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婧 《东南传播》2014,(10):106-109
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基础广泛的社会文化活动,近年来在风靡城乡的同时,也在微博上引起了公众和媒体机构的关注。通过抽样,对媒体机构微博关于"广场舞"话题的报道数量、发布形式、发布时间和报道角度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在微博舆论场中,公众和媒体机构共同建构了"广场舞"这个社会议题。  相似文献   

2.
广场舞是一种集健身和形体锻炼于一体、配以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在广场、院坝等公共场地开展的群众性健身舞蹈活动,它既有体育性质,又有社会性质。如果说群众文化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那么广场舞就是城市文化状态的一个缩影。广场舞的普及速度是人们始料未及的,也正是这样的社会活动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关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广场舞在农村的兴起和发展现状,阐述农村广场舞对农村文化传播作用,并对广场舞未来在农村更好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龚睿 《声屏世界》2013,(6):46-48
湖南移动电视"舞味俱全——全民广场舞大赛"是一个集群众性、文体性、草根性、艺术性、公益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全省范围内的全民健身广场舞赛事。自从2011年8月份举办湖南省第一届全民广场舞大赛以来,"舞味俱全——全民广场舞大赛"已经成为湖南移动电视的品牌系列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11年,湖南省第一届全民广场舞大赛的优秀队伍荣登湖南卫视2012春晚舞台,  相似文献   

5.
臧娜  张燕楠 《中国记者》2015,(2):101-10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文化生活的丰富,大众文艺报道逐渐成为社会新闻领域一个重要报道类别。这一题材的报道在逐渐变得开放、轻松、通俗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至死、群体炒作、浅薄低俗等问题。这些情况在有关"广场舞"的大量报道中集中体现,"报道标签化""叙事妖魔化"等问题,激发了研究者对于大众文艺报道传播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汪蓉蓉 《新闻战线》2015,(3):135-136
体育运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电视体育节目作为新型的体育运动和影视艺术的结合形式,其产生的目的是要借助一定表现方式,塑造体育运动人物和项目,增加体育文化。本文通过对电视体育节目在全民体育氛围构建中的内涵与功能的理解,以广场舞为例,进一步分析电视体育节目对当前全民体育氛围构建的影响和策略。电视体育节目是一门体育艺术,也是一种电视艺术。它是电视观念的阐述,也是体育价值取向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冯海燕 《新闻前哨》2014,(10):52-53
盘点近年来热点舆情事件,广场舞已然成为特殊的舆情类型屡见报端。在网络舆论场中,围绕广场舞的纷争也呈现出了日趋激化的趋势,广场舞这一词条更是被部分网民贴上了负面标签。从网友的评论中我们总结,广场舞在网络空间中所掀起的舆情波澜,与实际生活中的观感形成对冲,产生了典型的网络"广场效应"。该效应的泛化,正慢慢牵涉到政府的公共管理及媒体的职业道德等方面。因此,如何对此现象进行科学理性的引导,是摆在媒体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万芳 《大观周刊》2012,(28):315-315
一、广场舞得以开展的经济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逐渐认识到体育锻炼、大众健身的季要性,而且也有时间和经济能力来放松、休闲。而作为广场舞,在近年来悄然兴起,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所认可,可谓恰逢其时,从经济角度考虑,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22):47-50
近年来,"广场舞冲突"议题得以不断凸显,塑造了消费性形象。传统媒体借助于冲突、刺激、反常等框架,制造了受众的消费狂欢。本文通过初步分析媒体报道,反思媒体功能的扭曲,以此强调媒体应发挥社会协调功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出有效建构社会共同体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伴随着广场舞在大陆城市的风靡,"广场舞大妈"逐渐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那么媒介究竟呈现出怎样的"广场舞大妈"形象?这样的呈现是否合理?形象建构的背后反映出怎样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广场舞大妈"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媒介报道为例,以"百度新闻"为搜索平台,通过标题关键词的抓取和报道类别的划分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有关大妈们广场舞风靡全国城乡、走向世界的新闻,近些年不断见诸各类新闻媒体。就在大家对这一全民健身现象关注的同时,大妈们也开始麻烦不断:有些活动场地被钉上车锁、泼上废机油;有的被小区业主们联合购买的噪音干扰器袭扰、浇粪便淋雨;更有甚者,门前被扔死老鼠、门锁锁眼被异物塞住等;在美国,跳广场舞的领舞大妈居然把警察招来还被带走了。  相似文献   

12.
王天翊 《今传媒》2020,29(3):137-140
近年来,广场舞纠纷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框架理论出发,使用内容分析法,选取近十年间部分党报和都市报对广场舞纠纷事件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发现不同媒体的报道框架特征、这些框架形成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报道失衡的问题。通过构建类目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党报设置议程能力更强,都市报关注度更高;党报更具问题意识,都市报侧重宣传治理经验;在话语主体和感情色彩方面,广场舞纠纷事件存在报道失衡现象。本研究希望弥补当前研究空白,对媒体在今后的相关报道中修正倾向性,对平衡报道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南传播》2013,(12):2-5
舞台凝聚梦想4个月的时间,3大赛区初赛,30天电视复赛、全省超过120场得地面推广活动,200多支队伍报名参赛、近十万的声讯投票、三千万的网络点击率……这是第一季福建省广场舞电视大赛带来的社会热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法,对我国广场舞活动的媒介形象进行描述、分析,并从媒体角度提出改善的建议路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离考临近,不少地方的城管部门对广场舞展开了劝阻等执法活动。不过,在有些地方,人妈们似乎并不买账。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西方社会现代性文化危机的一种理论反思、批判、解构与颠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化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兴起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对当代的文学艺术以及人们的生活态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与任何影响较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出版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是传播社会思想文化的重要渠道,而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又对出版发生重要的影响。在五四时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出版业呈现出了新的格局,实现了引领先进文化、重塑时代文化和普及大众文化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污名化”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于1963年提出,他认为“污名是一种社会性状,该社会性状将使其拥有者,在其他人眼中丧失其社会信誉或社会价值”.“污名化”往往就是社会赋予某些个体或群体以贬低性、侮辱性的标签,进而导致社会的不公正待遇的过程.在现实社会中,新闻媒体往往是造成个人或群体“污名化”的先锋.本文运用传播学的属性议程设置理论,以广场舞为研究视角,分析新闻媒体“污名化”的过程及其原因,提出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去污名化”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图书馆文化象征性的比较优势和社会功能性的竞争优势的阐述,研究了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存在的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论证了"人类文明礼貌—社会文化—图书馆"链中图书馆作为一种特殊社会文化形态和人类文明象征的不同替代性。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治理的视阈来看待毕摩文化,在彝学研究中是一个创新。在社会治理中,毕摩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驱动和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能动功能。毕摩文化不仅对人们行为规范、道德约束、心理调适有着自身独特的功能,而且对维系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有着重要功能。毕摩文化为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对彝族社会和谐稳定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推动社会治理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