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金龙 《中学教育》2002,(12):41-43
紧张的学习、升学的压力、父母过高的期盼、曲折的经历、老师不恰当的批评等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困惑和苦恼。学生心理疾病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受社会负面影响 ,现在的初中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障碍 ,产生封闭或半封闭的心理 ,或疑惑 ,或迷惘 ,或冷漠 ,有的学生不与同学交流 ,不与教师交流 ,甚至不与家长交流 ,却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 ,无话不谈 ,使老师很难摸准学生的心理 ,教育和管理上往往处于被动局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的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的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这道出我们教师只有悄然走进学…  相似文献   

2.
谢飞祥 《学子》2012,(6):52-53
一、润滑剂——交流沟通,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在公开课尤其是借班上课的情况下,学生对老师充满着陌生感,再加上学生已经适应了原来老师的教学方式,初次与新教师接触,不了解他的脾气性格,不熟悉他的教学风格、教学习惯等,  相似文献   

3.
王苗 《课外阅读》2011,(11):377-377
职专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受社会负面影响,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障碍,产生封闭或半封闭的心理,或疑惑,或迷惘,或冷漠,有的学生不与同学交流,不与教师交流,甚至不与家长交流,却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无话不谈,使老师很难摸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管理上往往处于被动局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的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这道出了我们教师只有悄然走进学生心灵,方能巧治学生心病。  相似文献   

4.
老师与学生之间难以沟通是很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师生年龄差异而引起的代沟,也有学生自身的闭锁心理等因素.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尊重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讲究交流策略、关爱学生等,是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比较有效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波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6):211-211,213
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很多,谈话、聊天、观察等都是实用且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而电话交流效果更好,师生在电话里无所不谈,轻松自在,不受拘束,学生也更乐于接受这样的谈话方式。这让他们感到了平等.友善和无处不在的关怀,与老师的心理距离一下就缩短了。利用电话与学生在假期中进行交流,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6.
进入高三迈向高考的学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学习,还会对学生其他方面,如自信心、人格等造成重大影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不仅是心理老师的责任,班主任的交流辅导异常重要。本文从班主任角度对高三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中,笔者设计了“我与网络”方面的调查,其中在“你希望老师与你怎样进行交流?为什么?”这一问题中,我班有90%的学生不希望在老师办公室或当着同学的面与老师交流,他们选择了短信、E—mail、QQ的理由是不用面对面交流,而且可以避免尴尬、害羞……鉴于此,笔者充分利用新信息技术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信息沟通方式,让它们成为学生和心理辅导老师之间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沟通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QQ辅助教学的优越性1.利用QQ辅助教学。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利用QQ进行辅助学生学习,由于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与教师进行网上交流,不仅减少了面对面交流时的那种紧张感,同时可以让学生放下防备心理,愿意与老师倾诉一些在平时课堂上不敢说的话,吐露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当前,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关注更多的是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需求,给初中学生带来了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中不应该承受的压力和烦恼。我们必须调查、了解、研究这些压力和烦恼,以便对症下药、正确引导,使他们步入健康之路。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烦恼,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来自家庭。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父母一味地要求高成绩,缺少和孩子沟通、交流。2.来自老师。某些老师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讽刺、挖苦,对待学生武断、不听学生的意见想法等。3.来自同学之间。同学私下议论、孤立或不被同学理解、接纳;相互…  相似文献   

10.
一、特色之一:学生的网上心灵之家 (一)活动的背景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烦恼,可他们大多不愿意与老师、父母直接交流。学校的心理辅导室一般采取面对面交谈的模式,学生有顾虑,即使有了心理烦恼,也不愿来找心理辅导老师。他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方式,能够敞开心扉诉说,以排解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1.
陈淼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297-298
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常会存在焦虑、迷茫、无助、从众等不良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既和学生自身性格和自我认知偏差有关,也与学校对上岗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够重视等因素有关。通过学校和企业协作、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相结合,老师辅导和朋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帮助顶岗实习前的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做好实习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2.
在每学期的开学初,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师生成功的交流可以拉近双方的情感距离。但由于部分学生习惯于把老师看成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说教者,甚至是“阶级敌人”,而一些老师碍于“师道尊严”,有时又放不下架子,致使一部分学生不敢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心理上独立性和闭锁性增强,不愿或不肯轻易与家长和老师交流。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教学中,音乐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像班主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那么多,基本上以音乐课堂和音乐课外活动为主。甚至很多时候,除了一周两节音乐课外,有的音乐老师很少能和班上的孩子说上几句话。因为交流不够多,所以学生对音乐老师并没有班主任以及主课老师那样有亲切感,而音乐老师也不能全方位地了解学生。  相似文献   

14.
由于这位中学心理老师向我求助,让我得以参与此次心理案例咨询的整个过程。在与这位心理老师交流以及对他进行指导的过程中, 不仅心理老师得到了成长,我也感触良多。给人的第一感觉——一脸的无所谓他是一名初二年级男生,名叫小雨。班主任老师不许小雨进教室上课,因为他不遵守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讲废话,惹周围同学甚至动手打同学……老师批评他,他骂老师“侬脑子坏忒了”。现在,校长要心理老师来处理。(这种现象现在越来越多了,学生身上有了难以处理的问题,老师和学校领导马上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注重的是学生对师长的尊敬与服从,轻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使得学生们认为自己在学校只能接受老师的教育,而不能与老师交流。因此,他们既没有与老师交流沟通的意识,也没有与老师交流沟通的习惯。而老师找某位学生谈话不是因为他犯了错误就是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致使师生关系僵化。现代教育迫切需要师生之间的良性交流与沟通。那么,师生之间怎样进行交流沟通才会事半功倍、效果显著呢?  相似文献   

16.
徐永坤 《贵州教育》2009,(18):18-18
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之一。现在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三多”类型的学生,即留守儿童多,贫困儿童多,单亲儿童多。据调查,很多学校在校生中留守儿童学生加上单亲离异家庭学生占了三分之一。这些学生由于家庭功能的弱化,往往存在着品德培养、心理疏导和亲情教育的缺失,而这种缺乏让那些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还很不成熟的中小学生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以致于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如厌学、逃学、抽烟打架、赌博偷盗等,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这就有待于学校在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的同时,加强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精神交流,发挥学校作为家庭和老师作为父母的角色替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在老师的心目中,学生可以分为好学生、差学生、听话的学生和难管教的学生……同样,在学生心目中呢,老师也有个按等级排列的顺序:有最喜欢的老师,比较喜欢的老师,没什么感觉的老师,不太喜欢的老师等,这都是正常的。对老师的不喜欢绝不是对老师的冒犯,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但害怕或讨厌与老师相处及交流,那问题肯定出在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18.
王春华 《中国德育》2009,(11):60-61
师生冲突是师生双方在正式或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紧张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师生冲突会直接导致学生的问题行为,如与某老师发生冲突后,故意不听该门课、不写作业,躲避该老师或逃学等。师生冲突对学生的学习、性格以及心理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辛玉玲 《考试周刊》2011,(54):210-211
现如今,三本独立院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远,老师记不住学生,学生也叫不上老师名字的现象屡见不鲜。师生关系疏远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十分不利。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太少。本文认为教师掌握并运用点名的艺术和批改作业的艺术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班主任积极参与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科学管理之外,还离开科任老师的支持和学生的配合。本文就班主任工作需科任老师的支持和学生的配合方面谈了四点体会:1.主动与科任老师交流,使管理工作浑然一体。2.树立老师威信,使学生服其人信其道。3.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使意见或误会烟消云散。4.架设沟通桥梁,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努力拓宽提升班集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