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声求义"是训诂学中解释词义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主要用来推求语源、解释连绵词和解决文字上的通假问题.将"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运用于中学文言文词语教学中,可以明显的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发生于道光三年(1823)的"癸未大水"是清代由盛转衰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灾害事件.晚清文人以"癸未大水"为代表题材所创作的灾患题材诗歌,聚焦天灾祸患及赈济救援等内容,可从多重向度去关注与理解其意义.阐述其诗歌叙事策略,可清晰看出文学记录事件的独到方式;分析其灾难美学书写,可发掘灾患诗歌独有的艺术特色;从文学与权力的关系角...  相似文献   

3.
"雅"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它的产生是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长期漫染、熏陶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我们理解"雅"的审美内涵.也必须以此为前提,否则就难以真正把握"雅"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怎样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成为教师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能否自始至终运用启发性原则进行教学,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以,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实施启发性教学已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孔子是世界上最早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人。《学记》又发展了启发的思想,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三条原则。在西方,古希腊大思想家苏  相似文献   

5.
外国学生在习得汉语过程中,对汉语的结构形式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因为各种语言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但对有一些汉语结构表达的意义却难以理解,比如说初学者对"吃饭"很容易理解,但讲到"吃食堂"可能就不容易理解。当学到这一类似结构时,学生不应该只从结构形式表面去看,而应结合语境、语义指向多方面因素整体把握。这就体现了语义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以"动+宾"结构为例,探讨汉语语义对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我们坚持实施刘道玉校长所倡导的创造教育,在小学四年级开设了“激发你的创造力”系列思维训练课。通过听故事,做游戏,摆擂台,动手脑,操技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的脑筋转起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训练从“潜意识”到“有意识”地开展。一、引发思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言,怎样引起学生的思维,十来岁的儿童最喜欢听故事。因此,讲故事设悬念就成了引发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故事里有问题,问题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一种具有独特构造方式和结构系统的表意文字.它的创造,源于创造者对生活的丰富体验和对记事符号的理性思考.<说文解字>通过"据形释义"的方法对古老的汉字进行解读,为我们探究汉字中蕴藏的文化、古人的思维意识和心态观念开辟了道路.其中,口部字以及和该部有关的字就为我们理解我国社会的传统意识提供了依据,即通过对这些字的分析,使我们理解了古人的防卫意识、边界意识、地域意识、敌情意识、扩张意识或侵略意识等等,但主要的是防卫以求自安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一、启发式教学及其内涵 “启发”二字,源于伟大思想家与教育家孔子。他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启发式教学具有渊远的历史。孔子不但这样说,而且也这样做。其学生颜回曾说:“夫子循循善诱人”。后人也曾评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所谓“愤”,是指学生内心急于想知道而又未能知道的心理状态。“悱”则是指学生想用口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行为表象。用心理学语言来说,“愤悱”就是一种欲望和动机。通俗地讲,“愤悱”状态也就是学生与教师在心灵上实现了共振,这个共振点,也就是  相似文献   

9.
贾岛现象与"晚唐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岛现象"体现了一个时代末期大众诗人的创作心态,其创作趣尚集中体现为不染尘念的孤寂情怀和清新尖巧的艺术锤炼。这种创作趣尚影响了北宋初期的文学,但北宋初期的"晚唐体"却不等同于晚唐诗风。北宋初期的时代特征与晚唐有着质的区别,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作家的精神面貌也不是苦闷孤寂。不能把"晚唐体"简单地视为承袭晚唐诗风,它是唐诗向宋诗过渡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虽然艾思奇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过这个口号,但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这还是第一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求理论工作者们切实的将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重新审视、界定"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内涵,分析为人民服务的层次性,充分理解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意义,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正首先,我想就"为理解而教"相关概念问题进行交流。"为理解而教"的理论框架的基础是什么?这个概念从何而来?对于我们这个教育模式而言它意味着什么?我将先给大家介绍"为理解而教"课程项目的起始和缘由,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为理解而教"的开展情况,最后我再简地要谈谈我们未来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的注意力往往在于要把事实与数据传递给学生。"为理解而教"的理念主张,学生不仅要记忆已有的知识,更要去很好地为未来而学习,这就要为理解而学习,而并不仅仅是针对过去。  相似文献   

13.
"视域融合"是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核心概念,其形成虽晚,却有着异常深厚的思想史背景.该概念在伽达默尔哲学中具体指理解的过程性实质,是历史和现在、客体和主体、他者和自我的无限融合过程.意义境域的基本开放性和前见解的特殊性赋予了"视域融合"基本的超越性、开放性和个体性.在当前多元对话的语境中,将此概念纳入到现代性论域进行其现代性意义检审已具备比较成熟的条件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知人观"是孔子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构成,它是孔子从"为师"和"为学"两个不同立足点出发而形成的一种事关言说和接受的经验之谈,其具化于言说和接受两个层面.孔子的理解虽然不专对文学,但因为孔子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整体性渗透和影响,加之后世许多理论家有意识的文学化改造,所以他的思考对后世文论思想还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突出体现于作家--作品品评风尚和知音论两个区域.  相似文献   

15.
香港高级程度会考中国语文及文化科试卷三的"聆听理解",实际上是通过聆听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近几年"聆听理解"卷的设题方式和考生表现,教师在课堂中似乎不应该机械地操练学生聆听录音片段后回答问题的能力,而应该着重训练学生对话语进行深入思考、分析,然后概括重点、认识其中的喻指、推断背后的隐义、辨明说话者的态度或立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流利并有理解地阅读是学生在读书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重要能力,学生不具备这个能力,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更谈不上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何为流利有理解地阅读?就是在瞬间通过视觉的作用把握住句子一部分或较短的整个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记住所念的东西,并且同时进  相似文献   

17.
后进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完成某一具体任务时 ,对自己组织及完成这一任务的能力的判断。研究表明 :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其学习成绩关系极为密切 ,不恰当的自我效能感将直接或间接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而这些不良情绪则影响到了学生心理健康 ,并由此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由此可见 ,对于许多后进生 ,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对提高其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 ,造成后进生产生不恰当的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是后进生的心态问题使然 ,尤其是其矛盾心态 ,它往往使后进生不能正确地判…  相似文献   

18.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的符号性、层次性和功能性,为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英语专业阅读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从语言三大元功能入手,全方位赏析语篇,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有效引导结合起来,既注重学生对语篇词汇、语法意义的学习,又培养了其语篇理解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本文以具体阅读课为例阐述实施步骤,说明其可操作性及与阅读理解题型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节制美德是柏拉图美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四主德"中占有重要地位.柏拉图节制美德是正义实现的前提条件,是智慧显化的手段,也是勇敢得以实现的可能.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学界对其关注远远不够,对节制美德的排他性认识尚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加强对节制美德的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静""闲"范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经典话题.先秦时,儒道两家以"舞雩风流"和"虚静"为切入点,从两个层面论述了"闲"与"静"对于"人的自然化"这一要点的反映.后在此基础上,魏晋时期将对这一组合型范畴的运用转向了创作论领域.特别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详尽阐述了"闲""静"由创作心态到审美感兴这一内部的层递式发展,赋予了它们作为审美心胸的意义.从人格境界到创作心态再至审美感兴,"闲"与"静"由"人的自然化"转向"创作的自然化",且有明显的朝"生活的自然化"方向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