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体育的人文精神与意义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界由于长期缺乏体育人文精神的熏陶,引发了众多体育社会问题,触发了人们对体育人文精神的探索。文章从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以及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人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索和探究。认为体育人文精神除秉承了一般人文精神的意义外,还有其独特内涵:体育的人文精神和意义很难完整而全面地归纳: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对体育人文精神的解读不同;体育科学体现了人文和科学融通的特征;体育科学是集中体现体育人文精神的特殊学术领域。但其根本来源是对体育社会实践中所潜藏的精神力量的挖掘;体育人是体育的人文精神的集中承载者和发扬者:内化了体育人文精神的体育人是构建和谐体育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
科教育,应认识人学科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人学科教育的特有价值,以人为本,弘扬人精神,促成“不断提升人的地位”这一教育基本走向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体育是学生基本素质之一.体育教学过程要转变观念,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应注意弘扬人文精神,渗透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4.
5.
回顾高校体育课程发展阶段,以分析高校体育课程现状为切入点,阐明构建高校体育尊警新体系是历史的必然,并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对构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作了浅析,同时提出实施“高校体育课程新体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体育人文精神是一个神圣的文化象征,是体育发展的一个文化导向,它对体育生活的作用仅发挥道德的“文化作用力”.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改变社会的体育价值取向,顺应体育发展的趋势,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更是少不了体育人文精神的支持.在体育人文精神指引下逐步走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之路,为体育事业培养新一代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有一个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问题,而且还存在一个同“人文精神”结合的问题。因为它内含着一整套有关“人文精神”的环境营追课题,离开了“人文精神”则势必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发生扭曲,建立不起来,甚至兴而复衰。这就提示我们,必须针对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氛围。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社会实践,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不断促进社会成员成为自由的人、自主的人、自觉的人的发展过程,是人得以全面发展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一切发展以人为出发点,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必须以人为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规律、全面提升人的现代素质。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能够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和培育。然而,在目前的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却往往缺少人文精神的熏陶,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少。要改变这种令人堪忧的现状,就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人性和个性的发展,关注学生情绪和情感,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过程,构建参与式的课堂教育模式,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体育教育的改革,规定了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反映了教育现代化应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选择。这两条主线便是“科学主义”和“人本(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是“人类生存战略的变迁”。因此,重视体育教育人文性的研究具有时代的意义,建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观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体育中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角度出发,首先界定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含义,然后运用比较研究法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二者融合的因素及必要性,最后构建了二者相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完善学生道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会做人、做事,从而形成学生的人文信仰,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并进一步形成强大的工作能力和妥善处理与外界关系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文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医学要具有人文精神。医务人员应该将自己培养成"人性丰满"的人,要从关心"病"到关心"病人",要重视人、尊重人。"人文关怀,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理念,才是现代医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教育研究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人性,科学性和人性应融合在教育研究中。但是,教育研究更需要人精神,人精神应体现和贯彻在教育研究的方方面面,教育研究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教育研究才是真正有道德和负责任的研究。人精神是教育研究的生命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广为关注的论题。学者们对于人文精神存在三类不同理解方式:或者从西方思想中的“人文主义”来界定它的内涵;或者把人文精神归结为中国古代的人文传统;或者立足于人类来理解。文章认为,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应当以中文语境的意义为基础,综合把握西方文化中的基本观点,立足于个人与人类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高校被誉为“文化库、知识库、思想库”,也是道义的担负者,理想的发源地和心灵的守护神。而今天,在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里,呈现着很不协调的两极,一极是科学技术、教学内容的日益丰富,另一极是学生人文精神的相对匮乏,学校几乎成了“教育的孤岛”。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各种生活适应问题,进而演化为心理障碍、失范行为以及对参与社会生活准备的不足。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中,把科学教学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大学应在构建人文社会中发挥其建设性作用。只有重新审视大学的社会职责、重新界定大学的社会使命、重新构建大学的发展模式,才能使大学在深化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其适当的角色,担负起应尽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彭先桃 《高教论坛》2007,(4):16-18,30
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文章针对当今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分析了大学教育专业化的局限性,呼吁让人文教育走进大学课堂,并指出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应有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贾岛是晚唐诗人中极具特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寄寓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其中有对国计民生的关注,有与朋友相交的真诚,还有对个体生命意识的追求。研究贾岛诗歌有助于人们理解晚唐时期诗歌的发展历程,而研究其诗歌中的人文精神则有助于理解晚唐文人的生存状况与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