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  相似文献   

2.
潘忠良 《小学生》2012,(9):40-40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也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  相似文献   

3.
新版《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由"两基"、"两能",调整成"四基"、"四能"。"四能"是指: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从而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要使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勤于思考、敢于发问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提出问题的本质就是创新"(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然而,在我国的数学教学中,是很注重于"问题解决"的,特别是偏重于数学知识的"问题解决",而未能给予"问题提出"同样的重视,导致大部分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已是当前基础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是分析问题能力,因此,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学教师应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从"本体性"、"条件性"和"实践性"三个基本能力维度着手,即教师努力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积累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6.
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能力的表现,本文就问题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对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的认识,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纵观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次修订,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越发受到重视。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常可通过类比、变式、反思等方式进行。结合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教学实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好问题,积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营造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的和谐氛围,提高教师自身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主线、以诱发问题意识为前提、以拓展问题策略为核心、以强化问题应用为中介、以培养"问题解决"为目的,从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它是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身的情感体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有12处提到"科学探究能力"几个字样。而在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诸要素中,第一个要素就是"提出问题能力"。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受到高度重视。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  相似文献   

10.
如何把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与日常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把掌握知识与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研究了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不仅与教师的教学有关,还受到学生自身已有的观念系统与知识经验等"变量"因素的影响。论述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推理能力、问题意识、学习方式等6个学生"变量"在数学教育中的大致发展进程和主要概念解释,对国外有关问题提出学生"变量"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述评,为中国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方向:关注不同内容领域的问题提出特点研究;加强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对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思维的起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从"不会问"到"学会问",从"不敢问"到"敢于问",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从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原因入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了几点浅见。一、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原因1.学生自身的原因。处于小学阶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忽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重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提问的能力令人担忧。相当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问题意识,只满足于听懂教师讲课。有的即使有问题,也不愿大胆地提出来。教师们应该意识到,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是教学有效成功的表现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自问自探"是一种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从问题的提出走向问题的解决,从现实基础走向发展可能。但是在语文课堂上,"自问自探"往往徒有其"形"而无其"实"。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关注什么才能让"自问自探"有形更有实呢?一.关注学生问题生成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必须从平时的课堂教学抓起,使学生在模仿、体验、练  相似文献   

16.
正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课堂教学中,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疑虑和困惑,从而激活思维,让课堂绽放灵性与精彩。因此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获得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并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势在必行。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我校"问题导学"课题应运而生,在全校展开实质性研究,并取  相似文献   

17.
没有"过程"就没有"思维","过程"是"思维"的载体,是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土壤.问题是知识的源泉,正因为有问题的出现,才有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想法,才有了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选择问题、评价问题;帮助学生探索问题、拓展问题.通过巧妙的教学过程设计,促使学生的阅读、思考、研讨与教师的设疑、设问、启发相结合,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逐步把认识问题的过程推向深处.笔者认为,构建合理的学习过程、精巧的教师设问、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8.
一、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缺乏的原因1.学生不敢提问题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提问题,但不是没有问题可提,而是不敢提,不愿提.主要是学生存在"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老师教学程序,而导致批评;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2.学生没有提问题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阶段的不断推进,"问题导学"课堂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围绕学习目标,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将教学内容"问题化",让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以此为抓手进行探究式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可以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将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和交互提出高质量问题是有效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但在实践过程中,有的教师却袖手旁观,"放散羊",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指导性作用,而是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质量低下,直接影响了学习效率。在学生提出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王书玲 《考试周刊》2013,(53):140-141
<正>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事实上,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带着问题学,学生才能沉下心,钻进去,学习效果好。传统教学方式就是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不会变通,不会创新,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