动。对创新个性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现代科技人才所应具备的优秀创新个性品质,并提出了培养和塑造科技人才创新个性品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基于全国61所高校503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校教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认知情况,并对比了不同特征下高校教师参与创新型科技人才改革意愿。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投入不足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提高收入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亟待解决的最现实需求,科研激励是影响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晋升是激励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最有效方式,政府和用人单位科技项目资助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最有效途径。最后提出大力加大对高校科技投入,着力实现高校科技管理制度创新,快速提高高校科技人员收入,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技术学的建构及技术预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科学技术学的建立和发展,应该体现时代科技特征,聚焦科技兴国实践,重视未来学特别是技术预见研究。这将需要关联学科群的体系整合,也需要关联学科群的转型定位。只有关注未来的科技,才能指导科技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降低银行与绿色创新企业间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已成为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银行与绿色创新企业两类主体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工银企系统,基于仿真实验着重考察其重要主体行为。具体地,着重于考察资产负债表构建与更新、主体行为动态演化、流动性资产更新以及违约清算机制等方面,通过仿真手段探究绿色创新补助政策形式与补助强度对银企系统性风险与系统总收益的影响机制,以对理论模型进行全面验证。本研究结论的意义在于:聚焦于绿色创新补助政策与银企系统性风险的内在关系,通过计算实验方法进行验证与延伸,为促进中国绿色创新企业健康发展,帮助政府与银行防范绿色创新企业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提供理论机制参考与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科技服务组织在“科技活动”与“产业活动”中的介入程度,通过多案例研究归纳了四种组织类型并总结了相对应的支撑能力组合。得出以下研究发现:一是基于科技服务组织与创新链上不同主体共生程度的差异的分类视角,把科技服务组织分为前向共生型、后向共生型、双向共生型及平台搭建型组织;二是总结了不同类型科技服务组织所需的主导和辅助支撑能力组合,其中主导支撑能力分别为“知识协同能力”、“产业共生能力”、“全面协同能力”以及“信息聚合能力”;三是在开放经济背景下,所有类型的科技服务组织都需要高度重视“国际联接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客观赋权的熵权法和主观赋权法的G1法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法的科学技术综合评价模型,并对中国2000-2005年期间的科技发展进行了评价。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一是构建了包含治理工业污染投资等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在G1法确定指标权重时,对准则层和各指标层分别用G1法赋权,解决G1法直接对指标层赋权、无法对准则层进行评价与排序的问题。三是对主观赋权G1法与客观赋权熵权法得到的权重组合赋权。这就避免了现有研究的客观赋权法无法反映专家经验、或主观赋权法无法反映客观条件变化的双重弊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