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开放存取(OA:Open Access)足一种“发表付费、阅读免费”的全新出版模式。作者将自己的原始学术论文通过互联网直接刊载,而不是通过传统的纸本出版模式发表,刊登的文章大多数内容均经过同行评议(peerreviewed).以有效保证质量。以下均为开放存取(OA)资源。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23日——欧洲研究型图书馆的领导组织即欧洲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SPARC Europe)与瑞典Lund大学图书馆的开放存取期刊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宣布推出开放存取期刊SPARC Europe Seal标准。  相似文献   

3.
张秀梅 《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11):I0001-I0001
时下,开放存取(Open Access)不仅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不仅在学术界,更在出版界成为焦点。对于开放存取的国家政策、商业机制和期刊绩效影响等话题也屡见不鲜,但当开放存取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时,我却认为不能舍本逐末,本末而倒置。  相似文献   

4.
开放存取出版模式与传统学术出版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我国学术界在国内不遗余力地推动开放存取出版(Open Access Publishing)的发展,但出版界对其和传统学术出版业的关系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开放存取仓储出版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余望 《中国编辑》2007,(6):52-55
OA期刊,是运用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方式(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学术信息共享出版机制)出版的期刊。它采取“发表付费,阅读免费”的模式。近年来,OA期刊已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给传统学术期刊的出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大有取代传统学术期刊之势。  相似文献   

6.
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是指通过公共网络可以免费获取所需要的文献,允许任何用户读取、下载、拷贝、分发、打印、检索以及获取在线全文信息,支持网络爬行器(自动)下载并建立本地索引。开放存取是基于因特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全新学术信息交流模式。由于它具有免费获取、出版速度快等特点,克服了传统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缺陷,因而备受国际科技界、学术界、信息传播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开放存取出版的两种主要实现途径   总被引:86,自引:0,他引:86  
开放存取(Open Access)是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文章归纳分析了实现开放存取出版的两种主要途径,并从质量控制、经费支持、知识产权等方面对两者作了一个简要比较。  相似文献   

8.
基于OA期刊与OA知识库实现途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红 《图书馆学研究》2008,(2):99-100,F0003
开放存取(Open Access)是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文章归纳分析了实现开放存取出版的两种主要途径,并从质量控制、经费支持、知识产权、存储对象等方面对两者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开放存取(Open Access)模式的出现促进了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与共享.目前,有关开放存取的理念和技术越来越成熟,实践和研究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0.
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战略与政策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因特网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以此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近几年来,以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Society)、开放社会协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等为代表的许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运动,2002发布了《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期刊开放存取(Open Access)模式约略可分为四种:"直接开放存取"、"延迟性开放存取"、"部分开放存取"及"复合式开放存取"。本研究以此四种归类执行台湾人文与社会学期刊开放存取模式之主编调查与"复合式开放存取"政策访谈,相较于欧美之发展,2013年研究发现台湾人文与社会学的开放存取期刊模式并非主要型态,社会学类期刊尤为明显。问题显现台湾学者与政府对开放存取期刊政策不明朗,这对于学术出版产业与学界而言,利弊互见。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调研我国科技期刊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科技期刊OA的数量、分布以及开放全文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找出目前我国科技期刊OA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影响开放存取发展的各类因素进行了探析,最后从提升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等方面对我国的科技期刊OA的发展提出有效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ISI数据库收录的开放存取期刊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DOAJ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mals)及Open Science Directory两个开放存取期刊集成平台进行统计,对开放存取期刊的现状进行概述,同时介绍开放存取期刊被ISI数据库收录的情况,并从国家、学科分布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评述,希望能够促进科研人员及图书管理人员对开放存取期刊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开放存取(Open Access)年度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有了很大的发展,文章试图向读者做一个全面的介绍,但又不得不承认一篇文章是不可能完成的。我将会分9个章节选出一些实例,有些我以前提到的细节会被略过,比如开放教育,公共信息(PSJ)和维基等,一如往常,对没有提及的OA项目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15.
李馨 《出版广角》2014,(8):50-52
随着现代出版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开放存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的出版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期刊编辑部所接纳。在国外学术期刊界,期刊的开放存取模式被广泛应用。中国期刊的OA模式起步相对较晚,但在国家相关机构及各个期刊编辑部的通力合作之下,中国期刊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针对中国非医学期刊开放存取的数量、类型、学科分类、上网方式、滞后时间、技术支持等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我国非医学期刊的基本现状与整体发展情况,讨论我国非医学期刊在发展过程存在的发展模式、版权、同行评议质量、运营费用等问题,希望能对中国期刊开放存取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开放存取及其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开放存取(Open Access)的含义、特点和开放存取的实现方式,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最后着重探讨了开放存取环境下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开放存取中的利益平衡与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开放存取运动的回顾和含义的分析,论述了开放存取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利益方面,提出开放存取的关键是相关方面的“利益平衡”,而不是替代商业学术出版,为了充分发挥开放存取作用应当形成开放存取合力、打出开放存取期刊群和数据库的品牌。其中一种有效的途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引入商业运作机制,而不是将商业机构排斥在开放存取运动之外。该文为《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年第11期本期话题“Open Access”的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开放存取期刊列表》的OAJ出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开放存取期刊列表(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为检索数据源,检索DOAJ收录的所有OAJ,对其创刊数量、年度、国别、语种、Keywords、Subject words等进行计量分析,以揭示国内外OAJ出版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实现Open Access出版的模式与平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晓宁  林家乐 《编辑学报》2006,18(2):130-132
介绍目前在学术出版界广为讨论的Open Access出版模式,指出Open Access对学术期刊发展的意义。同时介绍国内以期刊编辑部为主体的Open Access出版的概况和特点。结合目前国内流行的Open Access出版平台软件的功能,说明Open Access出版的技术基础,为期刊编辑部建立Open Access出版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主要探析科研人员在开放存取平台(Open Access,简称OA)的知识共享行为和效果,并选取图书情报领域的科研人员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中首发论文以及后续的交流共享案例,从发文、浏览、评论等角度,分析其参与主体中的作者、读者以及同行专家的共享行为,并从效果角度考虑参与者的所有权、有用性、满意度的问题.最后为将来更好地增强开放存取平台的功能建设和扩大科研人员对开放存取平台的参与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